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为了实现百年老校重铸辉煌的梦想

作者:戴 涛 赵胜启




  戴涛,男,1966年5月生,湖北黄梅人,高级教师,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研究生。无党派人士,现任湖北省襄樊市政协常委,襄樊市樊城区政协副主席,襄樊市第二中学校长。有二十多篇学术论文在国家、省级期刊发表,多次受到省、市、区各级表彰。
  
  “滔滔的汉水碧波荡漾,巍巍的铁桥伸向远方,江畔上有一座可爱的学校,哺育着代代优秀的好儿郎”,歌词所说的这座可爱的学校就是被誉为汉江明珠的襄樊市第二中学。襄樊二中创建于1949年10月,前身是民国时期的昭明学堂,是襄樊市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校之一。百年潮起潮落,学校历经岁月沧桑。曾经这所学校是何等辉煌,上个世纪末它一度滑坡,而今天它以一种柔韧执着的精神,却更加坚强地挺立在襄樊教育之林。近些年来,襄樊二中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高歌猛进,连年实现跨越式发展。百年老校春常在,盎然生机写未来。社会对这所百年老校重铸昔日辉煌充满了敬佩和期待。
  受《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的委托,我们赶在新学期开学之前走进古色古香的襄樊二中,与现任襄樊市政协常委、樊城区政协副主席的襄樊二中校长戴涛有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
  赵:戴校长好,感谢您在百忙中接受我们的采访。襄樊二中这几年的发展很快,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戴:近几年,学校的发展确实较快,学校的校风校貌、队伍建设、学生管理以及高考成绩都是一年一大步,三年一跨越。仅以2007年为例,学校在全襄樊市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考核中名列三十多所一般高中第一名,高考上线率名列全市一般高中第一名,学生中考成绩与高考成绩对比上升率第一名。在高考成绩突飞猛进的同时,更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学校管理的创新与发展,对于我们这样基础条件和生源的学校来说,这可是个了不起的成绩。我们吸取了前些年在学校定位问题上摇摆严重影响学校发展的教训,确定了单设高中、创建市区优质高中的发展方向。几年来,我们聚人心、振士气,大胆创新管理机制,大力推进民主管理,使二中这所百年老校再现新的生机。
  赵:采访您之前就听说您矢志做一个教育理想的坚定守望者,但理想与现实总存在距离。请问是什么一直推动您坚守教育理想的?
  戴:教育是国家和民族的大事,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基石,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总觉得自己肩负着一份责任,我必须为教育做点实事。年青时一心一意想把书教好,从事管理工作后,就专注于学校管理,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在学校所获得的荣誉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学校被评为“人民满意学校”,它体现了我的教育理想,体现了教育事业的本质意义。我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多年,到襄樊二中已有近十年,我见证了襄樊二中从低谷中一步步走出,呈现了今日的光彩。要说教育理想的守望者,我个人并不算什么,而襄樊二中一大批教师才是真正的教育理想的守望者!他们中许多人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教育岗位上任岁月流转,青丝染白,也无怨无悔。有的同志为教学工作推迟婚期,有的同志为教学工作一次次更改要孩子的计划,有的同志已到休息的年龄,可一听说学校教学工作需要,立即无条件返回学校上课。我很钦佩这些老师,他们的生活留下许多缺憾,但却成就了襄樊二中今天的辉煌,是他们给了我坚守的动力,我的教育理想是根植在这个群体之上的。
  赵:听您的介绍,襄樊二中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那么请问戴校长,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哪些有益的工作呢?
  戴: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们做了三点工作。其一是强化培训,以学习促进教师发展。襄樊二中是一所老学校,经历了办初中到办高中,再办初中到高中的几个轮回,十年前,我到二中的时候,正是二中初中办不下去,难以为继的时候,我们当时做出单设高中的决定,是顶着巨大的压力的。别的不说,单是教师学历达标这一项就有巨大的差距。为此我们大力强化教师培训,引导教师学,创造条件让教师学,制定切实有效校本培训计划,实实在在的学习促进教师的发展。今天我校教师不仅在学历上百分之百达标,还有十八位同志达到研究生学历,师资力量大大增强。
