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第3期

“留得山城遗爱在”

作者:邹自振




  汤显祖无疑是明代最杰出的戏剧家,但清人修《明史》,于汤显祖却不入“文苑”,而列“人物传”中,从政治家的角度来衡量汤显祖其人其事。纵观汤显祖的十五年政治生涯,始于万历十一年(1583)三十四岁,经过科举道路上的十二年蹭蹬,第五次参加春试,才以第三甲第二百十一名赐同进士出身;南京、北京十年的宦海沉浮,却因一纸《论辅臣科臣疏》,鬼使神差地改变了汤显祖的人生轨迹;徐闻、遂昌的蹉跎岁月,“在让他做了一个失败的政治家的同时,却造就了一名成功的大文学家”(邹自振《汤显祖》,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汤显祖在遂昌的五年,是他生命史上极其重要的一个时期。就在他弃官回临川的万历二十六年(1598),他完成了中国戏剧史上的不朽杰作《牡丹亭》。二、三年后,又相继在临川写就了《南柯记》、《邯郸记》。“临川四梦”的创作与遂昌产生了不解之缘。
  汤显祖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三月十八日到达浙江西南部的处州府遂昌县。只见满目云海树烟,四周峰峦叠嶂。一湾清溪,抱城歌唱;两岸芳草,醉人心扉。汤显祖称之为“仙县”。他满怀政治热情,希望通过治理这个小县,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其实,遂昌地处浙西南山区,万山千壑,交通不便,地少田薄,赋寡民稀,虎入民舍,盗贼出没,“学舍、仓庾、城垣等作俱废”(《答王伯皋》)。面对“殆不成县”的艰苦环境,汤显祖心系爱国忧民的一腔热情,积极施行“仁政惠民”的治县方针。
  到遂昌的第三日,汤显祖即拜谒孔庙,同时了解当地的教育设施。当看到全县惟一的县学讲堂破败,诸生无所诵读,又无射堂可供习射,便决定在城南眠牛山前营建书院和射堂。此举五月动工,六月建成射堂,八月学舍落成,可容生员六十人,合称“相圃书院”,意寓哺育将相之才的场所。修建书院的经费,除原有的学租外,汤显祖献出自己的俸禄和例归知县所有的讼费和罚款。书院建成后,为育养学校以垂文化,汤显祖从城隍庙庙祝粮内拨田八十五箩,又于寿光宫中拨田一十五箩,共计一百箩作为相圃书院的学田,并报经处州学政审批,刻石备照以示后来。汤显祖亲自写了《给相圃租石移文》和《相圃书院置田记》。相圃书院建成后,汤显祖亲自给学生讲课,和诸生习射,他写了《遂昌县相圃射堂记》以记其事,并作诗《相圃新成十韵示诸生》。
  万历二十二年(1594),汤显祖在孔庙北侧创建了“尊经阁”;次年,又为书院加建大堂,名曰“聚德堂”。从此,“士相师友而游。至夜分,莫不英英然,言言然,讲于《诗》、《书》六艺之文。相与为文,机力日以奇畅,大变陈常”(《相圃书院置田记》)。作为知县,汤显祖也“手批骘其文,时时模经程艺,陈说古昔”。汤显祖与诸生设宴相庆,作诗以记,“射堂尊俎合,文圃竹书翻”(《平昌尊经阁成,率诸生恭读御箴,下宴相圃,欣言十八韵》)。当时在京任户科给事中的遂昌人项应祥为之作《尊经阁记》,称赞汤显祖的才学和德政。
  汤显祖在遂昌重视发展生产,奖励农事。每年春月,他都率众备了花酒,带了春鞭,下乡劝农。“家家官里给春鞭,要尔鞭牛学种田。盛与花枝各留赏,迎头喜胜在新年。”(《班春二首》)在遂昌几年中,汤显祖写了《迎春口占二首》、《丙申平昌戏赠勾芒神》、《丁酉平昌迎春口占》等迎春劝农诗。
  汤显祖刚到遂昌时,地方并不安定。遂昌地处山区,地少林多,宋代开始就有金银矿开采,外地来此伐木采矿的人较多,其中一些不法之徒与当地无赖勾结,扰乱治安,残害百姓。汤显祖从严整治,勒杀盗酋长十数人,县稍以震,因循四五年,社会治安稳定。
