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第1期

莫道弦歌愁远谪 青山明月不曾空

作者:吴 波




  除了送别诗外,王昌龄的“宦楚诗”中还有一些反映楚地风物及当地社会现实的作品。这些作品数量不多,但很有价值,对于我们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同时,也使其“宦楚诗”内容更加丰富。如《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三首》,将武陵开元观的“空虚清静”、桃花源的闭塞静谧与现实中“从官役吏扰尘喧”的状况加以对比,发出了“尘忝何堪武陵郡”的感慨,揭示出当地百姓不堪赋敛徭役困扰的现实。第二首的后两句“闻道秦时避地人,至今不与人通问”,则借避难秦人不愿与现实接触的事实,委婉地批判了社会现状。
  王昌龄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殷璠的《河岳英灵集》云:“元嘉以还,四百年内,曹、刘、陆、谢,风骨顿尽,顷有太原王昌龄、鲁国储光羲颇从厥游,且两贤气同体别。而王声稍峻。”评价其诗为“元嘉以还”的“中兴高作”。钟惺的《唐诗归》中评价其七绝“妙在全不说出,读未毕而言外目前可思可见矣,然亦终说不出”,称其五言律“音节多似古诗,清骨闲情,时见其奥”。王昌龄诗高超的艺术成就同样体现于其“宦楚诗”中。
  这些诗歌最大的特点在于特别擅长意境的设置,往往将情意的表达与情境的构拟有机地结合,融情于景,以景托情,妙合无垠。如《送李擢游江东》中抒写别后离愁,有“楚国橙橘暗,吴门烟雨愁”之句,作者没有正面叙写离愁,而是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以楚国光鲜的橙橘为之黯淡,吴门的烟雨为之发愁,烘托出了作者浓重的离愁别绪,情景交融,又不露痕迹。同样,《送柴御史》诗中“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也是以眼前之景衬托心中之情的佳句。
  在意境的构拟中,王昌龄尤为注重景物的提炼,总是将最能贴切表达人物情感的景物织入诗境里。在楚地,猿猴、橙橘等均为当地风物,王昌龄总是巧妙地将它们作为诗歌意象写入诗中,既能贴切地表情达意,又使诗歌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如《送魏二》,这是“宦楚诗”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诗作。诗云:“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一、二句写置酒饯别的场面,首先以“橘柚之香”反衬心中之“醉”,然后,以“江风引雨”托心中之“凉”。三、四句拟想别离之后,友人在异地沐浴明月,梦里愁听清猿啸嗷。这两句诗从对方着笔,由对方的思念反衬自己的离愁别绪,极为精巧,与杜甫的《月夜》诗怀想远在鄜州的妻儿的写法有异曲同工之美。这首诗在场景的构拟上,选取了橘柚、潇湘月、清猿等意象,构成了一幅凄美的送别图,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贴切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很有感染力。
  龙光甸父子所搜集的二十九首“宦楚诗”体裁多样,有五、七言绝句,五、七言律诗,还有五、七言古诗,其中以五、七言绝句居多,成就也以五、七言绝句为最高。这些诗词句凝练,对仗工稳,内涵丰富,佳篇佳句甚多。如《送谭八之桂林》一诗:“客心仍在楚,江馆复临湘。别意猿鸟外,天寒桂水长。”后两句以猿鸟衬别情,以桂水喻离愁,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抒情主人公的内在情绪。再如“山月空霁时,江明高楼晓”(《何九于客舍集》)、“竹映秋馆深,月寒江风起”等均为“宦楚诗”中的佳句。
  王昌龄在楚地生活的时间不长,却给我们留下了近三十首诗歌。这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它对于研究王昌龄的人生经历、诗歌创作以及湘楚的地方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珍视。
  
  (作者单位:湖南怀化学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