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三管齐下快速提高学生写作技能

作者:朱冬梅




  作文,历来被认为是语文的半壁江山,是每一位热心关注语文高考的教师积极探索的大问题。为此,我着意在高二阶段试着从训练入手,三管齐下,强化训练,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把做法介绍如下,以期得到行家的指点。
  首先,抓好常规系统训练,打好基础。高二阶段作文的训练重点是议论文写作,我把写作技能训练分解成多步骤来进行:如何拟题,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做到观点和材料统一,如何正反论证,如何逐层深入,如何增加文采等等,每次都有所侧重,只要能完成该项训练,即可获得高分。通过规范训练,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一至两种论证结构和多种论证方法,现在在高三阶段看学生的议论文,绝大部分的论证结构层次都比较清晰,引证、例证、喻证和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用得比较熟练。该项训练主要安排在双周周末写,尽量当堂完成。批改则是多种方法交叉进行,一般是老师有选择地全批四次,其余六次则是教师列出评分细则,学生参照打分,突出侧重点。
  其次,抓好自由文写作。所谓“自由文”写作,其实就是让学生自由取材,自定文体,自我发挥,写出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这项工作其实高一已开展,高二沿用而已。做法是每周一篇,课外完成,早期一交。
  许多教师会有这样的体会,让学生写命题作文或供料作文时,由于素材或认识的不足,学生的作文不是空洞无物,就是枯燥无味;而让学生自由发挥时,却往往妙语连篇,感人至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关键就在于学生写自由文时,有切身体验,有真情实感,能真正用“心”去写。当然,让学生写自由文也不能放任自流,这就好比牧羊,如果满坡走,走到哪算哪,羊儿很可能吃不到肥美的牧草,到头是吃不饱;而如果能够挥动你的牧鞭,引导羊群往水草丰美的地方走,羊儿一定会吃得又肥又壮,越吃越有劲。我在挥动“引导”这根牧鞭时,做了两项工作,一是加强指导,二是尽量让学生尝到甜头。在高一时,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写出的自由文多半是记叙自己在这星期干了什么,有什么后悔的事等等。我就指导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记下生活中发生的事,注意留意电视或报刊,从中引下话题,加以评述。经过指导,学生的视野变得开阔起来,题材也从“自我”转向了社会大舞台,写出的内容也随之丰富多彩了,文体也从记叙文转向诗歌、散文、杂文等。为了激发写作兴趣,我还尽量让学生尝到写作的甜头,在两个班成立了兴趣小组,负责批阅自由文,创办班刊《红树林》和《南来风》,发表学生写得较好的自由文,由学生组稿和誊写,每刊半月出一期,由校复印室复印后向全校各班分发,引起一定反响,使得别的班级也纷纷投稿,到高二时,学校恢复成立了小作家协会,就以“红树林”作为社名和内部月刊名。这些都起到了激发的作用。在高二时,看到学生写的作文越来越成熟,我就积极鼓励、指导学生投稿,李晓丽的《我生命中的那个人》、陈治材的《人生如大海》《那一身橄榄绿》、何纬的《父爱》、容国文的《保留心中那一方净土》、杨洋的《请打好你手中的牌》等十余篇习作相继在报刊上发表。这些发表的文章既激励着作者本人的创作热情,也为全班树立了学习的典范。
  最后,让学生写“背临”作文,加深写作认识。进入高二,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手头有一至两本作文参考书。这使我萌生了让学生背诵临摹范文的想法。练书法的人都知道,有书法帖子蒙写或临写,比盲目地练习进步要快得多。临摹,也是古人的创作之法,“熟读唐诗三百遍,不会作诗也会吟”。朱熹说“模拟者,古人用功之法。读得韩文熟,便做韩文的文法;读得苏文熟,便做苏文的文法。”能不能让学生像练书法一样,背临一些优秀的范文,使他们更快地掌握文章的布局谋篇方法?我开始了尝试。具体做法是:每人至少一本作文选,没有作文选的学生则建议他们去买,或向图书室借阅。每周利用两节早读的时间,大声朗读各自选定的一篇优秀范文,力争记在心中;并找出该文的优点,写下简评的草稿。一般来说,读过五六遍之后学生是可以把范文烂熟于心的,然后利用单周星期五的语文课,让学生不看范文,快速写下全文,并写下简评,允许个别字句与原文有出入,但不能漏掉整段或违背原意。教师全部阅完,从中选出十多篇默得较好的作文,放在班上让学生传阅,每次所选的人员尽量不一样,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感到自己的劳动得到承认,从而保持写背临作文的积极性。通过默写范文,学生的作文在布局谋篇方面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思路更加开阔清楚,层次更加明晰,许多学生一改过去思路不畅或杂乱无章的毛病,写得又快又好,这就比我们抽象地讲作文的布局结构效果要强得多,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范文给他们提供了更直观的范例,模仿起来进步更快。除此之外,我还惊奇地发现,学生的作文还有两大进步:一、内容更充实,二、语言表达更顺畅,更有文采。这不能不说是写背临作文潜移默化的结果。
  总的看来,作文训练的这三条线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首先,系统的常规作文训练为学生打下了基础,使学生掌握作文的立意、选材、结构等系统的知识,从而使自由文的写作有章可循,有路可走,不至于像茶壶里的饺子,有货倒不出。其次,自由文的写作也使常规作文训练中学到的知识得到转化和巩固,写作技能得到提高,而通过自由文的批阅,更使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得到提高。最后,背临作文的训练又使学生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加深,对提高常规作文和自由文的水平大有好处。
  说到这,也许有人会问,这样做会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而与“减负”的精神背道而驰?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常规作文和背临作文都在课内完成,单双周交叉进行,唯有自由文在课外完成,每周只占用一小时左右的时间,这怎能算得上增加负担呢?
  总而言之,以上是我在高中进行作文训练时所用的“三管”,尽管不很成熟,但对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确实有显著的成效,而学生的写作技能提高了,对高考、对将来的发展都有莫大的帮助,故不胜冒昧,把它写出来,以期待行家的批评指正,使这训练方法更科学、更完善。
  
  朱冬梅,教师,现居广西防城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