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短篇小说选修课的思考与探索

作者:杨昌顺




  短篇小说选修把同一体裁的文章集中到了一块,改变了原来分散的格局。希望通过对短篇小说的集中阅读和欣赏,培养同学对短篇小说这一文学体裁的探究兴趣,掌握一些必要的小说欣赏知识,进一步理解,提高对小说的多角度多层面的解读能力,逐步学会归纳整理自己的阅读感受,使同学的认识能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从而提高对短篇小说的解读能力。此外,教材安排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还在于扩大同学们的视野,理解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一些短篇小说的风格特点、审美取向,从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拓展胸怀,丰富同学们的精神世界。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新课改下的一个新事物,它存在哪些问题,我们该怎样去驾驭它呢?下面我简单地从教材、学生、教法三方面对高二短篇小说选修可能存在的问题谈谈我的思考、理解和做法。
  
  一、思考
  
  (一)对教材的思考
  “短篇小说选修”一书把中国古典小说、现当代短篇小说、欧美短篇小说、亚非拉短篇小说集中到了一起,风格迥异,跨度很大,但时间很短,在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里他们能否辨别比较并最终领会欣赏,要达到对一种风格的理解,这几篇小说够吗?是否会落入走过场的套子中去?还要不要再增加篇目?如果要,应该增加哪些比较好?小说是比较有趣味的文本,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一般是不成问题的。但在文本中有的小说很长,如《游园惊梦》,共有十六页,这么长的文章同学们还有兴趣看下去吗?特别是一些对阅读没很大兴趣的物理科的学生?有的小说很抽象,如《封锁》,怎么样激起他们的兴趣?光靠老师讲解显然是不够的。第一单元是文言小说,文言的阅读障碍如何扫除?如果花过多的时间讲解文言大意,那是否会失去了对文言小说的欣赏?如果讲解后再欣赏,那么时间允许吗?
  (二)对学生的思考
  小说中有些知识点是我们以前已经讲过的,对讲过的知识点,哪些是同学们掌握比较好的,哪些是同学们掌握得不好,需要重新讲解的?体裁集中了,知识点集中了,但同时很多知识也重复出现了,同学们也会产生腻烦的心理,我们该如何去解决?同学们在学习小说时,会有什么样的异常情况出现呢?它和以前上课时会有什么不同吗?有什么是我们上课时可以加以借鉴和运用的?又有什么是我们在上课时应该注意和避免的?
  (三)对教学方法的思考
  在小说知识方面,我们如何巧妙地做到既让同学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同时又能培养他们健康的情感?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是一个很大的飞跃,我们在小说中该如何培养同学们的这一思维?小说比较具有诱惑性,同学们是否会出现看小说上瘾的习惯,以致于影响到其他科目的学习?我们该怎么去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那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正确引导,既不打击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又能让他们合理的控制自己的兴趣?小说是比较散的,更多的是理解和熏陶,那么在这里,我们该如何去进行检测?同学之间学习程度的差异性我们该如何去克服呢?课后的辅导怎么开展?虽然都是小说,但差异是很大的,我们该从哪个点入手?单元与单元之间如何过渡,靠什么来形成一个整体?
  
