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中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作者:时月红




  “说”是否重要?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德国大诗人海涅也说:“语言(含书面的和口头的)可以把人从墓中叫出来,也能把活人埋入地下;可以把侏儒变成巨人,也能将巨人彻底打倒。”另外,我们可以看到,当今开放的社会已不再把说话隐讳曲折、谈吐文绉绉、出语细声奶气公认是一种美德了;被视为座上客的是那些说话时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得体大方、条理清楚、中心明确的口才大师。人离不开社会,人与人的交往,离不开口语交际。事实上,中学生“说”的能力还是普遍较为缺乏的,试问:就是那些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获得金奖的学生,面对记者采访有多少是大大方方,并且能很有条理地说上几句话的?
  因此,“说”本身的重要性和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教师要重视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要对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倾注感情。
  
  一、提高认识,激发兴趣。
  
  首先,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进行“说”的能力的训练培养是:(一)社会发展的需要;(二)素质教育的要求;(三)自我推销,显示自己才华的需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还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搜集古今中外精彩的对话、辩论、说理等故事介绍给学生。(二)适时地搞一些小型的“说”的活动,使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如讲故事、演讲、辩论等。(三)让学生经常感到有成功的乐趣。如每当学生“说”有进步时,教师就及时给予夸奖表扬。(四)增加学生“说”的内容,由课内扩展到课外,由语文科扩展到其他学科……
  
  二、增强自信,敢于表白。
  
  自信心,是飞向理想王国的“天使”,是干好任何事情的原动力。进行“说”的训练,更是离不开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怎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呢?
  (一)要学生直抒胸臆,自我表白。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就是这样,他经常要求学生在上课前或进行“说”的训练前大喊三声“我能成功!”我们从中应该得到一些启示。
  (二)对学生进行称赞、鼓励、肯定、表扬。
  因为称赞,学生有了受重视被认可的满足感、愉悦感,从而在“说”时表现出非同一般的大胆和热情。有一次,我在一个初三班上课提问一个较难的问题,在三个同学都没能回答的情况下,我点了一位刚当选校学生会副主席的同学的名:“你能行!竞选学生会干部时你过五关斩六将,竞选发言时你很沉着冷静,言之有理。现在这个问题绝对难不倒你。”这么一称赞再加上提示,这位同学大胆并较正确地作了回答。试想,在这时候如果不对这位同学加以称赞,就有可能出现和前三位同学一样的情形。
  在进行“说”的训练中,鼓励、欣赏、肯定、表扬同样不能少。学生“说”卡壳时和“说”不沾边时,要鼓励:“可能太紧张了或者考虑不成熟,可以继续思考或听别的同学说……”;“说”出不同意见时,如划分结构、分析有多重性格的人物的性格等,要鼓励欣赏;用自己的话“说”虽不合标准答案,但只要意思对,也要肯定;“说”得好时,要表扬,“说”得不合答案,但积极大胆、声音宏亮,也要表扬……
  
  三、加强诱导,适时点拨。
  
  思路诱导得好,关键处点拨得清,学生“说”时就会少走弯路,减少盲目性和错误。
  如:复述《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时,只要诱导学生抓住“(鲁提辖)问(金氏父女)——(鲁提辖)救(助金氏父女)——(鲁提辖)打(镇关西)——(鲁提辖)走”这个思路,复述就能较顺利地进行。又如,讲述见闻和复述故事时要点拨的关键是: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介绍事物时的关键处是:注意顺序、重点、数据等。
  
  四、形式多样,系统训练。
  
  (一)课堂上“说”的训练,当然以课堂上训练为主,但也可以与课外相结合:课堂上布置任务——课外完成——课堂上检查改进。比如采访、演讲、辩论、口头报告等可用这种形式去训练。
  (二)课堂上的“说”的训练可在上课当中穿插进行,也可用一节或者几节课作较系统的强化深入训练。
  五、营造环境,活跃气氛。
  比如,教师要态度和蔼;上课或进行“说”的训练之前教师可先讲一个故事或让学生唱一首歌、或背一首诗、或猜一个谜语等。
  当然,我们进行“说”的训练前的同时,还要注意要求学生多听多读多写。因为听说读写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像于满、程翔等全国著名的语文教师都非常注意这一点;还可以要求学生多走上社会看看听听各行各业不同层次的人是怎样“说”的,从而提高自己“说”的能力等等。
  以上介绍的几种做法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所以,要想在训练学生“说”的能力时取得好效果,只依赖其中的一种做法是不明智的,而应该根据实际选择和综合运用多种做法,做到多种做法的最优结合。
  总之,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说”的能力的训练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大功告成的,它是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所以在训练培养过程中除了要做到有情、有序、有法,还要做到有恒——师生双方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尽可能每堂课或多或少的进行训练。否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生不仅因此淡化了兴趣,而且会影响以前取得的效果的巩固。
  
  时月红,教师,现居江苏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