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1796年和1797年对意战争的军事行动的评论
|
一、关于博利厄元帅。二、关于拿破仑对付博利厄的军事行动。三、关于维尔姆泽元帅。四、关于拿破仑对付维尔姆泽的军事行动。五、关于阿尔文齐元帅。六、关于拿破仑对付阿尔文齐元帅的军事行动。七、关于进攻教皇军队。八、关于查理大公。九、关于拿破仑对付查理大公的军事行动。
一
评论一。
1.布置在沿海的阿尔卑斯山脉主要山岭上、左翼依靠阿尔让提埃尔山口、右翼依靠田德山口的奥军,掩护着整个尼斯领地。这支军队离海岸十五至十八法里,即走三四天的路程。它后面有许多良好的地形,可以集结部队和阻止敌军前进。这样就使它有时间可以随时退到热那亚或瓦尔河。这儿的战场离海岸是够远的,可以进行有效的防卫。
布置在亚平宁山脉的主要山岭上、从塔纳列洛到圣伯纳山口(塔纳尔山口)的奥军,掩护着西里维埃腊的一部分地方。这支军队据守的阵地距离海岸有两天的路程。它后面是格兰德山、圣巴尔托洛梅奥和六甲-巴尔邦。一条流经皮亚韦和阿耳班加的名叫阿罗集亚的小河是很好的防御线。因此,这支军队既能保护阵地,又能掩护奥涅利亚,并随时可以退往热那亚或尼斯。但是,据守着亚平宁山脉主要山岭(从巴尔迪涅托到博克特,中间包括圣则阿科莫、卡迪邦纳、蒙特列则诺、斯帖拉等高地及法伊奥列山)的奥军,显然是在掩护着直到热那亚的西里维埃腊的另一部分地方。不过,因为这支军队距海岸仅仅二至五法里,所以它在一天之内就可能被截断,并且不再能够集结自己的兵力实行撤退。由此可见,这个军事活动地区是很危险的,因为它没有足够的纵深地带。
2.如果博利厄将军详细考虑了这个地区的这些地形特点,那他就不会朝沃耳特里前进去掩护热那亚,而会前往阿克维和卡伊罗,再从那儿分成三个强大的纵队(每队一万五千人)同时出发:左翼纵队经蒙特诺特、蒙特列则诺及萨沃纳前进;中路纵队朝卡迪邦纳及瓦多前进;右翼纵队朝马多纳-迭拉-涅韦、圣则阿科莫及菲纳累前进。此外,他还会保留一支预备队,足以支援这三个正在进攻的任一个纵队。法军在这种情况下就会迅速放弃沃耳特里和热那亚,而去保卫以上这些重要阵地。奥军总司令就能在对他极其有利的地方和法军开始交战,因为从头一天起他就能截断法军,把法军逼到海滨,予以消灭。
3.从蒙特诺特战役以后,奥军集结在通往蒙费拉特的道路上。他们不能采取其他的行动,因为他们大部分兵力都集中在沃耳特里和萨谢洛附近,并且还分散在左翼方面。但是,科利将军指挥下的皮埃蒙特军队却不该开往米莱西莫,而应当依靠迭戈组成博利厄的左翼。如果以为要掩护都灵,就应当从两侧控制通往这个城市的道路,这个见解是错误的。因为集中在迭戈的部队,从两面控制了通往蒙费拉特的大路,同时也就掩护了米兰。同样,他们驻在通都灵的公路两侧,也就掩护了都灵。如果博利厄有五、六天的时间来集中他的左翼兵力,那他就应当向切瓦前进去和皮埃蒙特军队会合,因为靠近法军战线对联军比较有利。当敌军驻在切瓦附近的时候,法军进入蒙费拉特是没有什么可怕的。奥、皮两军联合在一起时人数会超过法军,但是如果他们分开来,那他们就注定遭到灭亡。
4.就奥地利和皮埃蒙特两国军队安全会师的地点来说,迭戈和米莱西莫离蒙特诺特是最近了。博利厄应当把自己的军队集中在阿克维前面,而科利由于想分开驻扎,则应当集中在蒙特切莫洛高地上。这样,他们就能够在法军到达那儿向他们进攻以前赶到这两个集合地点,避免米莱西莫和迭戈两次会战。
如果你被迫退出原有阵地,那你就应当把自己的队伍集结在距离原阵地很远的地方,使敌人不能先发制人。因为在部队集合以前受到敌人各个击破是最危险的事情。
5.为了防卫波河渡口,博利厄将军占据了该河左岸瓦列德约附近的阵地。其实在和机动部队交战的情况下,这种作法并不能达到防卫渡口的目的。必须在波河两岸同时驻扎军队,而且必须在斯特腊迭累高地上架两座桥并构筑坚固的桥头堡来掩护它们。只有这样才能阻止法军沿右岸向下游前进,而迫使它在斯特腊迭累以上的地方过河。如果这样,奥军总司令就会得到巨大的优势,因为他可以利用波河和提契诺河这两个巨大的天然障碍来保障它的防卫。
6.博利厄将军想借哨兵线来防守明乔河。这个办法在防守时候是最坏的办法。他应当以全部军队占领谢腊尔奥。他能够在那儿驻守七十天而不怕流行病,因为时令还在五月份。他在曼图亚留下一万三千守军,在明乔河上还有二万六千人,因此,他能够集中四万人的兵力(在数量上比法军占优势)在象谢腊尔奥这样强固的阵地上。若是他同莫德纳及下意大利保持了交通联系,他就能把大批粮食运往曼图亚。法军总司令即使能成功地越过这个设防的营地,也不容易包围以大量兵力占领圣若尔日、切列阿、皮耶托利和普腊迭位的奥军。博利厄这样做的话,就不会破坏威尼斯的中立地位。而皇帝要求的威尼斯议会保持中立,要是做到了,就能给奥地利带来很大的好处。
7.博利厄元帅不采取这个办法,他在渡过奥利奥河以后,还可以向加瓦尔多高地前进,并占据圣奥捷托阵地,把右翼布防在基耶泽河,而把左翼布防在加尔达湖。这样,法军将会被迫占领他对面的布里西亚前沿阵地。而且,在奥军占据这个阵地或者占据伊德罗和加尔达两湖之间任何其他阵地的整个时间内,法军也不会成功地通过明乔河一线。
8.既然奥军总司令不能依靠士气不振的军队作战,那他就不应当指望明桥河所起的小小的掩护作用。他把军队沿这条河岸散布开来,就削弱了自己。如果他占据了加尔达湖和阿迪杰河之间的、里沃利高原前面丘陵地上的坚固阵地并构筑内部防御墙来掩护阵地,那么,他的战斗力量就会很强大。博利厄当时可以要求威尼斯以庞大的兵力据守彼斯基耶腊要塞,既拒绝法军开到那儿,也拒绝奥军开到那儿。同样,驻有三千斯洛文兵的要塞维罗纳如果不让奥军开进来,那也就可以拒绝法军开进来。但是为了加强明乔河上的哨兵线,奥军总司令竟牺牲了这种巨大的优势。他在占据彼斯基耶腊以后,亲自破坏了威尼斯的中立。
二
评论二。
