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三赖荆州:孔明骗鲁肃 |
|
荆州是用武之地,是重要的战略基地。孔明的“隆中对”就*提出跨有荆益,做为奇正用以夹攻曹魏,故蜀国必须占据荆州;鲁肃的“榻上策”就主张全据长江,始能保东吴安全,伺机以图天下,所以东吴非夺荆州不可。
蜀国要占,吴国要夺,政治不能解决,诉诸武力是不可避免的。
鲁肃以大局为重,坚持协商
为了争取用外交手段解决问题,鲁肃曾三次前往索取荆州。在他与孔明的谈判中,充分反映了两人不同的外交风格和对策——
南阳被孔明用计夺取后,周瑜在大怒之下,准备起兵与刘备、孔明共决雌雄,鲁肃坚决反对说:“如若自家互相兼并,倘曹兵乘虚而来,其势危矣。”
自动要求前往以理说之,若说不通,动兵不迟。在谈判中,孔明提出:荆州原是刘表基业,应由其子刘琦占据,若刘琦不在,别有商议。鲁肃见刘琦病入膏育,不过半年必死,便同意达成协议:若刘琦不在,荆州归还东吴。
孔明使乖卖巧,一再混赖
刘琦病逝,鲁肃以吊丧为名再前往索取荆州,孔明又赖账,说暂借荆州为本,待取得西川后,才交还荆州。鲁肃为顾全大局,只好听从。孔明为表示他的“诚意”,还叫刘备立纸文书,写明“哲借荆州为本”,押了字。保人孔明也押了字。孔明说:“亮是皇叔这里人,难道自家做保?烦子敬先生也押个字,回见吴侯也好看。”鲁肃以为“皇叔是仁义之人,必不相负”。
遂押了字。好久未见刘备取西川,孙权便令鲁肃再去索取,这时,刘备、孔明又以取汉室同宗之地“怕人唾骂”为辞。刘备取川后,也不交还,这时鲁肃已去世,不能对孙权施加影响,孙权终于用武力袭取荆州。
以狡诈外交对诚实外交
孔明和鲁肃两人都是蜀吴同盟的倡导者,彼此都始终坚持,至死不渝,但两人在处理荆州问题上各有巧妙:鲁肃从大局出发,主张用和平手段解决荆州问题,故一再让步,委曲求全;而孔明却使乖弄巧,一再混赖。一是诚实外交,一是狡诈外交。鲁肃以诚相处,在其生时,双方虽有矛盾却不至于激化,仍能保持吴蜀同盟,孔明狡诈,虽然能抵赖于一时,但解决不了荆州问题,结果是促成“关羽毁败,种归嗟失”,使蜀吴同盟一度彻底破裂,这是与孔明坚持两国同盟的本意违背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