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芳:白居易《琵琶行》——新诗话




  在古典诗歌最繁荣的唐代,在闪耀在天空上的繁星一样众多的诗人之 中,除了李白和杜甫,我们还应该谈到谁呢?
  多少有特色的诗人!多少不朽的美丽的诗篇!那是一个宝藏。那是一个 可以使我们的眼界大为开阔的宝藏。
  或许应该首先谈到白居易,重要性仅次于李白和杜甫的白居易。 白居易的诗没有李白那种豪放雄壮的气概和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他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也似乎不如杜甫写得更沉痛。但较之前人,他的诗是有新的 发展的。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更具体一些说,他 强调用诗来批评当时社会上和政治上的不合理的现象。他把他自己写的这种 诗叫作讽喻诗。他的讽喻诗接触到的问题是很广泛的。它们写出了农民生活 的穷苦,赋税的过重(《观刈麦诗》、《重赋》、《杜陵叟》)。它们暴露 了当时的封建统治阶级从皇帝到官僚的生活的奢侈(《红线毯》、《轻肥》、《歌舞》、《买花》)。它们描写了当时的封建帝王的爪牙是怎样掠夺人民(《宿紫阁山北村诗》、《卖炭翁》)。它们表现了封建社会的妇女的苦痛 和作者对于妇女的同情(《上阳白发人》、《陵园妾》、《母别子》、《井 底引银瓶》)。它们还反对用兵边疆的战争,反对把人当作贡品的虐政,并 且写到了某些普通人民的悲惨的遭遇(《新丰折臂翁》、《道州民》、《缚 戎人》)。这些诗都是他的讽喻诗的精华,都是能够感动人的作品。白居易 在《新乐府》序中说,“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可见他是有意识 地把他的诗写得比较通俗一些。这样他的诗就有了一种平易近人的风格。
  白居易的另一个新的发展是在叙事诗方面。在故事的完整、描写的细致和抒情气氛的浓厚等方面,他的《长恨歌》和《琵琶行》是其他唐代诗人和 以后许多朝代的诗人的叙事诗不能比并的。李白和杜甫没有写过这样情节曲 折的叙事诗。白居易的朋友元稹写过一篇《连昌宫词》,也是歌咏唐明皇杨 贵妃的故事的,但却比《长恨歌》逊色多了。《长恨歌》和《琵琶行》曾多 次被后代的人改编为戏曲。值得注意的是后人改编的戏曲都不如白居易的原 作。这更说明它们的成就是难于企及了。
  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在唐代就已经成为传说了。白居易的《长恨歌》就是根据当时的传说写成的。这个故事本身就含有矛盾的成分:前半有些暴露 封建统治者的荒淫,后半却成了令人同情的爱情故事。白居易把这个矛盾处 理得恰到好处。这篇诗的开头虽然也对唐明皇杨贵妃作了批评,“春宵苦短 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写出 了他们的欢娱误国,但着墨不多,而且写得比较含蓄。他着重描写的是杨贵 妃死后唐明皇的追忆和道士到海外去寻访的传说。感动古今的读者的也正是 这两个部分。洪升的《长生殿》把故事前半的暴露成分增加了许多,这就扩 大了原来的矛盾,使读者很难同情这个故事里的男女主人公了。再加上他要 翻案,把原来的悲剧结局改为团圆结局,而团圆的可能性又在于杨贵妃的忏 悔,“一悔能教万孽清”,在于编造出唐明皇杨贵妃原来都是仙人,最后又 有玉帝降旨,叫他们“永为夫妇”,这就更在思想上和情节上都落入庸俗陈 套,一点也不如《长恨歌》的结尾有余味了。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虽然是敷演《长恨歌》而成,独创之处不多,但还没有这些问题和缺点。《长 生殿》的文采也远不如《长恨歌》。许多读者能够背诵《长恨歌》全诗,《长 生殿》却很少使人能够记住的句子。
  把唐明皇杨贵妃写成互有爱情的人物,这是不是违背历史呢?这有些象 曹操这个人物一样。曹操本来有奸雄的一面,后来的传说和小说却夸大了这 一方面,抹杀了他有优点的另一方面,就成了和历史上的人物不完全相同的 人物了。唐明皇杨贵妃可能是互有感情的。但把他们写得那样感情真挚,“天 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减弱了他们的故事中不能令人同情的一 面,却也是文学作品的夸张。
  《琵琶行》的故事比较平常一些,但它的艺术感染力却或许更为强烈。 它一开头就象画一样描绘出来了景色和人物: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 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写得情节这样细致,这样次序井然,而又这样从容,这样毫不费力,这样文 字经济。这是艺术上很成熟的表现。接着是描写弹琵琶: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 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 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水泉冷涩弦疑绝,疑绝 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 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如果说前一段是诗中有画,读着这一段诗就简直象听见琵琶正在弹奏一样 了。从最初的和弦到最后的结束都写得如闻其声。而且中间描写曲调的变化 是多么逼真呵。这应该是诗歌中描写音乐的杰作了。