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第6期

摹写物态 曲尽其妙

作者:陶文鹏




  北宋后期词坛巨擘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的词作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南宋强焕说他“模写物态,曲尽其妙”(《题周美成词》)。清代田同之称赞周词“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西圃词说》)。的确,周邦彦喜爱并擅长挥动一支饱蘸感情汁液的词笔,摹写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多种景物,写得切时切地,意象鲜明,细节逼真,工巧精细,或明净如画,显示出很高的艺术造诣。这里从清真词中举几个写景佳句,作一些赏析。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这是周词《苏幕遮》(燎沉香)上片的二句。此词上片描写夏日清晨景色。人们最熟悉的是“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三句。词人用白描手法,画出雨后初晴,朝阳抚照,在池塘的水面上,荷叶圆润,绿净如拭,迎风挺举,亭亭玉立,真是姿态优美,生机盎然。这清新明丽的动态画面令人心旷神怡。王国维赞叹:“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人间词话》)但读者可能忽略了在这三句之前的“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二句。这两句说:天快亮的时候,鸟雀都已醒了,它们争抢着从屋檐的缝隙中探出一只只小脑袋,观察天色气候,接着便吱吱喳喳地叫个不停,好像在告诉人们:雨歇了,天晴好。“鸟雀”,表明是各种各样的鸟儿,而且为数不少。“呼晴”,描摹鸟雀之声与欢乐之情。“侵晓”,天将亮。“侵”,渐近。二字点出时间。“窥檐”,状写小鸟们稚气、活泼的神情动态,极简洁、生动、逼真,可见词人对所要表现的景物观察细致并能传神地表现出来。“语”,把鸟雀拟人化,既活现其交头接耳之状,又凸显它们迫不及待地把喜讯告诉人们之情。套用王国维对写荷三句的评语,这两句亦可谓“真能得鸟雀之声态神情”了。
  
  夏果收新脆,金丸落、惊飞鸟
  
  这是周词《隔浦莲近拍》的两句。此词作于邦彦任溧水(今属江苏)县令时。词题云:“中山县圃姑射亭避暑作。”中山,山名,在溧水县东十五里。县圃,县衙后面的园圃。圃,种植蔬菜、花果或苗木的绿地。姑射亭,溧水县圃中的一个亭子。姑射,取自《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词的上片云:“新篁摇动翠葆,曲径通深窈。夏果收新脆,金丸落,惊飞鸟。浓霭迷岸草,蛙声闹,骤雨鸣池沼。”写他在姑射亭避暑所见所闻的景物。开篇二句写新竹在风中摇动,绿叶纷披,好像翠羽装饰的车盖。竹林间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可以通往幽深僻静的佳境。这两句写静景,但静中有动。“夏果”二句说:新收的梅子、李子等夏果又嫩又脆,熟透了的果子好像一颗颗金色的弹丸,不时向下坠落,把枝头的鸟儿都吓飞了。用“新脆”二字形容夏果,十分准确,令人如见夏果的新鲜、丰硕、甜脆、多汁。“金丸”句化用了李白《少年子》:“金丸落飞鸟。”李白是实写“金丸”,周邦彦却用它比喻金黄的夏果,比得贴切巧妙。“金丸”与“翠葆”相互辉映,色彩绚丽,耀人眼目。词人在李白原句上添加一个“惊”字,一“落”一“惊”,更生动,也更有景趣。同前两句相反,这两句是写动景,以动衬静。以下“浓霭”三句转笔写池塘。但见岸边绿草凄迷,被浓浓的雾气笼罩着。阵阵喧闹的蛙声传来,转瞬之间,池塘里响起一片急促的雨声。新篁、熟果、飞鸟、蛙声、骤雨,这都是夏天的景物,可见词人笔笔紧扣着节令的特征来描写,从近到远,从岸边到水上,从静到动再到一片喧闹和急骤的动,绘声绘色,摹形写态。他选用的形容词“新”、“翠”、“曲”、“深窈”、“新脆”、“金”、“浓”、“骤”等,无不精妙;而动词“摇动”、“通”、“收”、“落”、“惊飞”、“迷”、“鸣”,更字字警动。清代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评云:“清真浑厚,正于勾勒处见,他人一勾勒便刻削,清真愈勾勒愈厚。”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赞曰:“美成词于浑灏流转中,下字、用意皆有法度。”从此词上阕写景佳句看,周、陈二家评论是中肯的。
  
