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梿果漫忆
   作者:秦牧     
近期更新

  我有一个姊姊,十八岁时结婚,婚后到了泰国,一去就是四十年,到了她五十八岁,儿孙绕膝的时候,抑制不住强烈的乡思,摒挡行装,一九七六年毅然回国来探亲了。行前,她写信问我道:“弟弟,你想要什么吃的东西吗?你想要什么用的东西吗?告诉我,我都可以带给你。”我回信给她,告诉她我什么都不缺,她毋需带给我什么;如果一定要带点什么东西回来,那就带一件鳄鱼皮制成的工艺品,和一点儿榴梿(也叫“榴莲”)果糕吧。后来,姊姊果然回来了,我们像做小孩子时代一样互相捶着笑闹,还互相做着鬼脸。几十年没见,彼此鬓生华发,在新中国重逢的时候,那种高兴劲儿,自然是不待说的了。姊姊果然拿出一件鳄鱼皮制的工艺品给我,又从旅行箱里掏出一个塑料罐来,里面装的是重糖腌制的榴梿果肉,她说:“试试吧!榴梿果糕不能完全保存原来的风味,这用加糖办法保存起来的榴梿0果肉,却能够把味道保持得好好的。哎,为了这罐东西,我在泰国飞香港的飞机上挨够旅客们的骂了。”
  “骂什么?”我问道。
  “为了想看看果肉变坏没有,我在飞机上把罐子打开来,一揭开了盖,飞机上许多人都叫嚷起来了:‘什么东西这样臭?’‘什么东西不好带?带这样怪味道的东西!’也怪不得人家,他们大抵是不曾吃过这种果子的人,当然受不住那味道了。”
  我尝着那重糖腌制的榴梿果肉,一股特殊的强烈的香味直沁心脾,许多少年时代的记忆也忽然间拨开云雾,清晰起来。
  我所以要姊姊带这两样东西回来,是想重温一下儿童时代的生活。少年儿童时期,我在新加坡、马来亚半岛居住过,不但看过许多鳄鱼,而且吃过鳄鱼的肉。这些年来,听说泰国的养鳄事业很发达,人工饲养的鳄鱼,动不动以几万条计;因此,就想看看那个国度的鳄鱼皮制品了。至于榴梿,这是一种在热带非常著名的果子,儿童时代吃过之后,真是永世难忘。在世界的几百种不同的果子中,这应该说是很奇怪很特别的一种了。
  在这篇小文里,我就想专门来谈谈这种风味非凡、饮誉世界的果子。
  近年来,我国和东南亚许多国家的关系日渐密切,关心国际时事的人,大概会注意到这样一件事:我国的代表人物到东南亚热带国家去,当地主人常常邀请他们吃一种果子,名字叫做“榴梿”(榴莲)。有时,这些国家的宾客来我国访问,也常常携带这种果子作为赠礼。例如:好几年前,泰国外长初访我国,商谈建交的时候,就带来过几个榴梿。
  在热带,这是大名鼎鼎的一种果子,但是在我国,还是有许多人不认识它。我翻过新出版的《辞海》试行本,里面桃梅李杏等等果子的名字自然都有,但却漏了榴梿这种美果的芳名。
  榴梿是怎样一种果子呢?它每个从两磅到一二十磅不等,椭圆形,满身长着极其坚硬的刺,整个就像一个膨胀了的狼牙棒。掰开以后,里面有好几格,各各藏着一至两三枚脂肪丰富、香味四溢的果肉。由于它的味道香甜得太强烈了,起初闻到或者尝到它的人,居然反而感到它有一种猫粪或人粪的气味。有些新到国外的人,甚至会因而呕吐。但是在热带居住久了,就会习惯吃这种果子,并且觉得它芬芳异常。国外华侨有这样一种说法:能够吃惯榴梿的人,就能够长在海外“留连”了,“榴梿”,据说就是因此而得名的。
  为什么极其甘美的东西,初次接触到它的人,却会觉得它具有恶臭呢?这个道理并不很难索解,就正像极甜的糖精,放到口里却有苦味,中东出产的一种极香的香水精,在未曾稀释以前,人们却感到它具有臭味的道理一样。香和臭自然实际上是两码事。但是,在某种情形下,由于过度强烈了,它有时可以引起某些人们的错觉。这就是极香的榴梿果肉,却使某些人感到具有恶臭,以至于使我的姊姊在国际航线的飞机上挨骂的原因了。
  世界各地的人们,分别以橙子、桃子、芒果、葡萄、荔枝、苹果等等作为他们的国度或地区的“首席果子”。或者,称做“果王”。热带的许多国家,则把榴梿当做“果王”。热带果子自有它们的一系列特色。例如,许多水果样子十分古怪,有的壳上长着茸毛,有的果皮像是蛇皮。好些果子又硕大无朋,像菠萝蜜一个可以重达六七十斤,牛角蕉一个可以重达十几斤,榴梿一个可以重达十几二十斤。此外,某些热带果子,果肉里又常常含有大量脂肪,本来“水果”和“脂肪”应该是两个距离很远的概念,但是热带果子却常常把它们统一起来。像榴梿、牛油果(鳄梨)、猪油果,就都是含有大量脂肪的果子。