1.当法军开往切瓦进攻皮埃蒙特军队的时候,拉加尔普师团留下来监视阿克维兵营,在这个兵营里,集中了博利厄的全部奥军。看来,这支监视军的天然阵地似乎应当是迭戈前面的博尔米达河岸,它才可能掩护通萨沃纳的战线。必须指出,如果拿破仑认为圣巴内德托前面的贝耳博河岸的阵地(在迭戈左面,离它有两站路程)比较好,而让萨沃纳大路毫无掩护,那是因为他的目的在于使自己的兵力集中,以便使博利厄的军队不能插入法军各师团之间来孤立它们。圣巴内德托兵营掩护着向切瓦前进的法军。如果博利厄向迭戈前进,那么,布防在圣巴内德托的法国军团就从侧面和后方攻击他。而且,他连接加列西奥及奥尔梅阿的交通线是没有防御的。所以,选举圣巴内德托兵营来布置监视军团是值得考虑的。
2.塞律里埃和马塞纳两师团向芒多维进发。他们的兵力是充足的。因为这时候博利厄已从阿克维分出一支部队前往尼斯-迭拉-帕耳亚,所以奥热罗师团奉命去支援圣巴内德托兵营。在芒多维会战后,这个师团开往阿耳巴,并派出先遣队前往尼斯-迭拉-帕耳亚。
3.有人说,拿破仑不应当在皮阿琴察渡过波河,而应当在克雷莫纳渡过波河。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拿破仑采取这种行动本来是够大胆的,因为从亚历山大里亚出发,沿波河前进,法军在二十法里的距离内,都是让自己的侧翼处于受奥军攻击的地位。如果再前进七法里,侧翼所受的威胁会相应扩大。博利厄到达佛姆比奥以后,就会在皮阿琴察渡过波河,并猛攻前进的法军队伍。何况皮阿琴察位于波河右岸,又拥有渡河的工具。克雷莫纳位于波河左岸,奥军甚至只要驻扎一支小部队在那儿,就足以阻止法军渡河。
4.有人说,如果法军在洛迪战役之后向曼图亚推进,就会发现这个要塞里缺乏粮食和兵器,因而就可以乘机占领它。这个设想是很危险的。法军在几天之内征服了整个伦巴迪亚。它必须逗留在那儿封锁堡垒、占领重要据点并组织行政管理。法军在这些情况下所作的一切,都是以最快速度和最大积极性作出来的。除此以外,如果还想作其他的事,那就等于要求做不能做到的事情。法军在伦巴迪亚逗留的六天时间内,给炮兵补充了物资,为骑兵征集了壮马,集结了由于强行军而掉队的士兵。这样就使得它的战斗力增加一倍。
5.帕维亚暴动可能产生重大的后果。强力的镇压措施,焚烧比纳斯科,洗劫帕维亚几所民房,在全伦巴迪亚抓来四百名人质并送往法国,拿破仑委任主教和僧侣担任安抚者所起的良好作用——所有这一切郁值得赞扬和值得仿效。因为从那个时候起,这个美丽国家的安宁就再未受过破坏。
拿破仑把警察职权交给城市和农村的警卫队及当地出生的官员之后,就在这个国家里建立了秩序,节省了自己的兵力,获得了辅助队伍。
6.博尔格托战役是1796年5月30日进行的,维尔姆泽的进攻是8月1日开始的。法军在这六十天中间渡过了波河,占据了斐拉拉和波伦亚的教使区、乌尔比诺要塞、斐拉拉城堡及里窝那,并解除了这些地区的武装。法军在维尔姆泽能开始行动以前就回到了阿迪杰河。这就是说,法军对时间利用得很好。军队的力量就象力学中运动的数量一样,等于人数乘速度。这次进军不仅没有削弱部队,反而从物质上及士气上加强了它,并且加倍增多了获得胜利的办法。
7.如果拿破仑执行政府的命令:带二万人向罗马及那不勒斯进军,另留下一部分军队由克勒曼指挥,驻防曼图亚附近;那么,意大利固然会丧失,而军队也会大受损失。毫无疑问,他这样作虽说只是执行最高权力机关的命令,但他本人也会有罪。
总司令不能借口大臣或国王的命令来掩饰自己的罪过,因为大臣或国王都远离战场,他们很少知道或完全不知道当时的战争局势。1)任何一个总司令,如果明明知道计划不好,而且有致命的危险,却仍然着手执行这个计划,那么,这个总司令就是罪犯。他应当向上级报告,要求修改计划,最后宁可辞职不干,也不能成为毁灭自己部队的祸首。2)任何一个总司令,如果确信战争不能致胜,而仍旧遵照上级命令作战,那这个总司令也是罪犯。3)总司令在军职等级中是首要的长官。他的作战活动应当考虑大臣和国王所下的命令的精神及意旨,但是这些命令绝不是作战命令,并且不能要求他绝对地死板地服从。4)即使是作战命令,它也只是在下面这种场合才要求绝对服从。这就是说,下令的人是亲临战场的老首长,熟悉战争局势,能听取反面意见,并能向必须执行命令的人作解释。
海军上将土尔维耳率领四十条军舰进攻八十条英国军舰,结果法国舰队全军覆灭。路易十四的命令不能给他开脱罪过。国王的命令不是要求绝对服从的作战命令,它只是一般的指令。执行这种指令有个保留条件,就是胜利的可能性同失败的可能性至少相等。在这种情况下打了败仗,海军上将就可以借国王的命令而推卸自己的责任。但是事先既已知道失败就在眼前,却仍然死板地遵守命令,这只能说明执行者不懂得命令的精神实质。如果海军上将把命令摆在路易十四面前,对他说:“陛下,如果我去进攻英国人,那么您的舰队会全部毁灭;因此我已把舰队开进某某军港里了。”这样,国王就只有感谢他,而国王的命令实际上也就执行了。
人们常常为奥尔良公爵于1706年在都灵前面的行动辩护①。有些历史学家认为他完全无罪。奥尔良亲王既然是后来的摄政王,为人又很和气,作家自然对他有好的印象。同时,死在战场上的马尔慎又不能起来为自己辩护。但是,众所周知,他在死的时候,曾反对过留在前线的决议。那么,谁是驻意大利法军的总司令呢?是奥尔良公爵。而马尔慎、费耳亚德和阿耳别尔哥蒂都是他的部下。听取或不听取军事会议的意见完全取决于他。他担任会议主席,同意或不同意军事会议的决定也取决于他。别人不能妨碍他发号施令。谁也不能不服从他。1)如果他命令法军全线进攻,2)如果他命令左翼渡过多腊河去加强右翼,3)如果他确实命令阿耳别尔哥蒂渡过波河,只是将军们借口不应服从他而拒绝执行他的命令;那么,一切就好办了,而公爵也就无罪了。但是有人指出:阿耳别尔哥蒂奉到分兵去波河右岸的命令,并没有去执行。他表示反对这个命令。这是常有的事,这不是不服从的行为。