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关于对联教学的尝试

作者:夏 峻




  对联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文学艺术中的奇葩。它具有生动活泼、雅俗共赏、言简意赅、内涵丰富的特点。千百年来,对联以它特有的艺术魅力,长盛不衰,备受青睐,为大众所喜闻乐见。近几年来,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对联已走进高考、中考的殿堂。但如何开展对联教学,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多年,且酷爱对联,对对联教学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并积累了一点相关资料。在此,不妨抛砖引玉,但愿能起到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的作用。
  
  一、对联知识
  
  对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可分为春联、婚联、寿联、挽联、行业联、集句联、名胜联、题赠联、自勉联等。
  (一)对联的起源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精神财富。古时候,对联首先用在门上,据说跟门神有关。古人为了驱鬼避邪,就用桃木做成“桃板”挂在门上,称之为“桃符”。王安石有诗云: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后来人们开始在“桃符”上写一些吉祥的话,这样逐渐演变成对联。相传,我国最早的对联为五代时一位皇帝所作:
  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
  (二)对联的特点
  对联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诗,是一种高度概括和集中的文艺形式。它讲究对仗工整,遣词典雅,寓意深刻,格律严谨。归纳起来,大致有四个特点:
  1、字数相等,长短不限。一般以五字、七字、十几字为宜。古往今来,流传甚广的名联以五字、七字联居多。
  2、词性相对,实对实,虚对虚,即名词相对,动词相对,形容词相对等等。如:“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联中“铁肩”与“妙手”,“道义”与“文章”均为名词相对;“担”和“著”为动词相对。
  3、结构相同,意义相关,上下联应断句一致,意思要紧密相连,或正对,或反对,或互补,或反衬。如正对: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反对: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4、平仄相协,所谓平仄,平指普通话阴平、阳平,即第一二声,仄指上声、去声,即第三、四声。对联要求上联仄声收尾,下联平声作结。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中,其平仄格式是:
  平 平 仄 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二、对联积累
  
  积累对联不但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还能从中受益。同时为创作对联奠定基础。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先从成语谈起。
  1、成语中的对联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仅成语就不胜枚举。其中很多成语不仅简洁生动,而且意境相对,相映成趣。恰好形成一副对联,实可谓妙不可言。举例如下:
  流芳百世 雪中送炭 精卫填海 秋高气爽 绳锯木断 看菜吃饭
  遗臭万年 锦上添花 愚公移山 花好月圆 水滴石穿 量体裁衣
  山青水秀 瓜熟蒂落 望梅止渴 龙飞凤舞 承前启后 闻鸡起舞
  柳暗花明 水到渠成 画饼充饥 鸟语花香 继往开来 跃马争春
  教学中,可先出示上联,然后引导学生搜寻与之相关的成语。这样既培养了他们学对联的兴趣,又积累了不少成语,可谓一举多得,受益匪浅。
  2、诗词中的对联
  我国古典诗词,是祖国灿烂文化的精髓,不仅诗意盎然、文采华美,而且意境悠远、耐人寻味。古诗词中不少名句,既对仗工整,又平仄和谐,可谓一副妙手偶得,浑然天成的对联:举例如下:
  海日生残夜 潮平两岸阔 烽火连三月 明月松间照 欲穷千里目
  江春入旧年 风正一帆悬 家书抵万金 清泉石上流 更上一层楼
  春蚕到死丝方尽 晴川历历汉阳树 横眉冷对千夫指 窗含西岭千秋雪
  蜡炬成灰泪始干 芳草凄凄鹦鹉洲 俯首甘为孺子牛 门泊东吴万里船
  乱花渐欲迷人眼 山河破碎风飘絮 白日放歌须纵酒 四海翻腾云水怒
  浅草才能没马蹄 身世浮沉雨打萍 青春作伴好还乡 五洲震荡风雷激
  3、名联欣赏:
  黑发不知勤学早 业精于勤荒于嬉 世事洞明皆学问 发愤识遍天下字
  白首方悔读书迟 行成于思毁于随 人情练达即文章 立志读尽人间书
  ——(颜真卿)(韩愈)(曹雪芹)(苏轼)
  与有肝胆人共事 宝剑锋从磨砺出 板凳要坐十年冷 有关家国书常读
  从无字句处读书 梅花香自苦寒来 文章不写一句空 无益身心事莫为
  ——(周恩来)(古代名联)(范文澜)(徐特立)
  
