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高考作文命题趋势与复习对策

作者:左言洪 包志祥




  通观恢复高考制度30年,作文经历了命题、画图、材料、话题、文题加材料的形式变化。2007年全国18份高考语文卷的作文是百花齐放,把前些年的作文形式都考了一遍。热闹多年的话题作文逐渐式微,命题作文又受到命题者的欢迎,2008年,很多省份有可能考命题加材料甚至纯命题的作文。这样的作文,在审题上,考生不会存在多大的困难,在内容上,保证考生有话可说,体现高考的公平性。那么,在考前几个月里,我们应怎么做?
  尽管考题形式千变万化,实际上,仍然是对审题、立意、选材、结构、表达等写作基本功的考查,而写作基本功靠的是平时的认真积累,靠的是长期的扎扎实实的训练。
  第一、广泛阅读,注重积累。平时要准备一个摘抄本,随时把好的材料分类记录下来,以便引用时间、地点、人名等的准确,增强可信度。要多读书报时文,拓宽视野,了解时代脉搏,占有鲜活材料。关注社会热点,关注自然世界,关注历史文化,关注人际关系和人生智慧;注重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表达生活,评价生活;注重内心感受和人生体验,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多积累有意义的事实材料,即时记录下发生在身边的事、听来的事、看来的事;多积累语言材料,积累一些新鲜、活泼、生动的语言,如格言、言论、短信、幽默小品、杂文等;积累思想材料,抓住日常生活中的闪光点、矛盾点、快乐与迷惘点,以及来自阅读或他人的新颖的思想观点,积累思想的火花。积累样式材料,如新颖活泼的写作样式等。
  第二、看清材料,审读准确。无论是“文题”还是“材料”,审读都是最初的关键一步。对“文题”或“材料”的准确把握,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在复习中,要提高审读材料的能力。审读能力以思维能力为基础,因此,培养思维能力乃是关键中的关键,平时能有意训练发散思维、聚合思维、逆向思维,善于联想想像。新课标也要求学生“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第三、思想健康,感情真挚。作文中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健康、积极,情调高雅,能教育人、鼓舞人、启迪人,于己于人都有裨益。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一定的道德思想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具有辨是非、识美丑的能力,能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但是并不是要把作文的思想感情升华到不切实际的虚假高度,或者把它宽泛化、神圣化、口号化。
  真情实感,它发自内心,不矫揉造作;它符合社会进步的总趋势,扬善惩恶,表达对社会和人民的良好愿望,对自己和别人起到一定的鼓舞作用;它使人的心灵受到美的陶冶,给人以美的感受。
  第四、要求严格,养成规范。一方面,要给写作以自由度,由“戴着镣铐跳舞”变为“放飞的风筝”;另一方面,对写作的基本素质诸如标题、用词、书写、标点等各方面要严格要求,字要规规矩矩书写,词要反反复复推敲,句子要认认真真组织,苦练写作基本功。质量要以数量为基础,作文训练必须达到相当的数量,并能限时完成一些作文。平时可以写周记、随感以及只言片语式的头脑中闪现的思想火花,做生活的有心人。看得多了,思想才能活跃;写的多了,思想才能深刻。
  新的《考试说明》在写作的“丰富”一项中,多了“论据充实”四个字,这主要针对议论文而言。虽然“论据充实”是写作议论文的必备素质,但今年进一步加以明确,体现了对议论文写作的规范要求。考试时要有强烈的文体意识,一旦选择了某种文体,就要具有此种文体的特点,不能写“四不像”的作文。
  第五、注重表达,用词贴切。2008年《考试说明》仍然体现了对考生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视,对写作的能力要求更加具体,更切合学生实际。比如在“有文采”一项中,原来有“词语生动”“文句有意韵”的提法,很笼统。现在以“用词贴切”取代了“语言生动”,以“有表现力”取代了“有意蕴”。一方面降低了难度要求,另一方面体现了对写作语言的表达能力的重视,体现了反对追求华美,追求词藻堆砌的不良文风,要求考生努力做到语言与内容的统一。
  在作文中,熔铸诗文妙句会使作文诗意盎然;善用修辞手法会使文章生动形象;句式变化多姿,则使语言灵动表意丰满;遣词用语贴切,会使作文满纸春色。
  第六、展示才情,突显个性。在写作能力“综述”中,“常见应用文”修订为“常见体裁的文章”,可选择体裁的外延扩展了,表明除了书信等应用文,对戏剧、诗歌等文学作品的体裁也予以认可。这对于在文学写作上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无疑是个好消息,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个性。
  作文中能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浅显的道理深奥化,把常见的道理陌生化。人们都喜欢看故事,因而故事新编、新编故事都容易打动阅卷老师的心。《沙僧日记》、《宝莲灯》等书和影视受到欢迎绝不是偶然的事件。最近有一篇网上文章叫《水族三国》借刘备来说事儿,演绎了“命运是一只沦落在鸡窝里的鹰”“自助者天助”“爱心会吸引幸福”“做一个受欢迎的人”等七个道理,就比单讲道理容易吸引人,容易被人接受。
  在议论散文的开头,不妨编写一段寓言,也是吸引人注意力的好方法,港台作家刘墉、林清玄等人的散文,人们爱读,就与此有关。
  
  左言洪,中学教师,现居江苏淮阴;包志祥,中学教师,现居江苏江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