  其二是从制度上创新,率先实施了“首席教师制”,激励教师追求自我发展。教师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分阶段的。许多教师在熟悉了教学内容,掌握了一定教学技能,达到一定教学水平后,往往易陷于停顿。为此,我们用“首席教师制”的办法,通过组织教师们参加考核评比,竞争各学科首席教师,给予优胜者荣誉称号、物质奖励,来激励教师挑战自我,追求自我发展,从而形成了全校教师人人学名师,个个争当名师的大好局面。
  其三是持之以恒抓师德建设工作。学校始终把师德建设工作作为教师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来抓,我们制定了一整套师德建设管理的制度,定期进行师风教风调查并及时反馈,我们动员教师签订师德责任书,树立师德标兵,开展了让学生投票,评选学生最满意教师和魅力教师等一系列师德建设活动。最开始,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理解学校的工作,甚至认为是刁难教师,可随着师生关系的逐渐融洽,校风日渐好转,学校的声誉和社会满意度逐年提高,老师们终于理解了师德建设对于学校工作的真正意义,由过去的被动转化为主动强化自身的师德建设,涌现出一批批感人的师德楷模。我不敢说襄樊二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优秀,但我敢说这支队伍的师德素质在全襄樊市是数一数二的!
  赵:学校的发展必须得益于正确而有力的管理,襄樊二中这几年的快速发展,您认为从管理层面上最成功的经验是什么?
  戴:成功经验谈不上,在学校管理上,我们关注三个方面的工作:制度创新、规范管理和执行力建设。管理理念和模式的创新不是易事,但只要善于结合实际,善于借鉴,在现有理念和模式中加入自己的实际需要,创新就产生了,并且发挥出异常强劲的作用。在中层干部中我们实施了“处室及年级工作目标量化考核办法”,在全体教师中我们借鉴实施《首席教师制》,在学生德育管理工作中我们实施了“德育导师制”,这些切合学校实际的管理办法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学校管理需要创新,同时更需要规范。我们梳理学校管理方面的制度和办法,汇编成册,组织干部教师们学习,培养规范意识,切实以制度来管理学校工作。我们还修订了《学生守则》,在新生入校军训时就组织反复学习,极大地加强了学生的制度意识和纪律意识,为校风的持续好转打下了坚实基础。当然,再好的制度,不能落实就失去了意义,为此,学校尤其注重加强部门及干部的执行力建设。对干部进行培训,学习相关理论文章,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及职责,切实拟定各项工作的科学化的流程,及时考核反馈、总结表彰,把工作落实效果作为干部考核的中心指标,使管理工作不做“马后炮”,而是真正在学校工作的落实过程中发挥推进作用。
  赵:听说“成人教育”是二中的德育工作特色,你能谈谈这方面的情况吗?
  戴:“成人教育”德育模式是我校正在打造的一个德育品牌,媒体也做过报道。我想,大家关注的不仅是二中这个学校,大家更关注这种现象。进入我校的学生不少在学习基础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不足,初中留给他们更多的是失落与挫折,失败感强烈。那么失败的个体聚到一起会不会成为一个失败的群体呢?基于此,我们摸索出“成人教育”的德育模式。其核心是狠抓养成教育、“负责”教育和“成功”教育,引导学生“做文明的人”、“做负责任的人”、“做成功的人”。通过“成人教育”工作的开展,很多学生摆脱了初中失败的挫折感,重拾了人生自信。不少已考取大学的学生都在给老师的来信中提到:正是高中老师让他们重新鼓起了拼搏的勇气和奋斗的信心。
  赵:我们杂志曾刊登过贵校多位教师的论文,请介绍一下二中是如何建设语文学科的。
  戴:在语文学科建设上我们一直坚守建立大语文的观念,鼓励教师讲有独特体验和感悟的语文课,鼓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情。目前学校语文学科的教研不但走在了学校的前头,在襄樊市区也有一定的影响。语文组除了落实好备教批辅改一些常规工作外,特别重视开展课题研究,分别承担着国家省市多级课题,以课题研究为契机,语文组每年组织一次课题论文大赛,定期开展教育观念教育方法辩论与交流,经常邀请专家来校讲学、作报告,并主动出版课题研究专刊。学校每年公开发表的教研论文中语文学科一直保持着半壁江山的水平。
  赵:再次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祝襄樊二中这所百年老校在您的领导下重铸辉煌,取得更加骄人的成绩。
  戴:谢谢,我们很多老师都是《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的忠实读者,也祝愿你们的杂志越办越好!
  
  赵胜启,全国中语会语文教学本体改革研究中心研究员,现居湖北襄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