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西弗娜,我可以这样理解吗?那个村子一连被火烧了九次,每烧一次,他们就重建一次?"比尼说道。
  "我的同事巴利克认为重叠在汤姆博土丘上的村落只有七座。"考古学家答道,"的确,他有可能是对的。越到底层,情况就越复杂。但七座也好,九座也好--不管具体有多少座,都不会改变我们对它的根本看法。瞧这些图表,是根据发掘记录画的。当然这仅仅是一次试探性的挖掘,是对整个山丘的一个粗略了解,严谨的工作有待进一步的挖掘来完成。由于发现很晚,来不及做其它任何事情。但这些图表会给你一个大概印象……你对此不会不感兴趣吧?相信这些资料会使你感兴趣的。
  "我发现它很有意思。你认为我只对天文学感兴趣,对其它任何学科都不屑一顾吗?况且,天文学与考古学有时是密不可分的。我们通过对从世界各地发掘出来的记载天文事件的碑文进行研究,了解了很多太阳在天空中运行的情况。嗳,让我来看看。"他们此时正在西弗娜的办公室里。西弗娜叫来了比尼,讨论一个在研究时未曾意料到的问题。这事真难到了比尼,尽管他说过天文学与考古学密不可分,可天文学家如何帮助考古学家,他还没能一下子弄明白。不过,只要有机会去看望西弗娜,他总是愉快的。
  他们的初次见面是在五年以前,当时他们同在一个由跨学科人员组成的大学图书馆扩建筹委会里工作。尽管打那以后,西弗娜大部分时间都在国外从事发掘工作,但只要能同处一地,他们就经常会面,共进午餐。他发现她很具魅惑力,绝顶聪明,性格粗暴而又不失新鲜感。她对他的看法是:他是个没有主见的人,或许是一个知识型的令人兴奋的年轻人。他既不与她同行相轻,彼此为敌,也不对她的身体产生特别的兴趣。
  西弗娜摊开图表,这是一张像牛皮纸一样薄型的绘图纸,上面用铅笔画满了复杂而精美的图形。她和比尼俯身认真仔细地查看着。
  比尼说他对考古学感兴趣,的确是真话。当他还是孩童的时候,他就非常喜欢看古代大探险家的一些描述,如马尔宾、谢尔比克,当然也少比了高尔多221。一想到遥远的过去,他就像进入了遥远的星空,兴奋不已。
  他的合同伙伴雷斯塔对他与西弗娜的友谊有些不满,她几次试探性地表示是西弗娜这个人让他着迷,而不是她所研究的领域,但比尼却认为雷斯塔的嫉妒有些荒唐。无容置疑,西弗娜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女人--如果有所隐瞒,反而还不真实--她对男人却是不留情面,毫无浪漫可言。这一点校园里的所有男人都知道。比尼也跟她一样长得很漂亮,也从未想过和她建立更为密切的关系。
  "首先请看,这是一幅山丘的截面图。"西弗娜告诉他,"我用图表将每个独立的层面画了出来。自然,上面的一层离我们最近--由巨石组成,我们把它称之为巨石风格层,它代表了成熟期的贝克里莫特文化。巨石层中的这条黑线是炭灰层--这么多的炭灰表明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规模宏大的大火,烧毁了整座城池。再瞧这里,在巨石层和炭灰层的下面,是离我们较近的另一层居住层。""它的建筑风格有所不同。"
  "非常正确,看清石头墙是怎么画的吗?它就是我们所说的交叉风格层,代表了早期的贝克里莫特文化,或者说是贝克里莫特文化的萌芽阶段。这两种风格都可以在汤姆博山附近的贝克里莫特时期的遗址中见到,其主要的遗物是巨石,不时地我们会看到一些交叉物,在一些地方露了出来。我们把它称为贝克里莫特原始文化层。现在,请看这里,巨石层和交叉层的下面--""又一层炭灰层?"比尼说道。
  "是的,又是一层炭灰层。这个土丘就像一个大的三明治--一层人类生活过的遗址,一层炭灰,又一层遗址,又一层炭灰。我看情况就是这样的。在交叉风格时期,一场大火烧毁了萨吉坎半岛的大部分地方,人们被迫放弃了汤姆博和周围的其它交叉风格的村落。之后,人们又回到原地,开始重建,他们采用了一种崭新的而且更加精美的建筑风格,由于采用了巨大的石头,我们将它称为巨石风格。但是后来又发生了一场大火,将巨石风格的建筑彻底烧毁。这次大火过后,人们放弃了在汤姆博山上重建的做法,在附近选址,进行重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贝克里莫特主遗址。长期以来,我们认为它是人类建成的第一座城池,是在分散在附近各处原始时期较小的交叉式风格建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汤姆博遗址所告诉我们的是,在贝克里莫特存在之前,至少有一座重要的巨石城。""贝克里莫特主遗址没有任何火烧的痕迹?"比尼说道。
  "没有。汤姆博最上面的一座城池被烧后,炭灰层就没有了。最后整个贝克里莫特都消亡了,贝克里莫特主遗址因此被放弃,但原因与气候有关,不再是大火。这事大约发生在一千多年以前。烧毁汤姆博土丘顶层城池的大火似乎要早得多,我猜想要早大约一千年。我们正在实验室里采用碳-14测定法对炭样进行测定,届时我们会获得更为精确的数据。""那么,交叉式风格层又有多少年呢?"
  "正统的考古学研究一直认为,我们所发现的分散在萨吉坎半岛上的零星交叉风格建筑,只比贝克里莫特主遗址早几代人。自从汤姆博土丘被发现后,我就改变了看法。我的看法是,土丘上的交叉风格层比顶层的巨石层要早两千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