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激发策略初探

作者:邓素娟




  语文,被尊为“百科之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天,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早已席卷神州大地。但是,目前很多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淡化,语文教学事倍功半的现象,是十分突出的,是不容忽视的。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目前很多学校仍然存在的考试分数挂帅,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机制,造成师生之间情感淡漠。二是很多教师在钻研、挖掘教材内容方面,下的功夫还不够深,要教些什么,怎么教,没有一个系统的设计和规划,心里没底,在教学过程中随意性强,学生心中茫然,不知道该学些什么,怎么学,还有不少学生认为语文容易学,听不听课关系不大,反正课文自己看得懂,语文课上不上都无所谓。三是教学方法呆板,教学手段陈旧落后,教学形式单一,吸引不了学生。
  在新课程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成了广大语文教师首当其冲的任务,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和探讨。
  1、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众所周知,党的十七大召开之后,我国将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中国早已步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作为奠基工程的教育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语文教师,要在这新一轮改革开放大潮中有所作为,完成“不断提高国民语文素养”这一历史使命,就必须自加压力,牢固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断充实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学科的文化基础知识,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和语文教学艺术的学习和研究,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学识渊博、人格健全的高素质的专家型教师。我认为,这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最根本、最长久的力量源泉。
  2、加强双边情感交流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情感趋向,激发兴趣,还得借助情感的作用。
  要做到这一点,要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一是教师本身要有激情,上课有激情,以情激情,就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情感。只有激情常存的教师,才能走近学生,让学生亲近。二是教师要善于引导,不仅要把课教活,而且要把课堂搞活,课堂上要有活泼的气氛,要有游戏的成分,有幽默,有笑声,有争论。不要把课堂教学搞得单调乏味,使学生昏昏欲睡。如果教师当“灌输机器”,学生当“接受容器”,那么教师的知识再渊博,也很难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三是师生关系要融洽。《学记》认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尊重学生人格,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使师生关系融洽起来,使学生爱上你的课,才能促使堂上堂下的双边情感得到交流。语文学科是文学性极强的学科,也是蕴含丰富情感的学科,在调动学生情感,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是大有可为的。
  3、充实语文教学内容
  调整并充实语文课的教学内容是十分重要的。应注意:一是要把握语文教学内容体系的完整性和内在规律性,使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训练科学化、系统化。绝不能随心所欲,支离破碎,章法全无,使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二是在课前做好学情分析,科学合理地设计合作、探究的问题,所设计的问题不能太简单,流于形式,应该是略高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经过合作、探究之后才能解决的问题。诱使他们“跳起来摘桃子”,使学生学得具体,学有所得。三是教师讲课必须防止架空分析,尽量排减水分,努力不教学内容让学生落到实处,讲练结合,一课一得,得得相连。
  4、改进语文教学方法
  目前,我们的教育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认为,应根据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具体的语文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的启示阶段,做到“课伊始,趣乃生”。或以疑激趣(提出一个问题),或以图激趣(出示一幅图像),或以事激趣(讲一段故事),或以诗激趣(念一首小诗),或以练激趣(做一次练习)。在课的发展阶段,做到“课正行,趣仍浓”,或提示矛盾,或比较对照,或提纲领,或点化生发,或温故知新。在课的结束阶段,做到“课以尽,趣犹存”,或以读存趣(将全文朗读一遍),或以疑存趣(留一两个问题),或以画存趣(欣赏与课文有关的图像),或以写存趣(写一段与课文有关的文字),或以议存趣(开展课外讨论)等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
  5、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要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必须努力改变语文教学中“一只粉笔、一张嘴”教学手段极其单调的状况,创造条件,实现语文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一方面,利用现有条件,努力挖掘潜力,充分发挥挂图、卡片、模型、实物、以至自制教具等传统的直观教具的作用;另一方面尽量利用录音机、幻灯机、投影仪乃至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工具,增强课堂教学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特别是应重视网络的作用,设计合理的问题,让学生们分工合作,通过网上查询完成探究性学习。这样既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又丰富了他们的知识,拓宽了他们的视野。
  6、开展多种课外活动
  通过课外活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是另一条重要途径。根据教育的需要,结合语文学习的特点,以班级为主,经常地、有计划地开展一些小型多样的课外活动。可开展各种比赛,例如作文比赛、书法比赛、改正错别字比赛、语文小百科竞赛、演讲比赛。可举办各种讲座,例如诗歌朗诵讲座、文学知识讲座(比如《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名著讲座)等。可召开各种会议,例如故事会、辩论会、朗诵会、游艺会等;可组织各种活动,例如参观、访问、郊游等。学生大多对课外活动兴趣浓厚,因此教师因势利导,就能让他们快乐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邓素娟,中学教师,现居四川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