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提高普通话教学质量的方法探讨

作者:佐 虓 李浩欣




  普通话语音教学是一项技能训练的教学,它不同于一般基础理论教学,但需要依靠语音理论作为一个依托。教师掌握了语音知识后,应学会融会贯通,否则理论便成了僵死的教条。同时,它又是目标非常明确的口耳之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解决具体语音难点的方法。许多教授普通话的教师,都来自中文专业,或是在普通话测试员培训班打下了较好的语音基础,但如何将自己的普通话语音知识传授给学生,提高普通话教学质量,就需要在“传道、授业、解惑”的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将理论、实践、方法三者密切结合起来,这对技能训练的教师尤为重要。
  
  一、熟练掌握普通话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普通话教学最关键的问题是拼音教学,拼音包含了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内容。教师除了自己能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外,还必须通过“听”来了解学生的语音基础,给学生“把脉”,然后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解决实际语音难点。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要对语音非常敏感,要有较强的听辨能力和语音示范能力。可以说,听辨能力和语音示范能力在训练口语、提高普通话教学质量方面是不可缺少的条件。
  大部分老师都遇到过这种情况,一个班几十个学生,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在教学进度顺利推进的时候,总有一些学生会拖后腿,他们会拿一些常见的语音问题来问你,如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因此,教师不光要因材施教,还要因人施教。那么,教师对语音的敏锐的感悟力就非常重要。如果你是一个医生,面对患者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病人就会信服你。教师如果能马上指出学生的语音问题,并且能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纠正,一方面能让学生取得进步,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有了自信。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教师不需要讲解太多抽象的理论知识,但要想从学生的发音中,找到存在的问题并指出解决方法,却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支撑。如果教师的听辨能力和语音示范能力不强,对语音不敏感,就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在评价学生时,就容易主观武断、避实就虚,顾左右而言他。如果听辨能力强,而教师的普通话有缺陷,那么就不能很好的为学生树立榜样。培养听辨能力,从方言到标准普通话需要有一段过渡,要经过反复模仿、对比、剖析,要善于总结,注意积累。“要重视自己的实践过程同时又是再学习再改进的过程”,①教师只有听得清、辨得明、抓得准,才可能讲得透、练得精、提高得快。因此,要想正人,先要正己,踏踏实实掌握好普通话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运用深厚的理论知识来指导学生学习,训练学生的口语技能,普通话教学才能有长足的进步。
  
  二、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
  
  中文专业毕业的老师,可能都不会忘记《现代汉语》课本里的发音器官示意图。鲜活生动的语音变成了呆板的平面示意图,还有一些专业术语,如:塞音、擦音、边音等,让初次接触汉语发音理论知识的人实在摸不着头脑。我们在教授普通话时,如果也按部就班让学生从这些知识入手,可能效果不会太好,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学生学习普通话的信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里学习普通话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轻声词是粤语区的人学习普通话的一个难点。如:“太阳出来了,人却不能够看见它”,普通话里,句中的“来”、“见”、“它”都是具有较强特征的轻声词。而粤语区的人却没有表达轻声的习惯,许多人在读这几个词的时候,都读原调,这是多年来语言习惯使然。许多学生经过多年语文课的学习,对轻声有一定的概念,但并未贯彻到语言中。要改变这种习惯,培养学生具有轻声的意识,就需要在教学内容及形式上多下功夫。以我在中文系的一堂课为例,我在给二年级学生教轻声词的时候,采取了这样一种形式。我特地事先做了一些准备。在上课的时候,我站在学生面前:“请问老师身上有哪些地方是可以用轻声词来称呼的?”学生们听到这个问题,马上变得兴趣十足,边观察,边回答。帽子、鼻子、胳膊、头发、脖子、眉毛、衣服、裤子、鞋子等轻声词都被学生找出来了。接着我让学生通过刚才找到的词语,思考轻声词在读音上有什么特点,与非轻声词有何区别等问题,将过去的轻声词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找回来。学生们通过这个生动的例子对轻声词有了直接的感受,最后由老师再来总结。这时又有学生在议论,“耳朵”这个词是轻声词吗?是啊,学生们刚才寻找目标的时候,个别词还是不敢肯定。于是,有些学生在思考,有些学生翻开书,直接寻找答案。最后通过对这个词语的讲解,学生们又懂得了轻声音节和次轻音节的区别。
  再比如,方言区的人往往看到儿化词就皱眉头,感到儿化音很难学。他们不知道怎么把儿化韵读作一个音节,记不住儿化韵的规律。表达时“儿”音过分突出,或者把“儿”音吃掉,失去了儿化音所特有的韵味儿。但一些学生私下告诉我,他们觉得普通话好听,也就是因为有这些儿化词,他们对儿化词真是又爱又恨。我们在教学时,可以利用韵母表总结一下儿化韵的规律,特别要教学生学会口腔活动的两个动作:开后腔卷舌、过渡音卷舌,以后在上课时,再不断强化,这一问题就会得到明显的改善。
  普通话课是语音课,但我们有时候通过其它方法同样可以达到学习语音的目标。比如唱歌、朗诵诗歌作品等。学生们现在所处的年龄,是非常喜欢流行歌曲的,周杰伦的歌儿许多学生都很着迷。但他的歌曲又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歌词听不清。我有时会通过多媒体放一首周杰伦的歌,再将歌词投放在屏幕上,请一位学生来演唱。前提是,一定要把歌词唱清楚。一个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他也在思考正确的发音方法,然后大家再来评价。一节课下来,许多音节都得到了有效的纠正。而配乐诗朗诵也是能够吸引学生学习语音的好方法。名家的朗诵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学生们听了以后,胆大的学生往往跃跃欲试,但效果却差强人意。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语音不标准,所以效果大打折扣。而在这个时候,正是教授普通话的好时机。学生们在校几年,班里、系里乃至学校都会有不少朗诵演讲比赛,许多学生参与意识比较强烈,非常喜欢通过这些活动来证明自己,因而在普通话学习方面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学生们有了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这是很难得的,而老师也要善于利用这些条件,为普通话教学服务。
  普通话的教学方法应该是不拘一格、多种多样的。虽然方法不同,但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要让学生有一种好奇心,保持持续的热情,最终能讲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
  
  三、教学态度要耐心细致
  
  普通话教学归根结底是语音教学,而语音教学又是非常枯燥的一项教学工作。老师除了需要精通语音知识,有很好的听辨能力和语音示范能力外,还需要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耐心细致地为学生服务。学生选择学习普通话,就是因为他们的普通话有问题,而且可能问题还很多。教师在示范语音的同时,态度一定要耐心细致。
  有人说,“语言有一个底座”,②每位教师言语能力的深层,同样需要自己的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这一底座支撑。教师的语言形象对学生有极大的影响力,教师的口语表达既是有声的行为,同时他的一举一动又是无形的楷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我一直有这样一个观点,知识的传授是次要的,关键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注,感受到一种爱。我的一些学生,已升入高年级,但每次见到我,都会异口同声的喊着:“老师好!”字正腔圆,韵味儿十足。可能他们的普通话还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但有了一种意识,相信他们的普通话会越来越好的。
  
  [附注]
  ①高然《也谈普通话语感的培养》,《集思广益(三辑)》,香港教育统筹局课程发展处,2003。
  ②萨丕尔《语言论》第186页,商务印书馆,1985。
  
  [参考文献]
  [1]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2]李如龙:语文教学和方言调查研究[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7,(2)。
  [3]李宇明:语文现代化宇语文教育[J].语言文字应用,2002,(1)。
  
  基金项目: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院级课题(2005G17)
  
  佐虓,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讲师;李浩欣,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