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道自己能吃几两干饭



  老百姓说话最实在,一个人总得知道自己能吃几两干饭。但是,生活中几乎没有谁能客观地评价自己。这可以被认为是绝对的,如果你非说自己做到了客观那也只能是相对客观。无论人们嘴上怎么说,在他们心目中,自己总是比别人强,即使是一个乞丐也可能这么想;不把自己当回事儿的人也有,比如说绝望的人群,那是一种自卑,评价同样不客观。做到客观很难,但是又很重要。这基本上决定了一个人的素质。所以,人们以“自知之明”为贵,这个提法准确得很,但是,操作起来味道就变了。那大抵是在强迫人们谦虚,这就更加不客观了。
  在十几年前,一位“大众作家”很有姿态地说:“你以为你是谁?”这话很有意思,如果阿Q在世,一定会跟他对应一句:“你以为你是阿Q吗?”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大众作家”基本上提出了一个“客观评价自己”的问题。在鼓励包装炒作的时代,很多人都想最大限度地膨胀自己。文化界也是这样。最近美女作家出炉,就很有这股子味道。美女作家公然发表高见:用身体写作。但是,我们读到的文字及其内容跟美的距离太大。那简直是把生活中的“丑”赤裸裸地展示给你看,这还不是艺术吗?
  她们以为在艺术前面加上“前卫”两个字,似乎就解决了一切问题。但是,任何“前卫”艺术具有生命力的标准都是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纵观世界艺术发展史,所有的作品无不如此。可是,美女作家想让自己的作品接受时间的考验,怕是不容易,而一些人自己的“前卫”作品是一种含混的述说,少有想像空间的延展。当然,艺术评论是一件见仁见智的事儿,这里绝没有抨击谁的意思。
  说一句实话,美女作家们勇气可嘉,最起码她们都懂得承认自己,只是承认得过于夸张了。这时候,考虑“人贵有自知之明”的问题也好,但有些问题是比评论更现实的问题。如今,很多人都跃跃欲试于自己根本不懂的事情,如果通过刻苦的钻研,最终补充自己的知识,那当然是一件好事儿。可是,有些人明明知道自己在某个领域毫无建树也不可能有所建树,但仍在那里面硬撑着。这种状态深一思考感到滑稽,再品味就有点可怕了。
  这是一种双重的可怕。一方面是对工作的对象而言,一方面是对自己来说。外行终归是外行,他存在的意义本应仅仅是为内行提供一个反面教材。可现实中往往不是这样。他们会极力地在各种领域表现自己,而藐视内行的谦让。而且他们一旦有机会领导内行,往往就变本加厉。但是,越是这样越是没有什么好处。因为内行永远不会发自内心地佩服你,而你自己又毫无所得,甚至是永远失去了充实自己的机会。当然,你可许根本就不在乎这些,可是,耽误别人又最终对自己没什么好处的事情,做它到底干什么呢?
  我最佩服的人就是那些既承认自己的能力,又看清自己不足的人,这些人的心态大都非常健康。有他们在环境里往往会产生一个团结合作的团体。这时候,“人贵有自知之明”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人生素质,更是时代需要的工作准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