如果公爵发出明确的命令,如果他飞奔到兵营里,动员士兵并发出“纵队向左转!”的口令,那么,士兵肯定会服从。4)军队大败以后,应当退到阿斯提,以掩护伦巴迪亚,并和这一天在卡斯奇里恩附近打了胜仗的美达维的部队会师。总司令(亲王)改变了决定,退往皮涅罗耳,因为他认为去伦巴迪亚的道路已被截断。当时有一个传说,说奥尔良公爵只是名义上的总司令,而马尔慎则拥有国王给予的指挥军队权利的密令;如果这个传说是可信的,那么,这位三十二岁的奥尔良公爵还同意充任这样一个角色,就说明他的行为对他本人(贵族)来说是不体面的,应该受到鄙视的,并且是最可耻的。如果法军成了胜利者,那么,谁应该享受这个荣誉呢?马尔慎伯爵带了国王的一封给公爵的信,信里劝告这位年青的亲王多听从马尔慎的意见。这就是事情的全部真相。所有将军、军官和士兵都承认奥尔良公爵为总司令。从来没有哪个人拒绝服从他,甚至连稍微不服从的人也没有。所以他对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得负责。
①这儿说的是1701至1714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的都灵战役〔1706年9月)。法军在这个战役中大败。从这个战役以后,法国几乎完全丧失了意大利。——译者
儒尔当将军在他的回忆录中谈到,政府曾暗示他,要他在什托卡赫①进行战役。他企图这样来开脱自己对那次战役的悲惨结局应负的责任,可是,谁也不能同意他这种辩解,即使象我们所证实的,他是奉了正式而明确的命令。因为当他决定作战的时候,他是认为有胜利的把握的,可是结果他错了。
①1799年儒尔当率领多瑙河方面军通过巴伐利亚向维也纳进军,3月21日在什托卡赫被查理大公的部队战败。——译者
但是,会不会有这种情况呢,即一位大臣或一位国王把自己的意图对总司令说得很明确,不准在执行他的意图时附有任何保留条件。他对总司令说:“你们投入战斗。尽管根据敌军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他们所占据的阵地来判断,你们会被击败,但是,这没有关系。因为这是我的意志。”那么对于这种命令应不应当绝对执行呢?当然不能。如果总司令认为这个奇怪的命令有好处,同时,认为它有道德上的价值,那他就应当执行这个命令;如果他不赞成这个命令,那他就应当拒绝执行它。
然而这种事情在战争中是常有的。一个营为了挽救全军,需要在困难的情况下坚守原来的阵地。不过,这个营长所奉行的是当时处在现场的一位首长的命令。这位首长可以答复一切不同意见,如果这些不同意见是合理的话。既然这个作战命令是当时在场的首长发出的,那么,对于这个命令就应当坚决服从。而如果大臣或国王也待在军队里呢?在这种情况下,要是他们担任指挥职务,他们自己就变成总司令了,而原来的总司令就不再是总司令,而变成他们属下的师长了。
但是,不应当由此得出结论说,总司令不应该服从命令他作战的大臣。相反,在他认为成功和失败的机会各半、可以服从和可以不服从的时候,他就应当在任何时候都服从他的命令。因为我们所说的只是在毫无成功希望的情况下才不服从他。
三
评论三。
1.维尔姆泽将军在8月初制定的计划是不妥当的,因为他的三个军团(一个军团由他亲自指挥,另一个由克瓦日达诺维奇指挥,第三个由达维多维奇指挥)被两条大河(阿迪杰河和明乔河)、几座山岭和加尔达湖隔开了。
维尔姆泽应当让全军穿过加尔达湖和阿迪杰尔之间的地区,进占里沃利高地,并在因卡纳列同他的炮兵会师。这样一来,这七、八万大军(右翼衔接加尔达湖、左翼连接阿迪杰河,正面宽三法里)就会使法军感到恐惧,因为法军仅有三万人,不能和他们相对抗。
他也可以使全军沿基耶泽河开往布里西亚,炮兵也可以走那条路。
2.他在执行自己的计划时犯了错误,他为这个错误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这就是他在往曼图亚前进时,耽误了两天时间。他应当在明乔河上架两座桥(在彼斯基耶腊的大炮射程之内),迅速通过这条河,并在洛纳托、德散扎诺、萨洛等地和他的右翼军会师。这样,他就能以迅速执行计划来纠正他的计划的缺点。
3.军队向几个方面行动,这几个方面彼此离得很远,相互间又没有交通线。这种行动就是错误的,这个错误通常又会引起其他的错误。每个纵队只是在头一天能得到指示。到第二天,它的行动就得看主力队伍发生了什么事情而定:它或者是丧失时机来等待命令,或者是盲目行动。在这种情况下,维尔姆泽必须消除这种不方便,命令克瓦日达诺维奇不仅向布里西亚前进,而且甚至向曼图亚前进;而他本人也应当率领主力军团迅速向曼图亚要塞前进。克瓦日达诺维奇如果不在布里西亚附近耽搁时间,就会到达曼图亚,迫使法军解围。而他自己就可以在这个要塞的围墙掩护之下,住在一个预定的、保障不出任何意外事故的据点之中。即使维尔姆泽在抵达曼图亚之前被打败了,克瓦日达诺维奇反正还是能够向要塞守军供应粮食,守住谢腊尔奥。客观情况最终会给他指明一些做法。
一般说来,军队应当使自己的各个纵队紧密结合起来,使敌军不能插入它们中间。如果由于某些原因而不得不违反这个常规,那就必须使各个分散的部队独立行动,开往指定的地点与全军会合。为了减少由于单独行动而可能遭到攻击的危险,各个部队在行动中不应该犹豫不决,坐以待命,而应该直奔集合地点。
4.9月初维尔姆泽转入进攻。他让达维多维奇带领三万人留在蒂罗耳,自己带领三万人往巴萨诺地区前进。他应当预料到法军总司令向蒂罗耳进攻的可能性并指示达维多维奇不要在罗韦雷托附近应战,而要退到巴萨诺和他会合,然后再与法军交战。蒂罗耳的民兵对监视阿维乔河谷是有足够的力量的。或者他应当自己投入蒂罗耳战役,而命令达维多维奇退到卡利阿诺和阿维乔。圣马尔科、莫里和罗韦雷托都是很好的阵地,可是在受到坚强敌人的攻击时,这些很好的阵地并不能弥补兵员不足的缺陷。在峡谷里发生的一切战斗中,被打败的队伍互相冲突,结果他们都落到法军手里。
