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写作训练方法漫谈

作者:吴玉莲




  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由于年纪小,在成长过程当中没有经受多少生活的历练,社会知识、人生阅历不丰富,加上他们平时读的书少,积累少。因此,写起作文来,要么是干巴巴三言两语,要么就是语言啰嗦,不简洁,要么层次不清,没有连贯性,更不用说讲究语言的生动、构思的巧妙、立意的深远了。每次作文,我们都遭遇过这样尴尬的局面:学生写得叫苦不迭,教师批得头昏脑胀。为了改变这种状态,让学生乐意作文,写好作文,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背诵、阅读、观察、不断积累,充实库存,引来源头活水,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多背句段,丰富积累
  
  要想写点东西出来,首先自己肚里必须有点货,否则,怎么有东西能倒出来呢?这就与积累有关了。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的父母没有很高的文化,家里也缺少丰富的藏书供孩子阅读,所以,刚刚升上初中的这些学生,只靠他们小学里读过的那几本语文书,是远远不能适应写作需要的,还必须多看多背诵。因为,多多益善的背诵,能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不是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说法吗?我常对学生说,背诵名篇佳句,积累知识,如春蚕咀嚼桑叶,只有大量吃进,才能吐出又细又亮的丝,织成洁白如玉的茧来。
  写作也是如此。如果,一个学生从来就不肯背诵,肚子里一点墨水也没有,那怎么能写出一篇好的作文出来呢?因为,背诵是一种文化积累,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必由之路。
  当然,光背诵,只是开始,把别人的美句变成自己作文的有机成分才是目的。所以,我按照“背——用——评”的路径引导学生积累。先要求学生每天要背诵一个精短的句子或段落,它要么是形式上语言优美,要么是内容上内涵丰富,我再通过当面背诵或现场默写的方式检查;鼓励学生尝试将这些自己记住的句子用到自己的小作文(日记、周记)或大作文中;背诵坚持了一个月后,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摘录课内课外篇章中的名句名段,并要求它们写出一两句评析的话,可以点评一个或多个词语的精妙,可以赏析一种或几种修辞方式的好处,可以写一点读后的感想。刚开始,我不关心他们评论的准确、精当与否,只要求他们坚持这样去积累,去思考,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别人的东西才有可能成为自己的。
  
  二、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光靠课本知识确实是不够的,它不仅不能拓展学生的视野,而且对学生的写作提高是有限的。作为农村中学,大部分学生都是农村的孩子,阅读条件比不上城里的。于是,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帮助我的学生进行广泛的实验性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一,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图书室来进行课外阅读,在学校开设的阅读课上,我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看书,看书要记下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精彩文段,写出所读书籍的内容梗概。
  第二,组建班级图书角。图书角的书籍来源可以是学生捐的书,也可以是学生利用卖废品的钱征订的一些书刊,还可以是家长捐赠的书籍。这些书籍交给语文课代表管理,课代表把书籍发给每个小组长,再由小组长借给需要看书的学生,放假的时候,由语文课代表收回,这样,既能保证书不丢失,又能保证下次借书的学生有书看。
  第三,利用网络资源,搜寻时文、美文。家里有电脑的学生,可以在网上进行阅读,发现自己喜欢的文章或反映时政热点问题的文章,可以下载,打印出来,带到班上交流,做到资源共享。
  第四,教师也应密切关注课外阅读的热点,读好书,精心挑选好文章,利用晚上的读报时间,让朗读能力好的学生每天读一篇文章给全班同学听,长期坚持,会产生意料不到的效果。
  
  三、研读课本,学习写作
  
  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人教版九年义务教科书《语文》里所选的文章,篇篇文质兼美,均能当作学生习作典范。因此,只要认真借鉴,是会学到很多写作上的技巧。比如,《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文,作者教给我们怎样抓住每个人物肖像特点写出个性特征,同时,作者还教我们怎样围绕中心选材与剪裁。学习了这些文章写作技巧,写出来的文章才有可能是好文章。
  比如,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知道了写新闻除了可以运用记叙表达方式外,还可以运用适当的抒情和议论。学习这种文章,学生可以学以致用,当我校广播台向学生征集新闻稿时,我们班的很多同学踊跃投稿。先后有五位同学在《黄冈日报》和《鄂东晚报》上发了稿件。
  又比如,学生学习了《口技》一课中人物写作技巧,就会有意识地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就会从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去把人物写活,掌握了这些方法后,文章就会越写越生动,写作水平当然会提高。
  不仅如此,学生从朱自清的《背影》中知道了写文章要首尾呼应,要学会运用反语的写法,从《陋室铭》和《爱莲说》中就知道了托物言志、象征等写作技巧。这样一来,大家以教材为例子,注重写作技巧的学习,文章成熟了许多,学生写作文的兴趣提高了,文章也写得像模像样。
  
  四、坚持观察,养成习惯
  
  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很多学生觉得学校生活枯燥、单调,除了家里、学校这两点一线的生活就没有别的。可见,提高写作还要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因为,只有观察,才能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再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现实生活才会抹上不同的色彩,从生活提炼出来的文章才有感染力、生命力。
  张鹏同学就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当他在学校餐厅吃饭的时候,他发现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就写了一篇《发生在餐厅里的故事》的文章,写出了自己的独特发现:
  “什么臭馍?真是难以下咽。”“嗖!”一下子那个大大的白白的馒头飞到了穿着粉红连衣裙的王依林的发髻上。
  男孩裂开嘴,吐出长长的舌头,做了一个鬼脸。
  四周拿碗站队的同学,都停止了吵闹,周围一下子变得寂静了,大家的目光不停地在那个肇事者和王依林的身上扫来扫去,我也在等着一场争吵来临。
  可出乎大家意料的事情发生了。
  王依林躬下身子,一声不响的把那个馒头从发髻上轻轻摘下,然后掉转头走出了餐厅。
  她来到每天来这里接泔水的老大爷面前,将馒头放进了他的桶里。
  老大爷一脸的高兴,说:“孩子,谢谢!”
  王依林转身又回到了拥挤的餐厅,脸上的笑容犹如灿烂的花朵。
  “真美!”
  他还写了一篇《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文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学生宿舍楼前的那个水龙头没关严,水不断地往下滴。
  几个男同学走过去了,又来了几个女同学,又走过去了,水龙头还在不停的往下滴水。
  正好我也路过此地,站在五楼的李浩同学,拼命地向我挥手,不断地指着水龙头向我做手势。我终于明白,李浩是告诉我,那水龙头在滴水。当我关上水龙头的刹那间,突然心生许多感动:原来美德不是挂在嘴里,也不需要惊天动地的行动去证明,而是表现在一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
  这样长期坚持,张鹏的写作水平在大踏步的提高,上学期,在全省举行的作文竞赛中,他荣获了省级一等奖,现在,他的写作兴趣更浓了。
  综上所述,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在生活中,在阅读里。语文教师只有善于引导学生多仿效,多观察,多体验,才能让学生的作文有不竭的源头活水。语文教师只有还给学生读书时间,敢于放手让学生大量阅读,丰厚的语言积淀才会让学生的习作出现“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美丽景观。
  
  吴玉莲,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湖北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