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上联结车厢之间的自动挂钩究竟是何人发明?我国的有关论著中有过不同意见。
一、自动挂钩的发明者是詹天佑。这一说法,早在詹天佑在世时就流传于民间。由于这位杰出的铁道工程师在主持建造我国第一条京张铁路时,采用了自动挂钩,因此在很长时期内,我国的有关论著将此钩称之为“詹天佑挂钩”。解放以后,徐盈等编著的《詹天佑》一书(中国青年出版社1956年版)和徐启恒、李希泌著的《詹天佑和中国铁路》(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初版,1978年第二次印刷)中,都有如下记载:詹天佑在建筑京张铁路时,1905年在丰台车站辅轨的第一天,京张铁路工程队的工程列车中有一节车钩链子折断,造成脱轨事故,费了很大力气才恢复原状,影响到部分列车的行驶。那些不相信中国人自己能修好京张铁路的人抓住此事,乘机造谣,说什么詹天佑在钉道的头一天就翻了车,这条铁路不用外国工程师就是靠不住的。但这次列车钩链折断的事故却提醒了詹天佑:不仅要有坚固的路基和标准的轨距,还要使列车的车厢之间能够紧紧地联结在一起,特别是爬向高地或自高地下降,都必须十分安全。这一系列的安全措施,都要在中国人自造的第一条铁路上全部予以实现。后来,他终于发明了自动挂钩,使十几节车厢牢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这种挂钩现在通用于全世界,人们称为“詹天佑钩”。
詹天佑发明自动拴钩的说法,曾得到今天尚健在的詹天佑幼子詹文耀的印证。年逾八旬的詹文耀几年前曾对来访者说:“先父弃世时,我已二十岁;嗣后听先母说过,先父为解决车厢连结的问题费透脑筋,后来偶然从人们的握手动作中得到了启发,终于摸索出了自动挂钧。”
二、火车自动挂钧是中国工人的发明。
这一观点是《纵横》杂志1983年第二期刊登的郭民原《詹天佑说,火车自动挂钧是中国工人的发明》一文中首次提出的。郭民原在文章中说,他曾于1917年在汉口当面询问过詹天佑本人关于发明自动挂钧的经过。可詹天佑听了呵呵大笑说:“哪有此事!哪有此事!我自己本分的事都忙不过来,哪里还有工夫去管挂车这种事呢?这自动挂钩倒是一个中国人发明的,但决不是我。”郭问发明者是何人,他说:“可惜此人的姓名己被埋没了,他是某车站一个挂钩工人。”三、火车自动挂钩是美国人伊利。汉弥尔顿。詹内(EliHamiltonJanney )发明的。
北方交通大学吕昌在《火车自动挂钩究竟是何人发明》一文(载《纵横》杂志1984年第4 期)中对郭民原的意见提出商榷。他提出,据国外有关资料记载,詹内对1860年美国人依士洛。米勒(FzraMiller)发明的垂直式平面车钩加以改进,制成了一种新的自动挂钩,于1868年4 月21日获得专利权。
以后,他又继续改进,在1873年4 月29日得到第二次专利权。而在当时,我国还没有开始建造铁路。由于詹内发明的自动挂钧有很好的性能,所以1887年美国车辆制造技师协会就正式建议采用詹氏(内)挂钩。1893年,美
国国会开会通过了要求各铁路公司限期采用詹氏(内)自动挂钩的决议条款。到1902年为止,美国铁路约有90%的货车已安装了自动挂钩。这种自动挂钩的图样,与我国现在使用的自动车钩基本上是一样的。
吕昌还指出,詹天佑是1888年,即詹内取得专利权20年后,才由广东水师学堂北上,正式到铁路任职。由于詹内发明的自动挂钧在英语中写作JanneyCoupler,在我国的铁路材料目录中就把它简译为詹氏车钩。再加上詹天佑在我国铁路建筑史上的卓越成就和贡献,所以造成“众善归尧”的误传,把詹氏车钩误解为詹大佑发明的挂钩。
况且,我国首次装上自动车钩是在19世纪80年代建筑的唐山一胥各庄铁路。1888年秋天,这条铁路又从芦台修到天津,而当时在我国向北英机车公司购进的2 —2 —0 机车上,就已经装有自动挂钩了。
另外,据同詹天佑一起工作过的京绥工务处长柴俊畴工程师生前回忆,詹天佑曾亲自对周围的人讲:“请同事们帮助我解释解释,没有这件事。”请大家澄清一下关于他发明自动挂钧的误传。在詹天佑亲自编著的《新编华英工学字汇》的《车钧》词条内,对于JanneyCoupler 一词,音译时他有意避开了“詹”字的音译,译作“郑”氏车钧,即回避了对自己的误传,更未提到是“中国工人的发明”之类。
(丁越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