5.当维尔姆泽决定叫美萨罗什师团开往维罗纳的时候,为时已经太晚了。法军预料到敌军会这样移动,基耳默带领一支不大的监视部队在那儿严阵以待。维尔姆泽最好把这个师团留在巴萨诺去支援其余的两个师。最后,既然他希望把他的一部分兵力开往曼图亚,他就应当给这个师团增加二千名骑兵、三十门大炮和一些架浮桥的用具;同时不是叫他们朝维罗纳方向前进,而是叫他们朝阿耳巴烈多前进,因为到了那里,他们就可以架设桥梁,并迅速开往曼图亚。曼图亚这个要塞就会解围,法军后方就会发生严重恐慌,甚至连维罗纳也可能从后方被攻克。这样一来,得到支援的曼图亚守军就可以长期保持自己的优势。那时候维尔姆泽元帅就可以带领其余两个师和司令部及所有辎重车从巴萨诺退往皮亚韦河。法军在这种形势下就不得不把左翼放在特兰托前面,坚守阿维乔河谷,而把中路放在皮亚韦河来抵御奥军主力;最后,把一部分兵力急忙开往后方去恢复对曼图亚的包围。这样就会给兵力不多的法军造成许多麻烦,并可能彻底改变战争的结局。
6.维尔姆泽带领残部一万六千人开往阿迪杰河,是迫不得已的。应当把他们包围起来,逼到河边上,然后迫使他们缴械投降。因为他们已经没有架设浮桥的工具了。他们的两套架桥工具和备用工具都已在巴萨诺被法军缴获了。只是因为法军一个营长在撤出累尼亚果时犯了错误,他们才得以逃到曼图亚。
7.维尔姆泽元帅把一千八百守军和几连炮兵留在累尼亚果,是不正确的。因为全部法军当时已集结在阿迪杰河一带,他退往那儿已经不可能了。他必须迅速赶到曼图亚。假使去曼图亚不可能,那他前往米兰毕竟要比退回累尼亚果容易得多。他留下这支部队是削弱了自己,并使他们遭到无谓的牺牲。
8.维尔姆泽冒险打圣若尔日这一战也是不对的,因为守住谢腊耳奥对他更为有利。当曼图亚守军人数很多的时候,谢腊耳奥对于他们来说是最好的一个战场。
9.维尔姆泽元帅在控制着谢腊耳奥的时候,可以率领他的全部骑兵、几营掷弹兵和几连有良好马具的炮兵渡过波河,沿河右岸向下游前进,然后在波河下游再渡回左岸,并渡过阿迪杰河下游,回到巴图亚。等法军总司令知道他这次行动想阻止他时,就已经太迟了。这样一来,维尔姆泽就可以拯救他的全部骑兵、颇大一部分炮兵和整个司令部及参谋部了。他还能够保全奥军的荣誉。
四
评论四。
1.法军有军医院和仓库在布里西亚,但是只有三连守军,结果他们都被俘掳了。
如果这个城堡有预防突然攻击的准备,那就不会发生这桩事情。
2.防守萨洛的索雷师团应当把前卫布置在罗卡-德安佛的伊德罗湖,以便监视从基耶泽到洛德郎涅的公路。这就可以阻止敌军突然攻占布里西亚及萨洛,因为军队在十二个小时以前就能得到通知,来得及布置防卫。
3.既然加尔达湖和伊德罗湖之间只有经过罗卡-德安佛这一条道路可以通行炮兵,而且前往萨洛也必须经过这条道路,那么把索雷师团布置在安佛路边的伊德罗湖一带阵地上,用多面堡、堑壕和两艘武装汽艇来掩护这条路及伊德罗湖的出口,是不是更好呢?克瓦日达诺维奇要占据这个阵地需要二十四个小时,这就有可能使布里西亚、萨洛、维罗纳及大本营预先获得通知。索雷师团在萨洛所占领的阵地既不保卫什么,也不掩护什么。必须承认:这个师团布置得很不好,因为它没有占领应该占领的阵地,以达到掩护从基耶泽河到加尔达湖整个地区的目的。
4.有人说,9月间马塞纳师团沿阿迪杰河左岸的进军和沃布阿师团沿基耶泽河的进军,同8月间维尔姆泽及克瓦日达诺维奇的进军一样,都是不妥当的。因为在这两种进军的情况下,两军队伍同样是被阿迪杰河、明乔河、加尔达湖及一些山岭隔开了。这个论断是不正确的。这两种进军不仅不相似,而且性质完全相反。维尔姆泽和克瓦日达诺维奇在罗韦雷托曾是一起的,从罗韦雷托起他们就分开了,沿着构成纯角的两个不同方向前进。这样,他们彼此相隔的距离一天天地越来越远。到了第三天,一个走到布里西亚,一个到了里沃利。正是在他们走到平原上眼看就要碰着法军并开始军事行动的时候,却被两条河流、一个湖泊和一些山岭隔开了。相反,法军在开始行动以前,原来就是一个纵队在阿迪杰河、另一个在布里西亚。他们沿一个角的两边朝角顶前进,因此到了第三天便一个到达莫里,另一个到达圣马尔科。他们走得靠拢了,中间只隔阿迪杰河,但是,他们在谢腊瓦列和罗韦雷托两处架了两座桥梁。两个纵队的联系从未中断过。随着队伍向敌军接近,它们的交通线愈加缩短,因而这种联系愈加容易。最后,他们可以互相喊话联系。当维尔姆泽的两个纵队走出山地进入平原的时候,法军其实已离开河谷而进入山峡了。在山峡里,兵员的数量就不是那么重要了。因为法军两个纵队都是以到达特兰托为目的,而且都是要进入一个狭窄的作战地区,所以,他们在进军中就自然能够互相支援。
5.既然证明这两次进军是不能相比的,那么,是不是应当由此得出结论:法军总司令的进军是按常规进行的呢?这次进军带不带冒险性呢?不能抽象地说这次进军没有危险性,不过危险性并不大。如果沃布阿不离开布里西亚和洛德郎涅,他就不得不回到波洛,以便在那儿渡过阿迪杰河。这就会使他的进军延长五天。马塞纳师团和奥热罗师团已成纵队沿同一条道路进入狭窄的峡谷。沃布阿师团再掉在后面就会是一种多余的累赘。在一切可能的情况下,拿破仑不仅给沃布阿将军,而且对圣伊列尔将军(一位可以信赖的军官,指挥前卫部队)都作了详细的指示。他指示他们细心地侦察地形,如果敌军以优势的兵力出其不意地突然迎面来攻,就不要卷入这种战斗中。为此,他们就应当把辎重车和车队放在队伍后面,以便使它们能顺利无阻地撤退到一条通道上。末了,沃布阿师团始终同全军保持联系(开始在过里瓦时,以后在过萨卡桥时)。它每天三次送出报告,三次接到指示。
6.有人认为:如果拿破仑把累尼亚果当成要塞占领,向那儿委派要塞司令、参谋、炮兵军官、工兵军官和军需委员,在那儿建立粮食仓库,配备四、五千名守军,那么,这个要塞司令就不会想到撤出要塞,而维尔姆泽就无法占据这个要塞。因为既然截断了维尔姆泽去曼图亚的道路,那就会使他走上死路。拿破仑是意识到这一点的,因此他后来下令加强累尼亚果的防御工事。
