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现状与对策

作者:袁惠芳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不足
  
  (一)认识模糊,被视作一种课堂教学的附庸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和中考激烈的竞争的影响,综合性学习课还没有从真正意义上纳入到评价与考核体系中,在相当一部分语文老师的潜意识中,对语文综合性学习并没有引起真正的重视,只是把它看作一种课堂教学的附庸、“添头”和“装饰”,一种学生紧张学习后的放松。其目的指向含混模糊,在教学中不作为或作为不够,随意性强,缺乏计划性。再加上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了冲击,以至引起个别教师的微词。
  (二)指导乏力,呈现一种纸上谈兵的现象
  由于教师缺乏开展综合性学习的经验、知识、能力和方法,又疲于应付学校的检查,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好多综合性学习根本无法开展。即使开展,也往往流于形式,纸上谈兵,很难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享受探究的乐趣,教条、机械地照搬照用现成的设计,其结果往往是东施效颦,适得其反。
  (三)资源匮乏,囿于一种较为封闭的状态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的学习方式。然而,由于缺乏诸如信息技术设备、图书资料、良好的人文环境、活动经费等条件的限制,好多学校根本无法提供满足综合性学习的物质条件。再加上我们的教师缺乏课程意识,把综合性学习囿于一个较为狭窄的范围中,处于一种较为封闭的状态,课本是仅有的信息源,教师是惟一的信息传递者,课堂是惟一的信息交流场所,教材编写者的用心良苦,在此,只能是“雾中花,水中月”了。
  (四)外延膨涨,缺乏一种语文学科的味道
  由于缺乏对综合性学习内涵的真正理解,好多教师过分注重学生所谓的“综合性”能力的培养,过于讲究形式的新颖、热闹而冲淡了活动的真正目的,把语文学科中最本质的东西——语文味弃置一旁,不加理睬。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对策
  
  (一)淡化功利作用,营造一种普遍关注的氛围
  勿庸置疑,应试教育的桎捁根深蒂固地束缚着每一位学生、老师、家长,极大部分鼠目寸光,急功近利。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我们只有通过更深入地解释和宣传,让师生、学校管理者、家长更多地了解新课程,认识到综合性学习对于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上级教育部门要负责对学校管理者的引导和宣传,特别要强调学期阶段考试中要对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进行评价,把学校能否很好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到对学校的年终考评上。此外,学校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学校等途径,让社会、教师和家长都能理解、关心和支持综合性学习课程。
  (二)加强指导培训,提供一些专业成长的平台
  时代对教师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期待,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部门应该做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者。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引发教师的自我反思,并且形成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合力,改变教师的思维习惯和操作方式,使他们将日常思维或经验思维转换为一种反思性的思维方式。学校要营造教师专业学习和专业成长的氛围,抓住本校教研这个主要形式,让相应的教师参与活动,鼓励和刺激教师主动求得发展。可以采用评比、奖励等办法,提供一些平台,让教师沟通与交流实施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并阶段性进行一些综合性学习的典型课案的研讨和分析。
  (三)增强资源意识,利用一切课堂内外的资源
  “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教育理念。开发综合性学习资源的路径有多种,只要我们具有强烈资源意识,一定能为我所用。如通过语文课本、图书资料和大众传媒开发综合性学习资源。语文课本人手一册,含有极其丰富的学习资源,综合性学习教学如若挖掘课本中隐含的资源,可以避免学生舍近求远,节约开发资源的时间,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推而远之,可从自读课本、中外名著、报章杂志、影视媒体中开发资源。还可以通过“学校——家庭——社区——社会”这条线开发综合性学习资源。校园环境、学校生活、社团活动,家庭的经历、亲人的生活、相互的交流,家乡的自然风光、风景名胜和风土民情,社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社会的大小事件,甚至国际的变幻风云,都是综合性学习的潜在资源。
  (四)把握语文个性,守住一条语言文字的底线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必须是立足于语文学科,应该能够充分体现语文的实践过程,最终目的是考查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迁移。巢宗祺先生在他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与目标定位》中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目标应当指向语文,首先要保证在语文的某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取得比较确定的成效。”这话说得是非常中肯的。
  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综合”,但“综合”和“活动”仅仅是手段,在“综合”中拓宽视野、丰富文本,在“活动”中感悟文本材料,在纵横交错中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实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才是综合性学习的宗旨。而要想把握住这个宗旨,在语文综合性活动中,必须突出“语文味”。抓住语文的根:语言文字;捕捉语文的灵魂:民族文化;点燃语文的性命:丰富情感。语文综合性学习姓“语”,不管我们的学习活动涉及到哪个领域,哪门学科,采取哪些方式,其落脚点都在“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语文素养的关键和基础便是语言能力的培养。
  
  袁惠芳,中学教师,现居浙江余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