  三、对联故事
  
  一语双关的对联
  1953年,华罗庚和钱三强、赵九章等十几位科学家一同去国外考察。途中,华罗庚得一上联索对:三强韩赵魏。这里的“三强”既指战国时期的三个强国,又暗指科学家钱三强,可谓一语双关。在座诸位科学家经过苦思,无所应对之后,华老从容道出下联:九章勾股弦。这里的《九章》是一本教学书,同时也暗指物理学家赵九章。这则妙联,至今仍传为佳话。
  寓意深刻的对联
  王船山,是我国明清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明朝灭亡后,他在衡山举兵起义。兵败之后,隐居湘西草堂。一日,衡洲知府带着厚礼慕名来访。王船山却避而不见。并对身边的人说:我乃大明臣子,岂能和清朝官吏相见。于是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
  清风有意难留我,
  明月无心自照人。
  这副对联的开头两字,影射清明两个朝代,表明他要尽忠明朝,不降清朝的心志。
  充满诗意的对联
  宋代著名词人晏殊有一次与青年作者王琪散步,谈论诗文,意趣盎然。当时正值晚春,满地落花,随风飘散。晏殊有感而发:无可奈何花落去,王琪听了,立即应声道:似曾相识燕归来。这真是出得巧,对得妙。后来,晏殊把这两句诗,写进他的名篇《浣溪纱》中,使之成为千古绝唱。原词是: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志存高远的对联
  著名文学家郭沫若从小才思敏捷。在私塾读书时,一次先生外出,他和同学们翻墙出去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后来和尚将此事告诉了先生。先生一再追查,竟无人承认。先生恼怒之余,出了一句责骂学生的对子: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他要学生对下联,只要能对上就可以免罚。郭沫若稍微一想,马上对出来了: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先生听了,转怒为喜,于是化干戈为玉帛。此联不但反映了郭沫若少年时才气过人,也折射出他少年时代不同凡响,志存高远。
  
  四、对联创作
  
  掌握了一定的对联知识,又具备了较多的积累,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开始尝试创作一些浅显的相关对联。
  1、基本训练
  ①一字对:山—水;日—月;风—雨;旧—新;天—地;
  ②二字对:绿叶—红花;黑暗—光明;失败—成功;丑陋—美丽;
  ③三字对:孙行者——祖冲之; 真善美—精气神;三尺剑—五车书;
  ④四字对: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春风拂面—喜气盈门;椰风海韵—蓝天白云;
  2、基本方法
  (1)集句,即集前人诗、词、文、赋中的句子为对联。如:风景这边独好,江山如此多骄。是集毛泽东诗词中的句子。又如:蓬莱文章建安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是集李白诗词中句子。
  (2)脱化,即将前人有关诗词、文章、格言等,略加修改,赋予新意。例:身处异乡为异客,每逢相识倍相亲。是根据王维的诗句演化而来。
  (3)新创,即创作。要立意新颖,耐人寻味,反映时代精神,让人受到启迪、鼓舞等。
  3、创作示例
  (1)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对联
  ①琅琊山蔚然深秀
  富春江清澈透明 (《醉翁亭记》《与朱元思书》)
  ②醉翁亭里欧阳修与民同乐
  岳阳楼上范仲淹即景抒情 (《醉翁亭记》 《岳阳楼记》)
  ③沫若向往光明勾画
  陶渊明追求理想描绘(《世外桃源》 《天上的街市》)
  ④忆住昔刘备三顾茅庐传佳话
  看今朝红军四渡赤水谱新篇 (《出师表》 《长征组歌》)
  (2)创作与青春、学习相关的对联
  ①扬帆学海心潮激 ②忆往昔沧桑岁月 ③胸中有志征程远
  策马书山眼界宽 看今朝美好时光 心底无私天地宽
  ④润物无声桃李艳 ⑤展翅雄鹰翔万里 ⑥书声琅琅书中求乐
  凌云有志品学良 登山志士览千峰 琴音悠悠琴里追梦
  通过上述环节的展开,我们增加了对对联的理解和认识,形成了初步的积累,也许对今后的学习、应考会有所帮助。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联是一种文化含量较高的文学形式,它需要一定的学识水平、文学修养。我们只有反复修炼,不断钻研,才能达到较高的境界。“路漫漫其修远兮”,愿我们一起上下求索,把这一民族艺术发扬光大。
  
  夏峻,海南海口景山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