7.若是一开始就在圣若尔日建筑堡垒包围线,那就会有力地束缚住维尔姆泽。后来拿破仑下令建筑了这种堡垒包围线,对于促进法沃里塔战役的胜利起了很大的作用。
包围曼图亚的法军不管阿迪杰河和蒙特-巴利多的监视军怎样,都应当在莫利内拉及塔尔塔罗两河河岸上布置前哨。它借助一些不大的工程,就能使所有从累尼亚果到曼图亚的道路以及从波河到罗韦尔别拉的整个地区变成泽国,不可通行。
8.流传着这样一种议论,说法军经过蒂罗耳向右沿着布兰塔河谷向巴萨诺前进,实际给自己造成了一种危险局面:若是维尔姆泽向维罗纳前进,他就会截断法军的退路并把它包围在蒂罗耳峡谷中。因此,法军这种行动是冒险的和轻举妄动的,也是违反作战规则的。
罗韦雷托战役是1796年9月4日发生的,而巴萨诺战役则是9月8日发生的;9月4日晚上,法军抓了九千名俘虏,使奥军失去了一半战斗力。5日维尔姆泽的司令部还在博士哥迪-瓦耳-苏加纳,两个师团在向巴萨诺前进,一个师团在当天晚上到达巴萨诺过夜。维尔姆泽元帅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对阿迪杰河方面采取任何行动。其实,法军于8日拂晓已到达巴萨诺,而维尔姆泽的司令部只是在头天夜晚才到达那儿的。这一类的军事行动可以事先考虑好并预先作出决定。但是,完成这种行动必需按照每日的事变逐步进行。最后,假定维尔姆泽到了维罗纳并渡过了阿迪杰河,法军反正还有一条可靠的道路可以退往基耶泽河及布里西亚,它离那儿不过三天路程。由此可见,法军这种行动是按照作战规则进行的。诚然,它是大胆的,却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五
评论五。
1.维也纳宫廷交给维尔姆泽的第二个作战计划失败了,但它还没有灰心丧气。11月初,阿尔文齐又率领两个独立的军团出动了。这两个军团一个由达维多维奇指挥经蒂罗耳前进,另一个由阿尔文齐直接指挥经维琴察省前进。再没有比这个计划更错误的了。为了改正这个计划,他应当在自己占领巴萨诺和达维多维奇占领特兰托的时候,立即命令达维多维奇沿布兰塔峡谷前来巴萨诺,而把特兰托交给蒂罗耳的民兵。两军会合后就一同向阿迪杰河出动。
2.阿尔文齐占据卡列迪耶罗阵地后,应当在阿尔科沼泽地上及朗科对面布置警戒哨。他正确地断定这些沼泽地是不能通行的。然而这个断定却使法军能够在那儿架桥,能够在他毫不知道的情况下沿阿迪杰河左岸绕到他的后方来。
3.阿尔文齐军团和达维多维奇军团之间的交通线是很糟糕的,虽然他们两军相隔不过十到十二法里(卡列迪耶罗到里沃利的距离),但过了八天多时间他们彼此还不能联系上。维罗纳以北的地区崎岖不平,没有任何交通道路。
4.阿尔文齐可以利用到里沃利战场上来的实力本来有五万人,即四十四营步兵、二十四连骑兵及一百三十门大炮。但是其中有二万五千人(二十营步兵和全部炮兵)却带着辎重车及车队沿阿迪杰河谷前进了,即:一个由六营兵力组成的纵队在武卡索维奇指挥之下沿河的左岸移动而向基耶泽前进。它在那儿被留在这个要塞里的一百名法军阻住了,结果徒劳无益;另一个纵队是由多利切桥过阿迪杰河的,沿河的右岸到达里沃利。在这条行军线上,有一法里远的路程,这个纵队是沿曼昂耶山麓,即被紧夹在这座高山及阿迪杰河之间行进的。在有些地方,山与河流的距离仅及道路的宽度。曼昂耶山的背面与阿迪杰河差不多是垂直的,这儿从狭谷到山麓没有一条通道。一方面是里沃利高地,另一方面是由特兰托通彼斯基耶腊的大路。这条大路通到里沃利高地的下面,然后通过迪拉-多加纳饭店和因卡纳列村。曼昂耶山的背面(圣马尔科小教堂建在山上)高耸在这条道路的北面,而里沃利高地的背面耸立在这条道路的南面。
阿尔文齐率领其余的二十四营步兵(没有骑兵和炮兵),不到二万五千人,越过蒙特-巴利多进占曼昂耶山和加达湖之间的整个地区。这种部署违反了要求军队随时随地都能应付战斗的伟大原则。当时,阿尔文齐无论是在到达这些高地的时候,或是在他走近里沃利高地所需要的这段时间内,都不能作战。因为要使军队能够作战,必须使它集中起来。可是,他的二十个营在沿阿迪杰河谷前进的时候却和其他的军队分开了,只有在占领里沃利高地以后才能和他们会师。为了作战,军队必须要有骑兵和炮兵,可是,在克瓦日达诺维奇指挥下的骑兵和炮兵只有通过里沃利高地才能与他的军队会合。由此可见,阿尔文齐原来以为在由科朗纳到里沃利这个地区内是毋需乎作战的,但这并不能由他作主。他让没有骑兵和炮兵配合的二十四营步兵受法军二万步兵、二千骑兵和六十门大炮的全力攻击。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斗。
可是,阿尔文齐元帅以为跟他交战的只是茹贝尔师团的九千人,以为这个师既然奉命防卫科朗纳、里沃利以及由加尔达湖到阿迪杰河之间的整个地区,那它必然会留下至少三千人在里沃利附近,以防守里沃利高地并阻止克瓦日达诺维奇沿阿迪杰河谷前进。这样,阿尔文齐以为自己是用二万五千人来对付五、六千人。因此,他分遣刘津扬师团向蒙特-巴利多和加尔达湖之间的皮波洛山前进,以便包围里沃利高地。在这以后,他还剩下不到一万八千人,用来对付他以为驻守在蒙特-巴利多和曼昂耶山的只有六千人的茹贝尔师团。如果人象山岭一样是静止不动的,那么这个计策是很好的。可是阿尔文齐忘记了一句谚语:“山和山无法相会,人与人总会相逢。”奥军战术一贯遵循着这种错误的假定。御前军事会议在为维尔姆泽拟定作战计划时,就假定法军不会移动,而停留在曼图亚要塞的周围。这种毫无根据的假定使得奥地利宫廷的大批精锐部队遭到覆灭。领导阿尔文齐作战的拉乌耶尔将军竟设想马塞纳师团会被经过卡列迪耶罗的奥军牵制住,而停留在维罗纳城墙下不动;此外,他还认为法军总司令不懂得抢在奥军前头占领里沃利高地的重要性!
