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语文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者:李素之




  在近几年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学习语文有一种厌倦情绪,认为学不学无所谓,多听课考试也不一定得高分。有的淡然置之,弃而不学;有的被动应付,没有一点主动性。我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语文老师要仔细地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采取学生易于接受而又乐于接受的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师生互动,共同提高。
  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指出:兴趣的生理基础在于情感对大脑皮层有效工作的巨大作用,积极的感情是人类一切活动的鼓舞者和发动者;而消极的感情,则阻碍甚至压抑人的工作激情。目前我们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手段不够新颖,基本上还停留在黑板、粉笔、挂图、讲解的层面上,电脑网络、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资源得不到广泛应用。这种教法把学生束缚在教师划定的框架内,剥夺了他们动脑、动口、动手的权力,根本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为了打破这种单一、被动、陈旧的学习方式,我们应当依据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好胜和追求新奇等心理特点,从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因课、因人制宜。可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让学生听说读写、与学生交流信息、交流感情等。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参观、采访、调查、办手抄报。多种多样的教学办法:如辩论、演讲、表演、上网查询,都可以创设重要的情景。这样可以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表达和信息交流更加频繁,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尊重和赞赏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好办法。一个班,几十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基础和内在感情,不同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他们的心理状态不同,个体差异较大,语文水平也不尽一致。几十个个体差异较大的学生在一起,教师要尊重和赞赏每一个学生付出的努力;要尊重和赞赏优等生独特的见解,鼓励他们创造性学习;要尊重和赞赏成绩较差的学生,哪怕极其微小的进步,也应即时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尊重和赞赏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尊重和赞赏表现在教师的眼神、竖起大拇指等动作,以及“你真行”这些深情的话语中。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欣赏,自尊心大大加强,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作为课程的实施者,我们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总结、吸收、修正教学方式,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李素之,教师,现居湖北利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