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课文的延伸与质疑

作者:杨小英 黄海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语文出版社)第25课是《〈论语十则〉》。其中第三则出自《论语·卫灵公》: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圣人用一个“恕”字来作为终身奉行的准则。这个字可以理解为用自己的心去推想别人的心,即将心比心。后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对“恕”的具体解释,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行为,不要施加给别人。“恕”还可以理解为宽恕,即宽以待人。
  这一则讲的是做人的道德修养,即儒家所提倡的恕道。于丹老师读了这则之后的心得是: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讲完这一则,我问学生还想到了谁的哪一个字。马上有学生回答——
  “鲁迅先生在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
  “有人在手上刺一个‘忍’字。”
  “听大人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女排姑娘们夺得五连冠,靠的是一个‘搏’字,也就是‘人生能有几回搏’。”
  “大家讲得都很好。”我顺势说:“假如老师要求你们各人为自己选一个字,作为你的行为准则,也相当于是一个字的座右铭,你会选哪一个字呢?并对其作注释。”
  下面就是部分同学为自己所选定的字及其注解——
  强:奋发图强,自强不息。问:不懂就问,不耻下问。勇:勇敢顽强,勇于拼搏。修:修身养性,提高修养。爱:爱国爱家,爱憎分明。立:自强自立,顶天立地。忧:生于忧患,忧国忧民。孝:百顺孝先,孝敬父母。行:言之必行,行之必果。实: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拼:拼搏进取,爱拼会赢。明:通达明理,正大光明。严:严谨治学,严于律己。俭:勤俭节约,俭以养德。勤:勤奋上进,天道酬勤。信:诚实守信,信心十足。忍:忍得一时,风平浪静。气:睡觉之前,三省吾身。谦: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新: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看过之后,我认为同学们写得相当精彩。大多数同学都能根据自己的一些特点或弱点,选定一个恰当的字并作出恰当的注释,以警示或鼓励或鞭策自己。我跟他们说:“只要同学们按照自己所写的去做,就一定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要是以后你成为了名人或伟人,你的这个字及其注释也将被世人所流传。”大家听后都不断点头。
  这就是课文的延伸,既是课文内容的延伸,也是课文思想的延伸。
  这一课的第十则选自《论语·先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我在上课之前把这一篇的内容全部抄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让大家先熟悉全篇内容。当翻译完这一则大意之后,就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
  “老师,您刚才讲孔子问曾皙也就是曾点想做什么的时候,他没有立即说话,而是‘鼓瑟希’,也即是说当时在座的人听到的先是一阵音乐的声音逐渐稀落下来,表明曾点刚才一直在专心致至地鼓着瑟,听到老师问他,他才使瑟声逐渐缓和下来,最后‘铿尔’即 的一声把整个曲子收住。而‘舍瑟而作’的‘作’是指席地而坐的曾点在回答老师的提问之前先要站起来以示恭敬。我觉得这个地方就有问题了。既然他回答老师的问题之前先要站起来以示恭敬,那么,老师在和其他同学谈话时他却在鼓瑟,那样恭敬吗?他鼓瑟时发出的声音影响老师与其他同学的谈话,又能说恭敬吗?”
  “这样说来,曾点确实好像有点不恭敬的味道。”我当时只能这样模糊地回答。我一说完,另一个同学又站起来说:
  “老师,您说起先曾皙在专心致至地弹瑟,那他又何以察觉到当子路答完后孔子的冷笑呢?”
  “这个地方有矛盾吗?请大家认真地分析并讨论一下。”
  最后大家通过分析和讨论得出两种意见:一是曾点可能在听到子路答完后刚好看了一下孔子,想知道他的反映,就发现了“夫子哂之”。二是这个地方写得失真,说明《论语》有些地方也有问题。
  读者朋友,你认为同学们的意见如何呢?
  我首先充分肯定了学生这种钻研和分析的精神,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敢于向《论语》挑战。然后我告诉大家质疑对于做学问是非常重要的。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北宋理学家程颐也说过:“学者先要会疑。”我们教师上课应鼓励学生质疑,提出他们自己的有创造性的见解。
  
  杨小英,黄海滨,教师,现居江西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