  浮萍破处,檐花帘影颠倒
  
  前词下片云:“水亭小。浮萍破处,檐花帘影颠倒。纶巾羽扇,困卧北窗清晓。屏里吴山梦自到。惊觉。依然身在江表。”“浮萍”二句化用北宋诗人张先《题西溪无相院》诗“浮萍破处见山影”句,意谓:池边有个名叫姑射的小亭子。这时雨过天晴,风掠过水面,密集的浮萍被吹出了缝隙,从这间隙中可见檐前花和帘子的倒影。“檐花帘影”是词人实见之景,比起“山影”来,意象更新鲜、细致,也更有动感和色彩感。“颠倒”二字,也较“见”字生动有趣。词人长久注视檐花帘影,表现出清闲中略带无聊、惆怅的心情。周邦彦是善写景物倒影的高手。除这二句外,他还有:“庭柯影里,好风襟袖先知”(《四园竹》);“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关河令》);“携艳质,追凉就槐影”(《侧犯》);“半规凉月,人影参差”(《风流子》);“风帘动,碎影舞斜阳”(《风流子》);“兔葵燕麦,向残阳、影与人齐”(《夜飞鹊》)等,都是能融情入景的画影佳句。在北宋词人中,张先是善于描状景物倒影的,他有“云破月来花弄影”,“隔帘送过秋千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无数杨花过无影”等句,被誉为“张三影”。比较张、周二人绘影藏形传神的艺术,将是一件饶有趣味的事,笔者有机会将另撰文论述。仅从以上词句来看,张先喜爱写月下的花影、柳絮影,写得朦胧、缥缈、空灵,似乎带点神秘;而周邦彦所写有雁影、槐影、帘影、檐影、兔葵燕麦影、人影等,不仅是在月里,而且在月下水中,影像多样而清晰。
  
  风定。看步袜江妃照明镜
  
  这是周词《侧犯》的二句。此词作于元祐三年(1088)到元祐七年(1092),邦彦于庐州(今安徽合肥)任州学教授期间,也有人认为作于溧水任上。全篇是对京都游冶生活的追忆。上片云:“暮霞霁雨,小莲出水红妆靓。风定。看步袜江妃照明镜。飞萤度暗草,秉烛游花径。人静。携艳质、追凉就槐影。”写江南水乡夏夜景色。开篇二句说:骤雨初晴,晚霞满天。莲花经凉雨后争相竞开,像刚出浴的身著红妆的美女,在水面上亭亭玉立,娇艳动人。靓(jìnɡ),艳丽的妆饰。“风定”二句说:当风停息,眼前水上的莲花忽然幻化成“凌波微步”的神女江妃,似乎她正含笑对明镜,欣赏自己美丽的姿影呢。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比喻洛神宓妃步履轻盈,如乘碧波而行。江妃,神话传说中的江上神女。《列仙传》:“江妃,郑交甫常游汉江,见二女皆丽服华装,佩两明月珠,大如鸡卵。交甫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江妃)手解佩与交甫,交甫受而怀之,行数十步,视怀空无珠,二女忽不见。”周邦彦在这里糅合二典比喻水上莲花。与前面《苏幕遮》词运用白描手法写风荷不同,这里描画莲花,却是敷彩设色,使出水莲花的艳丽红妆与漫天晚霞相辉映;又用拟人化手法,将莲花比拟为身著红妆的美人;继之更飞腾浪漫的幻想,活用有关洛神与江妃的典故,营造出江妃步履轻盈揽镜自照的意象,显示出周邦彦写影既能白描写生,清丽传神,又擅奇思壮采,富艳精工。而这后一方面,即为吴梦窗予以继承和发展。
  
  
  湖平春水,藻荇萦船尾。
  空翠扑衣襟
  
  这三句出自周词《蓦山溪》。此词为泛舟游湖之作,表现作者身处大自然中的超然物外之思。词的上片云:“湖平春水,藻荇萦船尾。空翠扑衣襟,拊轻桹、游鱼惊避。晚来潮上,迤逦没沙痕,山四倚。云渐起。鸟度屏风里。”写景美妙如画是此词的鲜明艺术特色。首二句写湖上春水潋滟,波平如镜。湖上水草和荇菜萦绕着船尾。第三句“空翠扑衣襟”,写青翠的山岚雾气一团团扑向游人的衣襟。这一句化用了前人诗句:谢灵运《过白岸亭诗》:“空翠难强名,渔钓易为曲。”王维《山中》:“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杜牧《除官归京睦州雨霁》:“水声侵笑语,岚翠扑衣裳。”周邦彦在这些诗句中采选了“空翠扑衣”四字,可见他对诗的语言有精微高妙的辨识力。紧接着的“拊轻桹”句,写渔人们用长木条敲击船舷,游鱼受惊,扑喇喇跃起、躲避。句中的“拊”(fǔ),击、拍。“桹”(lánɡ),捕鱼时用以敲船的长木条。“晚来”三句说:傍晚时候,潮水汹涌而上,曲折绵延地淹没了湖边的沙痕。四面青山,一座倚靠着一座,环湖肃立。“云渐”二句说:只见暮云渐渐地从湖面上、山谷中升起,归巢的鸟儿们一群群穿越过屏风般重重叠叠的山峰。“鸟度”句,采用李白《清溪行》的诗句:“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周邦彦在这一片词中所写景物,有青山、碧水、翠岚、游鱼、藻荇、晚潮、暮云、飞鸟,有泛舟的游客与鸣桹捕鱼的渔人,意象丰富,纷至沓来,动静、远近、光色、声响、轮廓、线条,都被他工巧精细地表现出来,组成一幅幽美迷人的图画。近代词论家乔大壮手批《片玉集》评此词“遣词良美”。薛砺若《宋词通论》更盛赞此篇:“无一词不晶美,无一句不清倩。写景状物至此,可谓已臻绝境。”又云:“北宋如晏、欧、张、柳、苏、秦、贺、毛等大作家,写来虽能如此自然,然远无其深刻细致,若两相比较,都觉失之浮泛了。”指出周邦彦写景状物既自然又深刻细致,颇有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