首页 -> 2008年第1期

人间正道

作者:周梅森



活,后在炸山放炮时,为处理哑炮而献出了生命……干部们的榜样带动了千百万民工。经过两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具有深远影响的南水北调工程终于全面完工。清澈的大泽湖水源源不断地流过平川大地,流入平川古城,彻底解决了农业灌溉用水,也从根本上解决了一座中心城市历史性的干渴。
  环城路工程进展也很顺利。省交通厅的专项资金和省建行的贷款到位及时,市民捐款大大突破预计数额,为完成工程提供了财力保障。民工们在干部的带动下,昼夜赶工,提前二个多月完成施工任务,并通过验收。一条全部由高标号水泥铺就的六十米宽的平坦大道代替了昔日的土路,四条国道,七条省道,在环城大道上交汇,平川人民的夙愿终于变成了现实。
  由于水、电、路三大基础工程的完成,既改变了城市形象,又促进了经济发展,并引起了国内外客商的关注。日本大正财团再度到来,把平川的变化视为奇迹,赞不绝口,决定对平川国际工业园进行全球招商。企业改革方面也颇有成效。平川纺机厂成立了中国平川纺织机械集团,还和美国KTBL公司签订了国际合资合同,其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濒临破产的小小碾米厂,成了全国的豆奶之王,康康豆奶走进了千家万户,并走出了国门。平川已张开了全面腾飞的翅膀。
  老省长和省里一些老同志来视察,看到平川的巨大变化,激动得哭了。感谢吴明雄这届班子替他们还了不少历史旧账,连谢学东都认为吴明雄三年干的,超过了过去的三十多年。
  吴明雄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为了争取早日解决一百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还将继续深化改革的试验。
  不料,十天以后,意外事件发生了。这是由于主管工业的副市长曹务平的一项改革方案引起的。
  位于民郊县的国营胜利煤矿,是在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的年代搞起来的。由于长期以来全民所有制把一切都包下来的政策,以及国营企业管理上的漏洞,造成国有资产和资源的严重流失,现已几近绝产,陷入发不出工资、靠向银行贷款和向乡镇企业借款维持八千多矿工生计的困境。为了使国营煤矿走出困境,曹务平提出了把衰败的胜利煤矿从平川市划归民郊县,和河西村万山集团搞联产,以乡镇企业的办法管理煤矿的改革方案。常委会讨论了这个方案。吴明雄认为把一个县团级的煤矿划给县里,实施和乡镇企业的联合;触及了原有体制,触及了煤矿干部群众的切身利益,风险很大,要慎而又慎,建议多听听各方面意见。两年来对任何事情不表态的肖道清,敏感到此方案风险极大,却表示了毫无保留的支持态度,并说胜利煤矿除了进行这种断绝后路的彻底改革,别无出路。他还说吴明雄的担心是多余的,由于吴明雄的坚持,第一次常委会没有就此方案形成任何决议。然而,最终还是在第二次常委扩大会上通过了。会后,肖道清又向吴明雄表示了对此方案的反对态度。由于个别对矿党委心怀不满的干部的反对;还由于宣传教育工作没有跟上,矿工仍错误地理解为煤矿从市里划归县里后,县团级的国营煤矿工人就要去当农民,极力抵制;更由于村东金龙集团总裁田大道感到煤矿与村西万山集团搞全面联产,将影响到他们的经济利益,就不顾法纪地跑到矿上煽动工人闹事。他对要上访的矿工们煽动说,要解决问题,就得把事情闹到中央,一卧轨,中央就知道了,并且挥着一把百元大钞煽起了一千八百多名矿工冲向京广线铁路卧轨,酿发了震惊全国的“12.12”事件。矿党委书记兼矿长肖跃进被煽动起来的矿工打得头颅碎裂,危在旦夕;原矿党委书记、老矿长曹心立因阻拦滚滚人流,被无数双脚踩倒,再也没有爬起来;万山集团总经理庄群义在矿工们敌视的目光下,被迫退出与矿方的联产合作,而已近衰竭的胜利煤矿的经济危机再度来临。市委书记吴明雄心情沉重地主动向省委承担全部责任,并递交了辞职报告。
  肖道清被省委调离平川,他蓄意谋求当平川一把手的梦想终于落空。
  省委书记钱向辉在平川市委新老班子交接的全体干部大会上,充分肯定了平川市近年来的建设成就和深化改革取得的丰硕成果,高度评价了以吴明雄为班长的这届市委领导班子带领一千万平川人民艰苦奋斗、不惧风险、负重前进的可贵精神和成功实践,特别赞扬了吴明雄干事业押上身家性命的道德勇气。
  一切都过去了。一切都消失了。那些轰轰烈烈的白日,那些紧张忙碌的夜晚。除了工作,他吴明雄还有什么呢?站在龙凤山电视发射台新建成的宾馆落地窗前,吴明雄心里空落落的,苍老的脸上挂满了混浊的泪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