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提高阅读能力须倡导自主学习

作者:邱庆华 宋文娟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生要“发展独立阅读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必须“具有广泛多样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自己的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其实,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效果,除了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外,还可以采用自主学习的形式,课堂内外有机结合,只是在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时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精选读物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大统一的,学习内容有计划性和指令性,对于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每个学生必须无条件全部完成,结果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学生无法和文本进行有意义的“对话”。既然“硬性灌输”是低效劳动,为什么不让学生“各取所需”,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研读内容,随后,再在相互交流中共享阅读成果呢?对学生来说,进入阅览室读书是他们最渴盼的事,因为这里的确是个缤纷多彩的世界,他们的阅读兴趣远比读语文课本的兴趣要浓得多。图书馆丰富的藏书,很容易让学生眼花缭乱,无所适从,要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兴趣导向,防止阅读的随意性、无效性,教师必须指导学生精选读物。
  指导学生选择读本有三个原则:一是思想健康原则,提供的书刊必须内容高雅,让学生能受到精神、情操的陶冶;二是循序渐进的原则,阅读课要有计划按步骤实施;三是与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二、边读边思
  
  教师在指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感知文字材料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个性化思维,这是指导阅读的第二步。
  语文教学的内容常常带有主观色彩,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实践,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把教会学生边读边思作为重点。不仅要使学生会阅读,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会思考,有疑而思。在指导阅读时,可以教学生针对阅读材料从正反两个方面多角度地提出问题,并逐一查询有关资料进行分析解答;也可以针对文章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还可以指导学生根据标题设想内容,阅读开头设想结果,在阅读中进行多角度思考,通过比较,发现差异,找出问题。这样,就把阅读的过程变为不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边读边想的指导和训练,首先要培养质疑的习惯,从培养兴趣人手,先指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浅层次的外部感知,主要是从欣赏美词妙句精彩片段角度人手。让学生能够从文章中找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具有可读性、最精彩最生动、对自己启发触动最大的词、句子、段落,对作品进行初步的感知。二是在学生对所阅读的文章有了浅层次的初步感知和整体印象的情况下,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纵深的探究与领悟,要教会学生探究的角度和领悟的方法与技巧。三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例如:默读深思法、朗读品味法、背诵记忆法、精读提炼法、速读领略法等,这些都是先人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三、读写结合
  
  “阅读”的直接目的是为了积累,有了一定的量的积累,才会有写作的厚实积淀。在阅读过程中,既要保证阅读数量,也要保证阅读质量,不能走马观花,使读过的知识如同过眼烟云。只有边读边记,眼、口、手、脑协同活动,才能有效地进行信息储存。“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要求学生备上专用的硬面抄笔记本,将书中自认为最精彩、最重要的内容和语句摘录下来,或将文章的内容要点用简括的语句条文式记载下来,持之以恒,归类整理,形成系统,经常翻阅,以期在写作时发挥其应有作用。有的学生在阅读一些材料后,就写一些读后感,有的摹仿所读文章作文,借鉴他人的艺术手法表现自己的内容,一学期下来能写出十多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四、阅读交流
  
  在指导阅读的四个环节中,“知识输出”不可忽视,语文教学有一条十分成功的经验:读写结合。读是欣赏、是接受、是基础;写是输出、是运用、是归宿。接受并非根本目的,能运用才有真收获,正所谓“内化进去,外化出来”。没有实践的理论是苍白的,没有写作的阅读所得到的感受可能会随时而逝,因此,要学以致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写道:高中生要“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为落实这个目标,我们采用了读书交流会、读书知识比赛、专题讲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交流获得最新信息,给学生提供一个崭露头角、显示才华的天地。
  以上四个环节是一个整体,互为条件,互为补充,缺一不可。作为阅读课指导老师要很好地把握,环环紧扣,层层落实,切实提高阅读质量。
  
  邱庆华,宋文娟,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湖北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