5.阿尔文齐应当怎么办呢?他应当这样进军,即随时随地都能进行战斗。为此,他应当:1)把他的四十四营步兵都布置在曼昂耶山与加尔达湖之间的山上,使它们集中起来,彼此可以联系,并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2)把他的三十连骑兵也集中在那儿。至于说步兵可以通过的地方骑兵似乎不能通过,这种意见乃是一种偏见;此外,每个纵队都要有装置在炮架上的大炮;3)在对茹贝尔师团的配备情况进行侦察,并把侦察到的材料和投降者、俘虏及暗探提供的情报进行核对以后,就在进攻这一天的清晨发出进攻茹贝尔师团的命令。
作战规则要求在进攻前夕不要把军队分开,因为在一夜之间情况可能发生变化:敌军可能退却或者由于大量援军的到达使它可以采取攻势。这样使你们的过早决定成为极其有害的决定。
在战争中,人们对于同自己作战的敌军的实力常常估计错误。俘虏兵所知道的只是他那一部分队伍的情况,俘虏军官则往往作出很不可靠的口供。这就使人们不得不采用下面这些能应付一切情况的用兵原则。
军队应当日日夜夜、时时刻刻地准备作它力所能及的一切抵抗。这就要求士兵经常作到武器不离手,装备不离身;要求步兵不要离开炮兵、骑兵,不要离开自己的将军;要求全军各个师团经常能够互相支援、互相依靠、互相掩护;要求部队在营房、休息中以及在行军中经常处于对任何战场上作战都最为有利的戒备状态。也就是要求:1)各个侧翼能衔接起来;2)一切武器都能从最有利的阵地发射。为了保证有这些条件,在行军中必须派出前卫和侧卫到前面及左右两侧侦察地形,侦察距离远近应当以主力能否展开并占领阵地为准则。
奥军的战术常常脱离这些原则,他们拟定计划时所根据的也是一些可疑的情报。这种计划即使在起草时是可靠的,但一到明天或后天,当这种计划要付诸实施时,它就丧失了可靠性。
一个统帅应该每一天要这样询问自己几次:如果敌军出现在我的前面、右边或左边,我怎么办?如果他处境困难或处在不良的阵地上,他应当摆脱困境,改善阵地;如果他犯了错误,他就应当改正错误。阿尔文齐应该向自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法军在我到达里沃利以前,当我还只能用我的半数步兵(没有炮兵和骑兵)去抵抗它的时候就向我进攻,这会产生什么结果?”他可以这样答复自己:“我将被兵力少于我的敌人打垮。”在洛迪和卡斯奇里恩附近、在布兰塔河和阿尔科附近所发生的事情怎么没有使他变得比较小心谨慎呢?
6.阿尔文齐于1797年走出山地,当时曼图亚已陷于弹尽粮绝的困境。阿尔文齐把他的军队分两个军团行动:一个军团由他亲自率领向蒙特-巴利多前进,另一个军团由普罗维腊率领向阿迪杰河下游前进。如果阿尔文齐被打垮了,那么普罗维腊的胜利也就不会有什么结果。作战计划的错误还因为以下的情况而扩大了,即:这两个进攻都牵涉到对维罗纳的进攻,而后一进攻并无任何目的,徒然削弱前两个主攻,并且由于地形的限制,怎样也不可能把它们联系起来。当然,维也纳有自己的打算:如果阿尔文齐被打败,普罗维腊能解曼图亚之围,那么,维尔姆泽就应当率曼图亚守军渡过波河,退往罗马。可是因为不能保证与那不勒斯国王配合行动,所以这一切打算仍旧毫无结果。
7.普罗维腊在侥幸占据安德雅里的阿迪杰河渡口以后,应当率领他的所有军团(包括巴亚利奇师团)渡过阿迪杰河到达右岸,拆掉桥梁,然后前往曼图亚——他唯一的避难所。他应当带二万人到达那儿。可是他没有这样做,而只带了八千人到达那儿;把巴亚利奇师团留在河右岸,把二千人(后来他们都成了俘虏)留下守桥。他的前卫则因为丧失时机而受了损失。他在早晨到达圣若尔日以后,应当在午前经过没有堡垒包围线的城寨或者经过皮耶托利过湖(这儿湖面很窄)进入要塞。他若要进要塞的话,那在要塞各码头上的一百只小艇可供渡湖之用。他丧失了整整一昼夜时间。从下午五点钟起,当拿破仑从里沃利带领一部分军队赶到法沃里塔的时候,情况完全变了。到次日早晨,普罗维腊就不得不缴械投降。一般说来,奥地利军队不懂得兵贵神速。
8.普罗维腊将军在米莱西莫战役的第二天在科萨里亚曾被俘掳过。他表现得才具平庸。这是使拿破仑赏识他、希望维也纳对他恢复信任的真正原因。这点做到了。普罗维腊恢复了职位,在法沃里塔附近他又被俘了。由此应当得出结论,必须以怀疑态度来对待敌人的赞扬,如果这种赞扬不是在刚刚停战以后说出来的话。
六
评论六。
1.有人发表意见说,过阿迪杰河的桥应架设在阿耳巴烈多附近,而不应架在朗科附近。这个意见是错的。基耳默在维罗纳只有一千五百人。法军经朗科桥渡河后,在进到阿尔科以前,已派出一个侦察队前往波尔契列村。侦察队占领了这个村子。马塞纳师团也向那儿推进。这样一来,他那个师团就出现在阿尔文齐的后方,深入他的驻地两法里远。如果阿尔文齐当天开往维罗纳,那么,法军大概会跟踪而至,把他紧紧地逼到维罗纳。假若渡桥架在阿耳巴烈多前面,通到阿耳波涅河左岸,那么,这条小河或阿尔科沼地就能掩护阿尔文齐进军,让他有时间进入维罗纳。局势那就很复杂了!进入阿尔文齐的后方朗科的行动是勇敢的,但决不是困难的。在阿耳巴烈多渡过阿迪杰河是冒险的、轻率的。因为那样会使维罗纳和法国军队陷入困境。
2.法军为什么在头一两天放弃阿尔科呢?为的是在午夜及时拆掉朗科附近的桥梁,因为从里沃利来的消息要求这样做,要求法军前往罗韦尔别拉,并在达维多维奇到达之前赶到这个据点。如果达维多维奇比法军早到达曼图亚,那就一切都完啦。如果法军比达维多维奇早到那里,就会赢得一切。若是总司令能同沃布阿会合,他就能打败达维多维奇,把他击退到蒂罗耳,并且会使自己在阿尔文齐渡过阿迪杰河以前回到这条河边来。
3.还有人说,法军头一天就应当搭桥过阿耳波涅河,并进入平原,至迟在第二天也应该这样作。这种说法不对。最好是在第三天,当敌军已被大大削弱并且士气很沮丧的时候法军才来打这个仗,这样就有希望在大规模的战线上打败敌人。可是,这是没有考虑那些觉得这样行动太大胆的将军的意见而作出来的。拿破仑在踌躇了大约一个小时以后,在第三天才下达了关于这次行动的命令。必须记住,法军在布兰塔河战役里和在卡列迪耶罗战役里业已削弱了。它只剩下不到一万三千人,而且在阿尔科附近的头一两天的战斗中它的人数又有所减少。如果不很好了解里沃利、维罗纳、卡斯提耳努沃、曼图亚、朗科、卡利迪耶罗、维拉诺瓦和维琴察的地形特点,那就不能理解这个战役期间法军相机动作的情况。
