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第4期

第十四讲 诗歌语言的特点

作者:徐有富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谁的诗语言运用得好,谁往往因此而获得美名,如宋祁《玉楼春》词中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将春天的烂漫景象写活了,因此作者被誉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那么,好的诗歌语言应当具有哪些特点呢?
  
  一、抒情性
  
  诗的主要任务是抒情,这就导致诗歌语言具有抒情性的特点。宋叶梦得《玉涧杂书》卷八云:“诗本触物寓兴,吟咏情性,但能抒写胸中所欲言,无有不佳。”如北宋词人李之仪的《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何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南朝人谢庄《月赋》说“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于是人们便用身处异地都能见到的明月来表达思念亲人的情绪。此词就地取材,用与双方都发生联系的长江水来表达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并将之贯穿全篇,既自然,又巧妙,且富有新意。明人毛晋所刻《宋名家词》第四集收有此词,并在《跋》中称赞道:“真是古乐府俊语矣!”汉乐府《上邪》有“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数句,用自然界不可能发生的五种现象,作为与恋人断绝关系的条件,借以表达忠贞不渝的爱情,真是出人意表,此词“此水何时休,此情何时已”采用了相同的写法。最后两句还写女主人公担心丈夫辜负自己执着的爱情,而这恰恰是她对丈夫情真意切的一种反映。
  除直抒胸臆外,诗歌语言的抒情性还表现在对环境描述也饱含着感情。同样表现离妇对丈夫的刻骨相思,温庭筠的《更漏子》则是另一种写法: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翠眉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此词上片前三句写一位妇女,在秋天的夜晚一个人呆在画堂想心事,已经很晚了还没有去睡。后三句写她虽然去睡了,但是没有睡着,以至觉得卧具都是冷冰冰的。此词的下片写该女子从半夜三更一直到天亮都没有睡着,因为她一直都能清晰地听到雨落在梧桐叶上、台阶上的声音。词中的女主人公为何彻夜难眠呢?词中“离情正苦”四个字透露了个中消息,原来她正苦苦地思念着出门在外的丈夫。
  但是,人们似乎更喜欢含蓄的表达方法。唐司空图《诗品•含蓄》解释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大意是诗人没有一个字道破自己的情感,但自己的情感却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所写似乎与自己无关,但是诗中洋溢着自己的情感,并且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王维的一些诗做到了这一点,试以其年轻时写的《少年行四首》之一为例: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这首诗字面上没有喜怒哀乐等词语,但是欢快的情绪仍从诗中喷薄而出。明顾可久《唐王右丞诗集注说》指出:“通篇豪侠纵横之气模写殆尽,当于言外得之。”王维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从小受到过良好的教育,能诗善画,精通音乐,擅长书法,少年时代就离开家乡到当时的政治中心长安、洛阳活动,经常出入于王公、权贵之门。十七岁他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得名;十九岁应京兆府试,举解头;二十一岁中进士,接着被任命为大乐丞。可以说开元盛世是属于王维这种人的。所以此诗仅寥寥数笔就表现出了长安游侠少年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整个画面充满着青春的活力。但是他后来也写过情调迥异的《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明胡应麟《诗薮》内篇《绝句》称此诗是“五言绝之入禅者”,“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坛经》记录了禅宗六世祖慧能临死时说过的一段话:“一时端坐,但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坦然静寂,即是大道。”看来王维诗中描写的境界与禅宗所追求的境界的确是一致的。既然有“涧户”,当然会有人,但即使有人,王维也视而不见了。王维由意气风发到万念俱灰,显然与他在仕途上一再受到挫折,甚至被迫担任了安禄山的官职,以及他母亲虔诚地信仰佛教有关。这两首诗可以称得上“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了。
  诗歌语言的抒情性还可以通过一些修辞手法表现出来,其中最突出的要算拟人,试读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湖阴先生名杨德逢,住在南京玄武湖的南面,距王安石退居南京钟山时住的半山园不远,王安石还写过《招杨德逢》、《示德逢》等诗,看来两人颇多来往。从“花木成畦”来看,杨德逢也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此诗赞美了杨德逢勤劳、朴素、高雅的生活品位和他那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三、四两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写绿水为了保护他家的田园,特意环绕在田边,青山知道他喜欢大自然的美景,特地推开他家的大门为他送来青翠的颜色。则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之和谐也就不言而喻了。类似的例子还有杨万里的《西斋睡起》:
  小睡西斋听雨凉,竹鸡声里梦难长。
  开门山色都争入,只放青苍一册方。
  第三句也采用拟人手法,将诗人在小睡后见到青翠的山色时的喜悦之情写透了。
  
  二、形象性
  
  诗歌通过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这就导致了诗歌语言具有形象性的特点。艾青在《诗论》中说过:“一首诗必须具有一种造型美,一首诗是一个心灵的雕塑。”应当说凡优秀的诗歌基本上都体现了这一点,如王建笔下的《旧宫人》:
  先帝旧宫宫女在,乱丝犹挂凤凰钗。
  霓裳法曲浑抛却,独自花间扫玉阶。
  此诗仅用二十八个字就将一位青春不再的落魄宫人的悲惨境遇写了出来,第二句中的“乱”字写得十分传神,它表明这位旧宫人随着青春的消逝,境遇的变化,已经无心打扮自己,但“乱丝犹挂凤凰钗”一句告诉我们她也曾容光焕发过,并精心地打扮过自己。第三句表明她也曾在先帝面前唱过歌,跳过舞,展现过自己的才华。而这些正好同第四句所描绘的她那打扫落花时孤零零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大大加强了艺术的感染力。
  这是刻画人物,优秀的诗歌也能写景如画。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曾提到晁补之称赞秦少游《满庭芳•山抹微云》中的几句话:“‘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虽不识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语。”下面我们再欣赏一下杜牧的《江南春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歌,特别是绝句的构思方法通常都是以少总多,以小见大,而这首绝句却以如椽之笔仅用二十八个字就写出了江南的无边春色,真是尺幅千里。首句“千里”二字将我们的视野拓展到了整个江南,如何才能表现其无边春色呢?诗人选择了最富有春天特征的听觉形象“莺啼”,因为它像娇小的女孩子的啼哭声与幼儿牙牙学语声那么悦耳。诗人又选择了最富有春天特征的两种颜色“绿”与“红”。一般都用桃红柳绿来形容春天,而春天的绿色是各种绿色植物构成的,因此用“绿”字更准确。同样春天的红色也是由各种红色花朵构成的,因此用“红”字更加准确。此句还妙在一个“映”字,红花有绿叶映衬更加美丽,而绿叶有红花点缀也更加引人注目。由于受到字数的限制,诗句只提到了一种鸟与两种颜色,而我们却从中听到了百鸟和鸣,见到了万紫千红。次句写傍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到处都能见到酒旗在迎风招展,看来人们正在充分地享受着美好的春天。以上是阳光明媚时所见到的景象。三、四两句则进一步描写尚有数以百计的壮丽的佛寺隐现在烟雨中,从而充分体现了江南地区春天所特有的朦胧美。正如清人宋顾乐在《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中所说:“二十八字中写出江南春景,真有吴道子于大同殿画嘉陵山水手段,更恐画不能到此耳。”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