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7期

读经导言

作者:瞿旭彤




  1、为什么习读《论语》?
  
  1.1“吾道一以贯之”
  宇宙论与人类学的自然和谐?(“我”的和“我们”的,个人的和集体的;人的/天的;为人/为学;内圣/外王)
  参见李幼蒸《仁学解释学》,第1页,“天然彻底的人本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普适价值。
  1.2“从心所欲不逾矩”
  自由与必然的绝对同一?(礼/伦理的理解?出于个人生存意义的理解?)
  逻辑与历史、历时与共时的和谐?
  参见李幼蒸《仁学解释学》,第41、42页,“一以贯之”,“[伦理]思想与[历史]现实的统一体”。
  
  2、如何习读《论语》?
  2.1文本的角度(立足于当下的回溯与展望):
  a.考据/文本(/论据)的研习:(版本的收集/校勘/原始文本/训诂/句读/……/口传与书写/编纂/……)
  b.辞章(/论证):修辞?(文学的/政治[学]的/……)(文风,乾嘉学派与桐城派)(语录/对话体:口语化/富于乐感/优雅)(刻简)
  c、义理(/论点):文本的具体语境和处境,我们的具体语境和处境,尽可能地理解并且向自己和他者进行诠释。
  2.2人的角度:
  a.个人的研习(诵读/默想/体验/……个人玄想?)
  b.共同体/“场”的研习(译佛经的例子,以既定主题为中心,进行持续性的对话,互相启发)
  c.尊重文本,缓慢阅读(遵循了解/理解/解释与应用的步骤渐次登堂人室,以窥其堂奥)
  
  3、个人和文化的诉求(天道/和谐/真理/正义/幸福……)何以可能?
  问题的答案在“理”(Wahrheit)上是唯一的,在“事/世”(Wirklichkeit)上却是多样的。
  土壤在哪里?根在哪里?何以存亡续绝?何以老树开新花?何以判断树已老、花为新?如何避免昙花一现?如何往下扎根/向上结果,树与地、与天和谐一体 (顶天立地)?非道弘人,乃人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