  榴梿,在样子、个头、味道、脂肪含量等等方面,在热带果子中都可以说是出类拔萃的,它被当地居民冠以“果王”的美号,应该说是实至名归。你初看到一个榴梿,可能不会想到那竟是一个果子,因为它太像中国古代武器中的“狼牙棒”了。元代的蒙古贵族和他们的士兵常常以狼牙棒击杀汉族百姓,狼牙棒的榜样,人们从连环图里也常常可以见到。人们很难想象,世界上竟有一种果子,形状长得和这种武器差不多。如果有一个凶手拿一个榴梿去猛击他人头部,是完全足以使人受到重伤的。榴梿树高一二十丈,果子挂在树上,成熟了会自己掉下来,从果园走过的人,要是给它击中,可以致命。但事实上并没有人为此伤亡。因而,当地居民有一个迷信的说法:“榴梿是长了眼睛的。”
  当榴梿盛产的时候,热带居民很有一种“痛快享受一番”的热烈气氛。果子摊上,常常围着一大群人,有时竟是各种国籍的人:中国血统的,印度血统的,马来血统的……一起当了顾客。这种满身是刺的果子,熟悉它的构造的果贩却能够得心应手地把它撬开,只要有一块厚布,再加上一把骨制的“榴梿刀”,在它的尾部一撬,它就裂开了,再掰,它就再裂开了。一格格微黄或纯白的果肉,香、色、味都十分引人入胜。嗜好这种名果的老华侨们,捏着榴梿果肉津津有味地吃着的情景,至今还深深地镌在我的记忆之中。
  在东南亚各国,许多老华侨还把这种果子和三宝太监的故事联系起来。我国明代著名的航海家三宝太监郑和,在十五世纪初,曾经率领过一支两百艘左右的船队,七下西洋(婆罗洲以西当时称为西洋),先后到过当时的南洋群岛、印度洋、波斯湾、红海以及非洲东部沿海一带三十几个国家。这位先于地亚土、哥伦布、达·加马出现于世界航海史上的航海家向来深受华侨的崇敬。在旧中国曾经被称为“海外孤儿”的华侨一直保留着“三宝公保祐”这样一句俗谚;南洋好些地方至今还有“三宝公庙”,香火鼎盛。榴梿,也被某些盲目崇拜先人的华侨穿凿附会,说成是三宝太监把自己的排泄物包起来挂在树上变成的。这虽然是荒诞不经之谈,但也错综曲折地表达了颠连困顿、悲苦无告的前代华侨对于自己祖国卓越先人的景仰和怀念。
  我少年时代曾经在马来亚的榴梿果园里居住过,那是很有风味的一种生活。榴梿树很高,枝叶扶疏,树上挂的几十个榴梿果清晰可辨。热带的巨大果蝠有时也倒挂在树上,拖着一条大尾巴的松鼠跳跃于枝桠之间,在辽阔而又寂静的果树林里漫步,踏着碎叶,听远处不时腾起一两声榴梿果訇然坠地的响声,望着一株株树上挂着的榴梿,是别有一番情趣的。在守园人的屋子里,听他们叙述先辈华侨怎样卖牛下船,飘洋过海,怎样挥舞砍刀,披荆斩棘,才把这一带的橡胶园、胡椒园、菠萝园、榴梿园开辟出来,仿佛重温了一个十九世纪的噩梦。午夜时分,有时听到榴梿坠地的响声,内行的守园人可以从那声音判断落果地点的远近和那个榴梿的大小。如果是很大的榴梿,他们就提着马灯、背起猎枪前去把它拾回来了。因为坠下的榴梿有时会跌开一条裂缝,林中小兽也可以吃去它们的一部分。
  榴梿的果核煮熟之后,也可以吃,那味道有点像栗子。一般榴梿的果核本来有个桔子那么大小,但这些年来,由于不断改良品种,大榴梿果,可以有一枚枚鸭蛋大小的果肉,也有果核比一粒小橄榄还要小的。姊姊说,最珍贵的榴梿,现在一个可以值十美元左右,它们已经不能算是大众水果了。
  海南岛现在也在种植热带水果,像可可、金蕉、牛油果、猪油果之类,已经能够结很好的果子,榴梿的种植,却还未获得完美的成功。也许,将来栽培能够获得很大的突破,那就可以让我国人民尝一尝这种热带名果了。
  由于我国和东南亚许多国家关系的发展,使我既吃到已经四十多年没吃过的“热带果王”,还从《参考消息》上常常看到我国出国访问人物吃到榴梿的新闻;因此,就动了这么一个念头,想把这种现在还不大为我国群众所熟知的珍果叙述一番。再说,描绘榴梿的状貌滋味,也还有这么一个用意:这种果子以它的特殊性揭示了一些有趣的道理:形式和内容并不常常是那么统一的,一些真正美好的事物有时也会被人误以为丑恶……。这是一种奇特的果子,在它身上竟蕴藏着发人深思的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应天故事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