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用教材中的婚恋作品进行情感教育

作者:王兵恩 巢 燕




  翻开高中语文新教材,走进语文这个奇妙、丰富的世界,我们会发现这里选编了很多有关婚恋题材的作品!如《致橡树》、《我愿意是激流》、《邶风·静女》、《卫风·氓》等,这些古今中外描写爱情的优秀作品,语言精美,情感真挚。它们像一首首歌谣以其古老又清新的旋律,触动着后世读者的心灵。
  这些高中语文课本中占相当大比例的爱情题材的作品,是编者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教育的需要而设置的。这符合新课程的理念,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现在的高中生,身处信息时代,他们中的部分同学利用网络在网上广交异性朋友,而网络资源鱼龙混杂,学生的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又相当有限,很容易沉迷其中,甚至做出模仿成人谈情说爱而陷入早恋不能自拔的举动。所以,语文教师利用教材上的爱情题材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培养崇高的人格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的全面发展”。语文课程蕴涵着丰富的美育资源,而爱情作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之一,便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审美教育话题。要想使学生对这些作品达到一个知、情、意的审美感知层次,爱情这一神圣的话题在语文课堂上是绝对不能绕过去的。
  如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培养崇高的品质呢?
  第一,遇到爱情题材的作品,应如实向学生讲解此作品中的爱情。因材施教,这是众所周知的。这同样也适应于高中生的情感教育,高中生的年龄,做教师的不可忽视,这是个最大的实际,是所谓的“材”。中学生通过一些影视文学作品,对爱情已经有了朦胧的认识。如果在遇到爱情题材的作品避而不讲或扭捏作态,那只会起到反面效果。与其让不良信息乘虚而入,不如好好利用健康美好的爱情作品来熏陶学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净化他们的心灵,这样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与人生观。当老师讲爱情的时候,开始也许很多学生会很自然地显得不好意思,其实,他们的内心对老师的讲解充满期待。如:讲完《边城》,可以播放电影《边城》给学生看,让他们自己体味爱情的纯洁。在讲《致橡树》时,可以向学生宣讲自由、平等、互助的爱情,同时认识女性的阴柔美和男性的阳刚美。
  第二,让学生认识到爱情是美好的,同时也是庄严的、神圣的。现在的高中生,对爱情已经具有了朦胧的意识,他们也憧憬美好的爱情,甚至想方设法去尝试。这时,就可以利用文中的作品正确地引导学生。教导他们爱情不可轻易尝试,更不能亵渎。如讲到《卫风·氓》的时候,要强调在享受爱情的甜蜜时,更要真心的付出。不是只要一见钟情就可任意为之,海誓山盟之后还要承担爱的责任,履行爱的义务。而不能像文中的男子一样,在婚后几年就把自己的誓言抛到九霄云外。要联系学生现实的情况进行引导,学生在这个年纪对异性有好感是生理的正常现象,但这不是爱情。另外,既然在学校,学习就是主要任务,况且自己的经济来源都靠父母,自己没有任何能力承担起爱情的责任。
  第三,通过对爱情的讲解引导学生区分情感中的真、善、美、假、恶、丑。法国教育学家卢梭指出:“教授的艺术就是如何懂得引导。”世间的情感,真真假假,它们自己本身不可能贴上标签,不可能像抗日战争片中的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那样好区分。而学生又不可能像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写的那样“运用脑髓,放开眼光,自己来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是爱情题材作品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如《孔雀东南飞》描写的是刘兰芝和焦仲卿相亲相爱,希望能彼此“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可是封建家长焦母却拆散这本该幸福的一对,逼迫他们树挂东南枝。为什么最真诚的爱却找不到幸福的归宿?通过分析,让学生在凄美的爱情悲剧中感悟到爱的神圣,爱的崇高。这种爱是何其美丽,而封建家长又是何其残忍。同时告诉学生爱情的生长发育要在公平自由的土地上。又如《雷雨》中所描绘的三角恋情,更暴露封建资产阶级伦理道德的败坏,从而引导学生明白爱情是专一的,是圣洁的。《欧也妮·葛朗台》中的吝啬鬼葛朗台更不知何为爱情,在他的眼中,妻子只是他利用的一个工具,他的眼里只有金子,为了金子,可以折磨妻子,破坏女儿的爱情,引导学生懂得虚伪爱情的可恶。
  另外,还可创造轻松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对爱情的看法。身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要一直铭记自己的主导身分,而不是主体身份。在授课中,不能一味向学生灌输自己的观点,而要创造机会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感想。教师应采取鼓励的措施让学生大胆地畅谈“爱情”这个敏感的话题。对学生的真实体会,不能取笑,应该正确、友善地引导。如学习《项链》一文时,让学生讨论玛蒂尔德十年辛苦的工作过程中的情感,应该引导他们认识到玛蒂尔德是幸福的,因为她尽管辛苦,但是她一直有丈夫默默地在背后扶持、安慰,她不是一个人在为她的虚荣赎罪,而是始终有爱情的陪伴。从而认识到患难与共的真爱。除此外,还可以通过辩论或其他方式让学生评价婚恋作品或说出自己的看法。
  总之,只要我们老师更新观念,以一种平常的心态,理性看待婚恋作品,引导学生在爱情作品中感受真、感受善、感受美,教材中的婚恋作品就能真正发挥美化学生心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甚至崇高的人生观的作用。
  
  王兵恩,巢燕,语文教师,现居江西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