  汤显祖的“贵生”思想和人道主义在他的为官生涯中得到了很好的实践。在遂昌任知县时,由于山高林密,虎害猖獗,不仅糟蹋庄稼,咬死家禽家畜,而且经常伤害人的生命。汤显祖到遂昌的第一年初冬,就发生老虎啮伤村童的事故。为消灭虎患,汤显祖组织丁壮打虎。当地民间传说老虎是受山神庇护的,青壮年都不敢应募。汤显祖即以神道设教,祷告城隍之神:“吾与神共典斯土,人之食人者吾能定之,而不能于止虎。民曰有神。夫虎亦天生,贵不如人。神无纵虎,吾将杀之。”(《遂昌县灭虎祠记》)表示为民灭虎的决心,鼓舞了乡民的士气。他还亲自率领乡勇到三仁乡叶坞村灭虎。先后杀虎十七只,消除了虎患。汤显祖为此在县城东建了灭虎祠,并写了《遂昌县灭虎祠记》。
  征收赋税是地方官员的主要政务,但汤显祖一开始就遇到乡绅富户的阻碍。一些大户人家依仗权势,隐田瞒赋,利用多种手段逃脱赋税。汤显祖采取措施进行整治,对逃避和抗交赋税者,便“稍有以捕治之”,“间以示众”。京官项应祥的亲戚亦有隐田瞒赋现象,汤显祖给项写了一封信《复项谏议征赋书》,请他给予协助,遂使项家及其亲戚也完纳了赋税。
  汤显祖在遂昌“仁政惠民”,“因百姓所欲去留,时为陈说天性大义”(《答吴四明》)。“弟邑治在万山中,士民雅厚。既不习为吏,一意劝安之,讼为希止”(《寄荆州姜孟颖》)。在遂昌五年中,未尝拘一妇人,县无斗伤笞系而死者。汤显祖还实行“轻刑宽狱”的政策。在断案听狱时,一般不用役,即使偶尔用刑,也从不用重刑,而且在事后派医官前往诊治。
  尤为突击的是,汤显祖还做了“除夕遣囚”和“纵囚观灯”两件惊动政坛的事。除夕夜,汤显祖让狱中囚犯回家过年,与亲人团聚,春节后再回狱服刑,元宵节,汤显祖组织囚犯到城北河桥上观花灯,体会“绕县笙歌”的欢庆气象,实验那“贯索从教”的风化措施。为此,汤显祖特作诗二首以纪此事:“除夜星灰气烛天,酴酥销恨狱神前。须归拜朔迟三日,溘见阳春又一年。”(《除夕遣囚》)“绕县笙歌一省囹,寂无灯火照园扃。中宵撤断星桥锁,贯索从教漏几星。”(《平昌河桥纵囚观灯》)在汤显祖人道主义精神的感召下,囚犯除夕回家过年和元宵桥上观灯,没有一个人趁机逃脱。汤显祖创造了人间奇迹!
  汤显祖通过德刑兼施、宽严相济的治理,使遂昌呈现了“琴歌积雪讼庭闲”,“市上无喧少斗鸡”的升平景象。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第八出《劝农》,描写南安太守杜宝下乡劝农的欢乐场景,正是他在遂昌劝农生活的真实写照。他曾自喻遂昌是“仙县”,自己是“仙令”。此出描写南安太守杜宝来到清乐乡劝农,乡中父老有感杜宝任太守三年来,为官清廉,兴利除弊,凡各村乡约保甲,无不齐备,义仓社学,纷纷举办,真可以说是造福于民,如今太守亲自下乡劝农,因此都在接官亭迎候。杜宝赞叹:“美哉此乡,真个清而可乐也。”于是官民齐声唱道:
  山也清,水也清,人在山阴道上行,春云处处生。
  官也清,吏也清,村民无事到公庭,农歌三两声。
  前者是汤显祖衷心向往的生活环境,后者是汤显祖努力实现的政治理想。这正是自己任遂昌县令时某些生活的真实写照。他正是朝这个方向努力的。“他满怀激情地将这个理想写进了剧本,为后人留下了他的乌托邦理想的一幅形象的图画”(赵山林《〈牡丹亭〉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政务闲暇之际,汤显祖和地方文士游览山水之胜,吟唱寄情。他邀请好友达观禅师和屠隆来遂昌,游览了唐山寺、含晖洞、青城山等名胜,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汤显祖在遂昌的五年,是他诗文创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丰收时期。据统计,汤显祖在遂昌共写了两百多首诗歌和许多尺牍、序、赋、题记、碑记。汤显祖还远到丽水、温州、雁荡山一带畅游,留下了《绿漪园听箫有作同耀先》、《平昌青城山》、《雁山迷路》、《石门泉》、《赤壁望浦城》、《东梅岭》、《唐山寺》、《广仁院》、《洞峰》、《和宋周太常平昌草堂四咏》、《和叶可权草堂四咏》、《松遂界石镜》、《遂昌松阳界万岁山口号,山旧名晚翠,赵康王避金骑所栖》等不少名篇佳作。如《石门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