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 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 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 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 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这是写弹琵琶的女子自述身世。通过这样一段短短的文字,一个女子的半生 的经历就再现出来了。这是一个封建社会里面的平常的人物的悲剧。然而由 于这里面饱和着作者的同情,而且写得这样抒情,这个悲剧的动人之处就显 得突出了。下面就是作者写到自己并结束全诗了: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 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 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 嘲2 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 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   青衫湿。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是过去的社会里许多不如意的人 都喜欢吟咏的句子。它的确表达出来了一种典型的感情。杰出的抒情诗是应 该能够写出一种典型的感情的。作者写到自己的贬谪的处境,写到重听琵琶 时候的下泪,全诗的调子就变得十分凄楚了。他不再去描写琵琶的声音,只 写出听者的悲泣。读者读到这里,不能不为这个杰出的诗人在封建社会里的不公平的遭遇感到愤懑了。 情节曲折动人,描写细致,很有抒情的气氛,又很有文采,每个句子都那样和谐好读——这就是白居易的叙事诗给我们留下的十分宝贵的传统。我 们现在有多少动人的故事可以歌咏呵。我们应该大为发扬我国古典叙事诗的 传统。
  白居易在给他的朋友元稹的一封长信里,把他自己的诗分为四类。第一 类就是讽喻诗。第二类他叫作闲适诗。他说是“退公独处,或移病闲居,知 足保和,吟玩情性者”。第三类他叫作感伤诗。他说是“事物牵于外,情理 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长恨歌》和《琵琶行》就编在这一类里 面。第四类他叫作杂律诗,就是不能归入以上三类的其他作品。他自己认为 有价值的是讽喻诗和闲适诗。但当时的读者并不喜爱。他们喜爱的是《长恨 歌》和杂律诗。白居易在信里很是感慨,他说:“时之所重,仆之所轻。” 杰出的作家对于自己的作品的评论是很可珍贵的材料。但白居易的这段话我们并不能完全同意。 他的讽喻诗固然有许多很有价值的作品,但他的闲适诗却好诗很少。这一类诗的总的倾向是不好的。很多都提倡安分守己、乐天知命的思想。有的 诗竟至鼓吹“不分物黑白,但与时沉浮”。杂律诗并不是没有好诗。后人传 诵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就在杂律诗中。至于感伤诗中的《长恨歌》和《琵 琶行》这样杰出的作品,白居易认为不重要,我们就更不能赞成了。
  白居易死后,唐宣宗李忱曾写一首诗追悼他。其中有这样两句:“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可见从当时到现在,这两篇诗都 是很受读者喜爱的。白居易自己也曾在一首诗里说:“一篇《长恨》有风情, 十首《秦吟》近正声。”可见他自己也并不是不欣赏《长恨歌》。为什么他 要在给元稹的信里那样说呢?那是因为他在那封信里要提倡一种诗歌理论。 按照那种理论,《长恨歌》和《琵琶行》就算不上重要的作品了。他那种理 论是从古代对于《诗经》的解释来的。汉朝人解释《诗经》,把里面绝大多 数的诗都看作不是美某人某事,就是刺某人某事。白居易根据这种传统,强 调用诗歌来批评当时的社会和政治。他不满意陶渊明写了许多田园诗。他认 为李白的诗很少符合他的理论的要求,杜甫的这样的诗也不够多。他决心在 这方面大加努力。他这种理论当然是进步的。正是由于这种理论,他才写出 了那些讽喻诗。但他这种理论也有缺点,就是把诗歌的作用和诗歌的题材的 范围看得比较狭窄了一些。我们常引用他的这样的话:“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单从这两句话还看不出有什么缺点。要从他整个给元稹 的信,才会发觉他把“为时”和“为事”都看得狭窄了一些。白居易的讽喻 诗,杜甫的写民生疾苦的诗,自然都十分难得,它们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阶级 的对立,暴露了封建制度的严重的不合理。但陶渊明、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自己表现其他方面的生活的诗歌,也有许多好诗,也是我们应该珍视的遗产, 是不可否定和抹杀的。汉朝人把《诗经》就解释得太狭窄了,而且很多都是 没有根据的牵强附会的解释。《诗经》所反映的生活其实是比汉朝人的解释 广阔得多的。这是因为人的生活,无论是古代的人还是现代的人的生活,本 来就是很广阔很多方面的缘故。现在有些著作把白居易关于诗歌的理论称为 现实主义的理论,有的甚至说是比较全面的现实主义的理论,这并不恰当。 我们今天的现实主义的文学理论是比白居易的诗歌理论更为广阔,因而也更 为正确的。

  3 月 18 日深夜
  (原载《文学知识》1959 年第 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