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1期
武英殿本(清宫典籍文化简介之一)
作者:大 江
盛世文治的重要内容,就是编书修史。康、雍、乾三帝卧薪尝胆,发奋治学;天子一声令下,民间典籍汇集宫中;翰林词臣皓首穷经,精抄佳刻接踵问世。以《四库全书》为例,达到了 79300 多卷,约是北宋的四部大书(《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的80倍,比明代的《永乐大典》多了近3倍。这些活动都是在武英殿里进行的。
武英殿建筑群壮丽雄伟(见图),为前后两重,由武英门、武英殿、敬思殿、凝道殿、焕章殿、恒寿殿、浴德堂等殿堂及左右廊房组成。在清康熙年间,首开武英殿书局,为词臣纂辑之所。康熙十九年(1680)将左右廊房设为修书处,掌管书籍刻印装帧之事,由亲王大臣总理,下设监造、主事、笔帖式、总裁、总纂、纂修、协修等职位由皇帝和翰林院派充。乾隆朝以后,武英殿成为专司校勘、刻印书籍的地方。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刻书活动兴盛,所刻书籍纸墨优良,校勘精审,书品甚高。武英殿所刊刻的书籍,在版本学上即以刊刻地点命名而称之为“殿本”。
武英殿的刻书活动,一直持续到清末,前后长达200余年。在200余年间,武英殿经历了两次较大的火灾。一次是在同治八年(1869),大火烧毁房屋30余间,并烧毁了全部库存殿版书和部分书板。火灾的当年就重新修建。另一次是在光绪年间,雷电击中武英殿,将部分殿堂焚毁,以后又陆续修补和重建。到了民国期间,武英殿被移作他用,书局、修书处的原状已不见踪影。
故宫博物院为“百年大庆”将武英殿修缮一新,并在此举办了“清宫盛世典籍文化展”,古老的大殿再次散发出启人心智的翰墨书香。人们徜徉在武英殿,赏建筑,品殿本,回顾这一段兴衰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