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别有幽情江月生

作者:潘荣桃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对“江”、“月”都有特别的感情,唐诗宋词中对“江”、“月”的描写也特别多。白居易的《琵琶行》就是一首描写“江”、“月”的名篇。公元815年,白居易因多次批评朝政,触怒唐宪宗,被贬到江州。816年秋天,白居易送客湓浦口,巧遇琵琶女,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中,写下了千古名篇《琵琶行》。这首长诗在艺术上为后人所称道的往往是诗人对音乐艺术的精彩描绘。其实诗中有关“江”、“月”的描写也同样出色。下面就对诗中有关“江”、“月”的描写进行简要分析鉴赏。
  
  一、“江”、“月”是主客分别氛围的渲染者。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诗人此时是在描述主客分别的景象。在枫叶飘飞、荻花凋零、凉风瑟瑟的深秋时节,作者和朋友饮酒作别,几杯浊酒赶不走因朋友离别而带来的悲伤,借酒消愁愁更愁,于是只好默默地望着倒映在江中的月亮。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无不弥散着作者的离愁别绪,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这里的“茫茫”,既写出作者与朋友分别后,朋友将踏上茫茫之路,天高地远,相会无期,自己若有所失深感惆怅的情怀,同时也写出了江面上的茫茫水烟,这水烟如同愁丝万缕,缠绕着作者的心,“江”、“月”无声,但作者却心潮涌动。由此可见,这里的“江”、“月”成了主客分别时凄凉氛围和怅惘伤感情绪的渲染者。
  
  二、“江”、“月”是琵琶乐曲的欣赏者。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诗人此时是在描述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琵琶女的演奏技艺是很高超的,一是弹琵琶的指法非常娴熟,转轴拨弦、低眉信手、拢捻抹挑,得心应手;二是音乐声音的高低大小强弱缓急,自然流畅,恰到好处;三是借助琴声,把自己的不幸遭遇苦诉得酣畅淋漓,激起了听众的强烈共鸣。正因为如此,当琵琶女曲终收拨的时候,白居易及其朋友都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之中,眼望“江”、“月”,默默无语,此时无声,却胜过有声。虽然音乐已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而那一轮倒映在江心的明月似懂人情,仿佛也为这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由此可见,这里的“江”、“月”和白居易及其朋友一样都成了琵琶乐曲的欣赏者,从而很好地从侧面来突出琵琶女的演奏技艺的高超。
  
  三、“江”、“月”是琵琶女和诗人不幸处境的见证者。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诗人此时是在叙述琵琶女身世的不幸。琵琶女有过非常得意的过去。年轻时工作在“教坊第一部”,享受着“善才服”、“秋娘妒”、“争缠头”的待遇。青春年少,技艺精湛,红遍长安,但更主要的是姿色出众,在那个富贵圈子里非常得宠,京城富贵子弟竞相赠送缠头。可经历“弟走从军”、“阿姨死”、“颜色故”的沧桑后,琵琶女从人生的颠峰状态一下子就掉了下来,以至于“门前冷落鞍马稀”。而如今的琵琶女嫁给商人,婚后的生活却因“商人重利轻别离”而经常独守空船,连个说话的人儿都找不到。以前的美貌,以前的才艺,以前的门庭若市,以前的欢娱只能在梦中追寻重温了,这是何等的伤感?何等的不幸?琵琶女现在的凄凉孤寂生活又向谁诉说?琵琶女现在内心的痛苦又有谁了解?琵琶女在江口独守空船的日子里,绕船陪伴的只有那明亮的月儿和寒冷的江水呀!月明星稀的夜晚,琵琶女独守着船儿,透过船窗,那秋日寒江冷月不正感受着她现在的孤独与凄凉?由此可见,此时的“江”、“月”不就成了琵琶女孤独悲伤处境的见证者吗?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这两句诗实际是诗人悲惨孤独苦闷生活的真实写照。谪居江州的诗人听完琵琶曲已经很受感动了,接着又倾听了琵琶女的自述,自然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更是叹息不已:首先,“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的无趣生活;其次,“地低湿”的住地,“黄芦苦竹绕宅生”的恶劣环境;最后,那“杜鹃啼血猿哀鸣”的村野之乐。所有的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诗人此时的生活是孤寂无聊,心情是凄凉悲苦的,不管是春天江边鲜花盛开的早晨,还是秋天明月朗照的夜晚,诗人只有独杯自饮,聊解心愁,打发时光了。春去秋来,诗人伴着涨落的江水圆缺的明月排遣那“秋月夜取酒独倾”的苦闷生活。这寒江冷月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诗人的苦闷与孤独。由此可见,此时的“江”、“月”不也成为诗人悲惨孤独苦闷生活的见证者。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用“以江月为文澜”来评价这首诗是再恰当不过的了。白居易的《琵琶行》除了在音乐描写上具有高超的表现力外,在“江”、“月”的描写方面也同样值得我们称道。
  
  潘荣桃,教师,现居安徽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