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12期

用改变思维来改变世界

作者:陈支农




  猪圈里有一大一小两头猪,猪圈的一边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另一边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吃一点残羹。在这种情况下,两只猪各会采取什么策略呢?结果是小猪将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而大猪则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这就是博弈论中的经典例子——“智猪博弈”。
  
  博弈论改变人的思维
  
  博弈论是研究行为者之间策略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一种决策理论,分析人们之间的决策与行为形成的相互影响的关系,就如双方下棋一样。一个经济主体在决策时也必须考虑对方的反应。
  为什么一些个人、组织和国家在成功合作的同时,又有一些个人、组织和国家在承受着来自冲突的折磨?长期以来,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都在试图理解、阐释冲突和合作的最根本动因。二十世纪中期博弈论的出现提供了一种非常新颖、非常独特的分析视角,使得研究人员能够运用精确的数学工具来分析这一问题。如今,奥曼和谢林利用博弈论解决了这一世纪难题。最重要的一点是两位经济学家的理论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其影响已经远远超出经济领域,扩展到社会、政治领域。
  诺伊曼和摩根斯坦1944年出版的《博弈论和经济行为》奠定了博弈论的基础。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纳什、泽尔腾、海萨尼在博弈论方面的贡献进一步增加了它的适用范围和预测能力。奥曼和谢林这两位学者的工作又进一步发展了非合作博弈理论,并开始涉及社会学领域中的一些主要问题。奥曼从数学的角度、谢林从经济学的角度,都感到从博弈论人手有可能重新塑造关于人类交互作用的分析范式。谢林指出,许多人们所熟知的社会交互作用可以从非合作博弈的角度来加以理解;奥曼也发现一些长期的社会交互作用可以利用正式的非合作博弈理论来进行深入分析。
  奥曼和谢林对博弈论研究的丰硕成果又使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在这一领域“梅开二度”。今年的10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05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的罗伯特·奥曼和美国马里兰大学的托马斯·谢林,以表彰他们“通过博弈论分析,促进了人们对冲突和合作的理解”。对于他们试图用改变人的思维改变世界所做的努力给予了肯定。
  
  博弈论的通俗与经典
  
  谢林本人曾说过:“如果你要研究某个理论或者发展某个概念,如果你认为这个理论或概念将促进人们对现实世界的理解,那么就请发明一些浅显易懂的概念。”正是按照这种思想,他发明了许多原创的概念来充实其博弈理论。
  谢林的博弈理论建立在对新古典经济理论分析方法突破的基础之上,与主流的博弈理论在研究方法和侧重点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从而完善、丰富和发展了现代博弈论。
  人类社会纷繁芜杂的社会和经济活动为博弈论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研究素材,近半个世纪以来,谢林运用他所发展起来的博弈理论对核决策与军事控制、组织犯罪与敲诈、成瘾行为与自我控制、种族隔离、环境保护等现象做出了深刻、富有前瞻性和洞察力的分析。
  在《冲突的战略》一书中,谢林首次定义并阐明了威慑、强制性威胁与承诺、战略移动等概念。尽管当时谢林并没有刻意强调正式建立模型问题,但是他的很多观点后来随着博弈论的新发展而定形,而他所定义的概念也成为博弈理论中最基本的概念。尤其是在效率曲线上,博弈当事人的利益是对立的,即任何一个人效用的增加都会损害另外一个人的利益。但谢林指出,这种所谓的对立只是一种逻辑上的可能性,在效率曲线上必然存在一点,使得博弈当事人的利益是一致的。博弈者都希望避免两败俱伤,这种“双赢”的共同想法就体现为,在效率曲线上找到一个合适的点来解决彼此之间的冲突。最通俗的解释就是文首展示的“智猪博弈”。
  谢林卓有成效的工作促进了博弈论的新发展并且加速了这一理论在社会科学领域的运用,特别是他对战略承诺的研究为许多现象(比如公司的竞争性战略、政治决策权的授权等)给出了解释。本届诺贝尔评奖委员对他的评价是:“谢林,这位自称‘周游不定的经济学家’,被证明是一位非常杰出、具有开创性的探险者。”
  
  为何“三个和尚没水吃”
  
  在博弈论的发展过程中,奥曼同样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在关于战略互动的许多方面发展应用了统一分析方法,涉及到诸多迥然不同的学科,如经济学、政治学、生物学、物理学、计算科学以及统计学等。对于许多截然不同的问题,比如威慑手段、完全竞争、需求大于供给、征税、投票,奥曼也是发展运用了统一的分析方法。
  奥曼关于博弈论的研究有着非同寻常的广度和深度,从基本概念的确立到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的创新,以及理论体系的形成,甚至博弈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奥曼往往独辟蹊径,在富有创新的同时又能够精确严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奥曼的大部分研究都与经济理论的中心问题联系密切,一方面,这些问题为他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刺激和动力;另一方面,他的研究成果又给经济学带来了新的见解和独到的视角。
  奥曼的贡献还在于创立了重复博弈理论。他的理论着重解释这样一些问题:为何参与者越多,合作中产生的冲突就越多;参与者何时会偶尔互动一下;何时这种互动会瓦解等。简单说来,就是解释了为什么“三个和尚没水吃”。重复博弈论解释了经济冲突——如价格战、贸易战的原因,也说明了为何一些政府比另一些政府能更好地管理公共资源。重复博弈理论目前已被用于从行业协会到有组织犯罪、从劳资谈判到国际贸易条约等领域。
  
  冲突与合作无处不在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核武器军备竞赛的背景下,谢林的著作《冲突的战略》将博弈论作为统一的分析框架应用于社会科学问题,他认为:一个政党可以通过公开恶化自身的选择权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报复能力远比抵抗进攻能力来的有用;不确定性的报复比确定条件下的报复更有效率、而且更加可靠。这些已经被事实证明是解决冲突、避免战争的非常中肯的创见。
  奥曼发现,在很多现实情况中,长期合作关系的维系远比一次简单的际遇来得容易,因此短期博弈理论往往具有很多限制性。为此,他首先提出了完整详尽的无限期重复博弈理论,并严格论证了何种结果能够在长时期的关系中得到维持。无限期博弈理论阐明了众多机构存在的理由,比如商业协会、工资谈判以及国际贸易协议等,并且奥曼所提出的一些真知灼见也有助于解释价格战或贸易战等经济冲突,以及为什么一些团体组织能够非常成功地管理公共资源。
  谢林最著名的理论莫过于“谢林定理”了,“主动约束自己的随意性和自主性反而会增强自我主动性”,“谢林定理”这个略显抽象的理论在他作为顾问、库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