4.维尔姆泽投降的条件是十分宽大的。拿破仑决定这些条件是由于感到要宽宏大量地对待这位老元帅(论年龄老元帅可以作他的祖父),也是由于希望博得仁慈地对待战败者的声誉;最后,是想对督政府给他的命令表示他的全部愤慨,因为督政府要拿破仑对待这位可敬的元帅维尔姆泽(阿尔萨斯人)要象对待手拿武器的亡命者一样。
5.拿破仑应当在里沃利高地、科朗纳、罗卡-德安佛以及在圣马尔科小教堂所在地的那个山头上用圆木甚至用石头构筑可靠的防御工事。阿迪杰河河面上布满了木排,这些木排是商人们从蒂罗耳放到斐拉拉和威尼斯去的。这儿出产大量的石灰和石料。在维罗纳和布里西亚还有各种辅助材料。在六个星期之内,法军可以在上述四个地方筑成四座堡垒,每座堡垒配备十五门大炮和四、五百名守军。这些堡垒就能够保障四条道路不受敌军的突然侵占。这样等于给法军增加了一万五千多援军。有人说,在维尔姆泽的8月作战以后,当基耶泽河方面的敌军可能出来威胁法军的危险已很明显的时候,拿破仑曾下令占领罗卡-德安佛,可是工程师们却提出了一些过于庞大的计划,而完成这些计划需要一年的时间。显然,工程师们错了,因为在战争中只有总司令能估价某些因素的作用,能够以他的意志和超过他部下的知识来战胜和克服一切困难。
6.在八个月的围攻以后,曼图亚终于被攻陷了。意大利的工程师们曾建议把明乔河的水引开,用这个方法来使曼图亚周围的湖泊干涸,从而使要塞失去它的主要屏障。这个方法是维斯康提在对曼图亚公爵作战中所采取过的方法。可是,当时维斯康提没有占领彼斯基耶腊,而且米兰的工程师是根据一些错误原理来从事这个工作的。他们试图用堤坝来堵塞明乔河,但是堤坝终归被河水冲垮了。大家知道,不应当从正面阻挡河流。荷兰人喜爱海洋并顺从海洋的特性从而制服了海洋。只有把河水引入塔尔塔罗和莫利内拉两河才能获得成功。
7.有人屡次提出:炸毁阿迪杰河右岸累尼亚果附近的堤坝,是缩短阿迪杰战线的有效方法。这就会使阿迪杰河的水和塔尔塔罗及莫利内拉两河的水汇合在一起,而把阿迪杰河(从累尼亚果起)到波河之间整个地区变成沼泽。这个做法对于这个地区是会产生毁灭性的后果的。在阿尔文齐和普罗维腊第二次进攻时期(1797年1月),有人把这个计划提给拿破仑,拿破仑认为并不存在可以用来证明这种毁灭性作法是正当的情况。英国人在埃及就不是这样谨慎行事的。他们为了获得不大的利益就破坏了马迪亚湖的堤坝,把地中海的水引入麦里尤特湖。这个做法差点儿把亚历山大城毁灭了。
七
评论七。
法军向罗马进军的时候只有四千人。当然,把新招募的米兰人营队和波伦亚人营队包括在内,总共有九千人,但他们还不能上前线和正规军队作战。罗马教廷作了颇大的努力,可是收到的效果不大。一个国家在缺少干部和缺乏军事组织原则的时候,它是很难组织军队的。如果说,法国在1790年能那样迅速地编成了可靠的军队,那只是因为它在这方面有良好的基础。法国侨民宁愿改善这个基础,而不愿去破坏它。罗曼尼亚和亚平宁山脉一带都激动起来了;教士和僧侣们的势力是很强大的,神启、布道和奇迹都显出了自己的作用。亚平宁山的居民天生是勇敢无畏的,从他们身上仿佛可以找到古罗马人的豪爽的性格。但他们对少数几个纪律良好和指挥良好的士兵却不能作任何抵抗。红衣主教布斯卡总是引证旺代省的事例,可是旺代省是处在特殊的条件之下。那儿的居民是尚武的,他们之中有许多早就在军队中服过役的军官和军士,而派去进攻他们的军队则是在巴黎市上征集的,指挥这些军队的人又是一些尽做蠢事的非军事人员。这些人去进攻只会把旺代人锻炼得更加坚强。此外,社会保安委员会和雅各宾党所采取的极端措施也没有给他们留下其他的出路:既然反正是死,那就不如拼命自卫。大家都很清楚,在这个对付教皇陛下的战争中,如果法军一开始就打了败仗,而采取极端的血腥措施,那么,在亚平宁山脉一带就会出现一个旺代省。严厉、流血、死亡只会产生献身者和殉难者,只能使人们采取大胆的、不顾一切的决策。
八
评论八。
1.查理大公在1797年的战争中既然希望掩护维也纳和的里雅斯特,就应当把他的全部兵力集结在蒂罗耳,因为那个地方的条件和居民的情绪对他有利,他也能够迅速地从莱因军方面得到增援。只要他守住蒂罗耳,那他对法军开往伊臧措河是没有什么可以害怕的。因为法军一旦向皮亚韦河开动,他就可以经过阿维乔河把自己的军队开回来并占领特兰托省。这就能够迫使法军总司令调动全军,把战争移到蒂罗耳。对于法军来说,这个战争将是很困难的并且是很冒险的。假定查理大公的大本营不在科涅耳亚诺,而在博岭,他的四万军队不驻在皮亚韦河及塔利亚曼托河,而驻在阿维乔河一带,那么,维也纳和的里雅斯特就能得到最好的掩护。同时,什么也不能阻止他加强和据守帕耳马诺瓦这个要塞,使它成为一个为五、六千人的混合师团坚守的据点,用来监视皮亚韦河和塔利亚曼托河。
2.拿破仑在塔利亚曼托河战役中的意图是显而易见的:他希望占领塔尔维斯山口。因此,查理大公不应当把他的大本营移到科德里奥波,而应该移到圣丹尼列高地,以便在必要时退到庞特巴和塔尔维斯高地。
3.在塔利亚曼托战役后,他不应当沿契维达累峡谷及伊臧措河退往塔尔维斯,因为马塞纳师团已待在那里。这样的退却使朝这个错误方向撤退的所有部队遭到损失,并危害了他的整个军队。
4.奥军渡过伊臧措河以后,格腊迪斯卡要塞再也保不住了。因此,进入这个要塞的队伍遭到了无谓的牺牲。他们一分钟也没有能够阻止法军前进。
5.当大公已经到了木劳(离舍夫林格一站路程),急需在4月间赢得三四天时间使克尔品和斯波尔克的部队与自己会师的时候,他应当利用法军总司令向他建议和谈的机会来争取时间。他应当表示真心赞成和谈,答应利用个人的威信促成和谈,并提出停战的建议,以便亲自返回维也纳向皇帝提出报告。他这样来回答法军总司令的建议,停战协定也许会得到签订。可是他给予的答复却是模棱两可的,冷淡的。过了二十四小时以后,他才醒悟过来答应停战,但是已经迟了。大公的目的是很明显的。
九
评论九。
1.法军分两条战线(一条从蒂罗耳出发,一条经庞特巴)向德国进军,是不是违反了军队只应当有一条战线的原则呢?两个军团在离出发点很远的卡林西亚会师,是不是违反了永远也不应当在敌军面前和敌军附近集结自己队伍的原则呢?如果留下七千人或八千人在特兰托前面来防卫这个地方,并集中一万人或一万二千多人在皮亚韦河一带,是不是更好一些呢?这个计划使法军能够避免把战争移到难于作战的蒂罗耳地区,使法军能防止某些不利于会师的因素,并且使法军一开始就能集中现有的全部兵力。
