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构建和谐作文课堂

作者:李佳平




  和谐的课堂教学,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作文教学是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的难点。如何构建和谐的作文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巧捉时机,打造作文课堂的和谐底色
  
  有一次课间,我信心十足地朝教室走去,这节语文课我打算带领孩子们学习杏林子的《生命,生命》,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希望刚离家住宿的孩子们能从这篇课文中感悟到生命的重要,时间的可贵,尽快从思念家人的深潭中拔出双脚,以更坚强的步伐迈向新的学习和生活。
  突然,班长满脸惊慌地跑来,焦急地说:“老师,快去看看吧,他们在教室掰手腕呢,管都管不住!”我一听,上课的激情顿时烟消云散,心里“腾”地窜出火苗:初一的孩子就是不懂事,再三强调做好课前准备就是不听,现在就快上课了,还在教室里闹,非得好好整整他们不可。于是,我快步走向教室。我跨进教室一看,教室里像炸开了锅,学生们一窝蜂似的围在中排第一张课桌前,个个握着拳头,涨红了脸在喊:“加油!加油!”全然没觉察到我的到来,此刻,那一双双明亮的眸子里流露出的热情和纯真使我的心灵受到震憾,想想他们课堂上跟小大人似的正襟危坐,满脸严肃,看看眼前他们生龙活虎的样子,我忽然觉得,一味地强调保持教室的安静,禁止学生这样那样的做法,也许是不明智的、不应该的。也许正是教师这些居高临下的过多过分的强制性指令以及传统的封闭呆板的课堂教学,禁锢了孩子们的童心童趣,抹杀了他们的天性。眼前的景象,是一个毫无粉饰的纯真世界,也是一个难得的生活作文教学情境。我决定暂时搁置原先设定的教学方案,好好利用这一自然生成的作文教学资源,放下居高临下的架势,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我挤进学生堆里,挨个的拍拍他们的背:“上课了!上课了!”学生们迅速地回到座位上,满脸的不情愿。我望着个个兴致未尽的小脸,笑了:谁的手腕最有劲呀?“李浩——”“谁能争个第一呀?”“王强——”学生们齐声欢呼。对于刚才发生的事情,我没有像往常那样表示不满,反而这么投入,学生们都感到意外,显得特别兴奋,我接着说:“现在由我当裁判,再来一场正式的比赛,如何?”“好!”声音震耳!
  于是,我们拉出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做擂台,同学分成四组展开激烈的比赛。比赛进行到二组和三组时,王润和谭坤较上了劲儿,僵持起来,不分高下,我带头为他们鼓掌、加油,并适时地引导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他俩的表情、手势、身姿。比赛结束后,我请班上观察力较好的同学一边模仿掰手腕的动作,一边用语言表述,然后请其他同学做评委,看他模仿得像不像,听他表述得准不准。最后不但评出了班里的“大力士”、“优胜小组”,还评出了“优秀模仿者”、“优秀表述者”,并且在随后的作文中,学生文思泉涌,每个人的作文都写得非常真实生动,写出了初一入学后成功率最高的一次作文。
  
  二、扩展思维,拓宽作文课堂的和谐空间
  
  在一堂作文课上,我问了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话题:“树上有10只鸟,一声枪响后,树上还剩下几只鸟?”学生可根据这个话题选择一个答案,并说出比较合理的构思,确定一个主题。问题提出后不久,同学们就开始踊跃发言。有的说树上只剩下一只鸟,原因是一只小鸟被枪打死,其它的鸟都被惊吓得飞走了,确立的主题是人应该与动物建立和谐相处的关系。有的说,树上还剩三只小鸟,原因是小鸟的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不能飞走,便不顾危险,留下来共同保护自己的孩子,确立的主题是父母的爱是伟大的、无私的。有的同学说,树上一只鸟也没有了,原因是一名环保人员发现有盗猎者正拿着枪想猎杀树上的小鸟,环保人员当即朝天鸣枪,故意吓走树上的10只小鸟,确定的主题是爱护动物人人有责……正是由于同学们丰富的想象,才使一个简单的话题具有了多彩的主题:团结、和谐、环保、友情、亲情……
  
  三、开展活动,营造作文课堂的和谐氛围
  
  有一次,我组织全班同学到郊外踏青。一路上,学生像欢快的小鸟有说有笑,便走边看。“路上春色正好”,如此美丽的景色,何不让同学借助诗句抒发一下自己的内心感受呢?当我提出这一建议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赞同。一位女同学抢先答道:“‘吹面不含杨柳风’,春风拂面,就像母亲的手抚摸在脸上。”一位男同学也不甘示弱,他望着河边的几棵垂柳,抑扬顿挫地吟到:“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这两位同学的带动下,其他同学跃跃欲试,有的同学看见池塘里尽情玩耍的鸭子,便吟诵起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有的同学望着满眼的绿油油的小草,情不自禁的吟诵起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热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最后我激发同学们说,下节课,我们将举办一次诗歌赏析会,希望同学们能结合郊游时的所见所感分析出自己对所吟诗歌的深刻理解。同学们都愉快地接受了任务,并很快行动起来。这样在活动中有意识地潜藏着特定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这些活动,并通过学生的活动,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李佳平,教师,现居山东烟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