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龙见首不见尾



  我们知道,龙可称得上天地之间威力较大的动物了,但龙如此强大,还是经常地隐藏自己。所以龙在日常的活动中,根据情况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这其实就是韬晦之计。
  韬晦之计是在自己力量尚不足,羽翼尚未丰,战机尚未到时,隐瞒自己的真实意图,减少将来对手现在对自己的发现和谋害,从而保存自己,以待今后再战的计谋。
  韬晦之计的运用在我国历史上可谓经典多多,特别是那些面对君王之威,深陷官场险恶之中的官吏来说,他们如果不懂得一二种韬晦之计的话,是很难保全自己的性命的。下面就拾取历史上的几种加以举例说明:
  1.装疯卖傻可以保身
  燕王朱棣的部属葛诚被建文帝收买,骗朱棣入京(南京),建文帝本想将他扣留,但一时找不到借口,便又放他回了燕京。燕王一回,立刻装疯卖傻。有一次出门几天不回,后来有人找到他,见他睡在泥淖里,把他扶起来,他还大骂:“我好好睡在床上,干码要搞我出去?”他在暑天穿着皮袍围着火炉还浑身打抖,说天气太冷了。燕王就是以此消除了建文帝对他的猜忌。
  2.自伤避祸
  在国民党抓壮丁时,有些青年农民将自己的右手食指砍掉,抓兵的见没有食指,无法扣动枪的扳机,便没有抓他,从而躲避了战死的厄运。
  3.安睡保身
  宋神宗年间,苏东坡被人诬陷而下狱。一天夜里他正要入眠,忽有一人走进囚室,放下一箱子做枕头,倒地便睡。
  东坡以为他是新来的囚犯,未予理会,只管安睡。不料在天快亮时,那人推醒东坡,对他说:“恭喜,你安心吧,不用愁了。”
  原来那人是皇上派到狱中观察东坡的太监,他回宫里禀报:“苏轼很安静,夜间睡得很沉。”
  神宗点头说:“我知道他问心无愧。”
  不久,苏轼就被释放出狱了。假如苏轼没有狱中安睡的胆魄,真不知会怎样。
  4.巧为避祸
  中国古代有个叫周玄素的画家,一天,皇帝高兴,命令他在宫殿的墙上画一幅《天下江山图》。周玄素说:“我还没有游遍全中国,不敢接受你的命令。只有请你先勾勒一个草图。我好加工润色。”于是皇帝就亲自拿起笔,画出了规模宏大的模样,让周玄素加工。然而此时周玄素又说:“皇上山河已经确定,哪能稍作更改呢?”皇帝听他这样说,也只好笑着作罢了。就这样,周玄素巧妙地违抗上命,躲避了可能因不合旨意而招来的灾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