法军对以上所说的无论哪一原则都没有违反。如果茹贝尔只留八千人在阿维乔河,那他就会受到攻击,并且达维多维奇军团到达维罗纳会比法军到达维拉赫早一些。为了能坚守住阿维乔河,茹贝尔至少需要一万四千人。因此,最好不要再从他那儿抽调一兵一卒,而应该保证他能利用优势的兵力同达维多维奇作战,削弱他,把他击退到勃伦纳山口之外。蒂罗耳是一个不利于作战的地区,但是它是战败者的坟墓。法军对德军获得了巨大的优势。
法军并不是沿着两条战线进入德国的,因为普斯帖尔塔耳位于阿尔卑斯山主脉的这一面,而且当茹贝尔一过林次以后,他的战线就朝着维拉赫和庞特巴那个方向了。法军两个军团也不是在敌军前面进行会合的,因为当茹贝尔离开勃里克先,经过普斯帖尔塔耳或经过德拉瓦河谷,向右转弯前往希皮塔尔的时候,法军主力已到达克拉根福,而巡逻队则到了林次。因此,查理大公已想不出什么妙计来阻止这次会师。茹贝尔在塔利亚曼托战役以前始终处于防守地位,在这个战役之后,他才转入进攻,打败了并且消灭了达维多维奇军团的大部分兵力,而后把他们击退到勃伦纳山口以外。这并不会产生什么不方便,因为即使茹贝尔被打败了,他也可以一个阵地一个阵地地慢慢退回意大利。当他知道法军主力已越过朱利恩阿尔卑斯山及德拉瓦河以后,他就开始行动,经普斯帖尔塔耳去和主力会师。这更不会引起什么不方便。这个分三次完成的军事行动是符合各种军事规则的。它应当产生而且实际上产生了各种好处。
2.有人问:塞律里埃师团和大本营在从塔利亚曼托战场前往契维达累及卡波烈托的时候,为什么不支援格尤奥师团。他们断言:追击往帕耳马诺瓦及盖茨方面退却的敌军左翼,有贝尔纳多特一个师就足够了。
由契维达累经卡波烈托前往塔尔维斯的道路乃是一条隘路。格尤奥师团的八千人都是精锐力量,其实力完全足以把巴亚利奇军团击退到卡波烈托。但是,因为大公给这个军团指示的方针是错误的,如果巴亚利奇在到达卡波烈托以后仍旧坚持向塔尔维斯推进的话,那就会导致它的灭亡,所以人们推测大公大概会改变主意,命令他从卡波烈托向格腊迪斯卡退却,以便回到卡尔尼奥耳去。这就使得拿破仑要带领塞律里埃师团和贝尔纳多特师团前往帕耳马诺瓦及格腊迪斯卡去。他从盖茨派出了贝尔纳多特师团去卡尔尼奥耳,尾追查理大公左翼,而自己则率领塞律里埃师团前往卡波烈托。如果巴亚利奇军团不是向伊臧措河上游前进,而是向下游退却并越过盖茨寻找出路,那他也会遭到塞律里埃师团的迎头痛击;同时格尤奥师团也会逼近他的后卫,最后把它全部俘掳。反之,如果巴亚利奇不顾马塞纳据守在塔维斯这一情况而一意向塔尔维斯前进(事实上他正是这样作的),那么塞律里埃师团就会掉在格尤奥后面,而处于第二战线。由此可见,拿破仑已预见到一切可能发生的情况。
3.贝尔纳多特师团所以开往拉伊巴赫,是因为法军必须征服卡尔尼奥耳、占领的里雅斯特和伊德里亚矿场,把查理大公的左翼赶出卡尔尼奥耳,使它退到德拉瓦河左岸。当这些目的达到的时候,贝尔纳多特师团就向左方前进与主力会师。法军总司令指挥得很好,他没有象许多将军所作过的那样,派这个师团经戚利和格拉次前往捷美临格,因为那样作,这个师团就会象在尤登堡、布鲁克等地已经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情况那样,不能在一切战斗中支援主力军。即使贝尔纳多特师团开往格拉次不引起什么不便并且反而获得若干好处,那它也是违反作战规则的。而贝尔纳多特师团已经实行的进军是符合兵力集中这一真正的作战原则的。
4.拿破仑决定缔结累欧本停战协定并决定把军队驻在捷美临格,这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是因为执政府在信中通知他说,他不应当指望莱因方面军与他配合行动。假使执政府不是这样通知他,而是告诉他说,尽管要等到6月份,但是这样的配合行动将会到来,那么,拿破仑就会等待时机而不缔结协定。因为他的情况比较好。他在卡林西亚大约有六万军队,而在阿迪杰河一带还有足以镇压威尼斯的暴乱和蒂罗耳的民兵的后备军。因此,他竭力进入维也纳。
5.塔利亚曼托战役后发给茹贝尔的命令(叫他进入提罗耳并经过普斯帖尔塔耳向卡林西亚省的维拉赫前进),也通知了法国驻威尼斯共和国的公使拉列曼,以便事先防止人们担心发生的骚乱。因为寡头们一得知法军撤离蒂罗耳的消息,就会认为法军被打败了,从而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措施。关于这个问题,拉列曼曾同奉命前来的年长的议员进行过一次商谈。他把总司令给茹贝尔的命令的副本拿给他们看了。这产生了一些影响,可是通知太迟了,因为深信茹贝尔军团已被击溃的议院已在这以前三十六小时秘密地作了决定。这个三十六小时的耽误是威尼斯共和国灭亡的主要原因。这一点就决了这个国家的命运!
6.有一些没有很好了解事实真相的外国军人,责备拿破仑不该把维克多师团和基耳默师团留在科马尔克和罗曼尼亚监视教皇军队和那不勒斯。他们说这是没有作用的,因为法国已和这些国家重建了和睦的关系。
基耳默将军指挥驻阿迪杰河一带的军队。当维罗纳的暴乱和费奥腊温提将军的到达迫使他命令要塞司令闭门坚守的时候,他的司令部就驻在维罗纳。为了避免包围,他离开了阿迪杰河,而率领六七千骑兵、炮兵及步兵退往明乔河,希望守卫布里西亚并保护同曼图亚及彼斯基耶腊的交通线。维克多师团有八千人,其中三千米兰人由拉哥茨将军指挥。这个师团奉命开往阿迪杰河,以组成监视军团并制止威尼斯人的暴动。维克多派拉哥茨将军率米兰兵先行,而自己带领法军旅团则拖延了十五天才出发。其所以为此,或者是由于他真的没有意识到加快进军的必要性,或者他需要这段时间来执行托连提诺和约的条款,或者是其他什么原因。但拖延十五天这个事实却是发生维罗纳屠杀惨剧的唯一原因。要是彼札罗和他的党羽看到这位将军的队伍象他应该做的那样驻守在阿迪杰河岸一带,那么,他们也许会比较慎重一些。那样就是威尼斯参议院的幸运并且会使它免于灭亡。教皇解散了自己的军队。他生活在和平状态之中,再不会引起任何麻烦。波伦亚的军队完全有力量守住罗曼尼亚和防范波河右岸的一切不法之徒。因此,哪怕是留下一个士兵在鲁比康来担任监视任务,都是毫无意义的。但是,人们对于日期却没有进行争辩。托连提诺和约是1797年2月19日缔结的,塔利亚曼托战役是3月16日发生的,而在累欧本达成的媾和先决条件是4月18日签订的。9日缔结的,塔利亚曼托战役是3月16日发生的,而在累欧本达成的媾和先决条件是4月18日签订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