  二、理解
  
  (一)教材的理解
  教材是我们学习的一个基本点,其中包含了很多我们中学教学所必须讲解的知识,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蓝本,我们要充分利用好,但对教材并不是要一成不变地去遵循,我们在完成基本教学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加以适当地改动,包括有的篇目只看不上,有的要额外增加。比如文言短篇小说,只有三篇,同学应当很难体会到其文言小说的精髓,我们要增加一些。而欧美小说和亚非拉小说同学们平时接触不多,要想很深入地掌握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高中的任务重点应在于引导和熏陶,让同学们初步了解即可,可以重点讲解一两篇,起到一个点的作用,其他的以自学和熏陶为主。有的小说比较长,看起来也不那么有味道,那么,这时我们要多鼓励,做他们的心理工作,告诉他们,有时阅读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他们那种烦闷,其实就是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所欠缺的阅读能力,告诉他们能看下去,看完就是胜利,就是培养了阅读的能力。这样从外在消除了他们内心那种对阅读的排斥,从而提高他们阅读的能力。有的小说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是比较困难的。这时我们不妨先做好解说工作,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然后再让同学们去学习理解,比如《封锁》一文就可如此。文言小说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但教材选它并不是要我们多一个学习文言字词的机会,更多的是要我们的同学去熟悉我国文言小说在写法上许多优秀的地方。比如《柳毅传》中的人物塑造,《促织》中情节的跌宕起伏,《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矛盾冲突;同时,让我们认识古代社会,并给同学带来美的享受。所以在学习文言小说时,我们重点还在于欣赏,文字的工夫可以借助翻译,同时要让同学去多读。要达到对一种风格的理解光靠教材这三、四篇文章很显然是不够的,我们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可以根据上课的内容指导同学去阅读一些同类风格的作品,比如欧美小说《呼啸山庄》、《野性的呼唤》等。
  (二)对学生的理解
  如果知识点在短时间内多次重复出现,同学们确实会由刚开始的喜欢转向腻烦。所以,我们备课时一定要从整册书出发,作出一个整体的安排,使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特定的不同任务,力争避免知识点的多次重复。在学习时,同学们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更喜欢看,而不想听,看完一篇就往下篇看,导致理论知识很难落实体会,所以我们老师在上课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到这个问题,要始终牢牢地掌握住同学的注意力,使他们在我们的带领下理性地有节奏地去学,而要避免那种在趣味支配下的盲目性学习。上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一定要有指导,而不能盲目,不然这就是我们教师的失败。在大方面来说和以前上课应该没什么不同,可能会出现一些讨论比较激烈的情况,我们要加以注意,在涉及到了一些主题的探究争论时不要出现过激的言论,以免影响同学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引导时要注意把握好主题的方向,不要出现失控现象。
  (三)对教法的理解
  情感是无处不在的,只要上课时注意情感带动,在情感带动时又注意知识点的落实,应该是不存在什么问题的。感性到理性的飞跃确实是一个比较抽象难度很大的问题,但所有的理性都是感性的总结,只要我们在感性引导后注意让学生进行理性地反思和回顾,那么学生的理性应该是可以慢慢提升的。同学们因为喜欢而上瘾是有可能存在的,所以我们要预先有认识和安排。检测只是一种手段,这里也有很多知识点,检测应该不成问题。同学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我们在上课时还是要有一种分层意识,区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前上过的知识应该只是个皮毛,可能涉及了主题的概括和人物的刻画,但估计同学们应该都是没有系统掌握的,可以重新开始,只是有些常见的比如欧·亨利式的结尾、细节刻画等可以简单一些。讨论应该没什么大的问题,小说的讨论应该很激烈,在课堂就可以很好地开展。小说的课后的辅导应该以练笔为主,多鼓励同学去模仿写点类似风格的短篇小说,以增加理解。切入点应该根据不同的文章不同的任务具体来对待。单元与单元的联系和过渡可以通过风格来联系,因为鉴赏不同流派的风格特点是我们的主要任务之一。
  
  三、做法
  
  根据以上的思考和理解,下面我简单地谈谈我上这册书的安排和做法。
  本册书共有四个单元,我先从现当代小说入手。这虽然打破了时间的顺序,但现当代小说靠近时代,同学们最容易掌握。接下来上文言小说,再下来是欧美短篇小说和亚非拉小说。上法采用目标法和讨论法为主。目标法就是在上每个单元每篇文章之前,先把任务布置给每个学生,让他们清楚要学什么;讨论法就是在目标的引导下借助一些辅导工具让同学去自主争论。具体来说,在现当代小说中我重点上《狂人日记》和《游园惊梦》两篇,因为《狂人日记》是白话短篇小说的开山之作,具有很高的地位,他体现了鲁迅先生深刻犀利的思想和凝练的语言相结合的文学风格,值得同学们去学习。同时,在这篇小说中,意识流的手法也是我们教学的重点。《游园惊梦》一文以同学看为主,主要是训练同学们对阅读长篇小说的那种忍耐性,文章中“瞎子师娘”反复在文中出现的那句话在文中的作用也是我们的教学重点。《封锁》一文带领同学去学习体会小说隐含的寓意,去训练同学们对难以直观理解的文章的那种研读能力,训练同学对小说的主题的概括能力。《哦,香雪》重点讲解小说抒情的手法。文言文单元重点上《促织》一文,《柳毅传》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文以同学自学为主。重点掌握的知识包括体会文言小说的笔法,体会文言小说的故事情节和刻画人物的手法,通过小说去了解古代社会的社会人生百态等。在上法上除了看和讨论之外,还要重视朗读。欧美短篇小说重点在体会西方不同流派的文风,在上法上主要以读为主。《一个文官之死》重点体会幽默讽刺的艺术风格,《热爱生命》重点掌握白描语言的风味,《家庭女教师》重点在于学习描写人物内心的手法。亚非拉小说单元在上法上以反思为主,同学们看完书之后,让他们自己去写对主题、文风的心得体会,以提升他们的理性认识,同时也算是小说单元的一个总结。此外,在教学中,有几条主线需要一直贯穿:一是对小说的主题的把握;二是对小说的风格的把握;三是对小说人物形象和人刻画物形象的手法的把握,四是同学们对小说这种文学情感的培养。
  水无常形,教无定法。教育是面对人的工作,学生不同,问题就不同;同时选修课程是高中教育者面对的一个新事物,还没有很多的经验,存在问题是自然的。但只要我们教师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本着从教材、学生和教法出发,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很好的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
  
  杨昌顺,教师,现居广东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