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高考作文写作的三个回归

作者:祝杭斌




  高考作文写作,在不断地求索与纠偏中,亦在不断地完善。综观多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规律、审视高考作文评分的细则、剖析高考作文的写作实践,我们预测:2008年高考作文的写作与往年相比,将在以下三方面呈现必然的回归:
  
  一、选材:从历史回归现实
  
  选材,是考生首先直面的作文问题。回望高考作文写作的轨迹,我们的脑海依然会浮现这样的印象:上个世纪末,当话题作文以其崭新的面孔呈现于考生面前的时候,众多考生在思考如何选取作文材料时,将自己的目光投向了科幻领域,于是,一篇篇以科幻为题材的文章被考生炮制出来。科幻文章在让学生驰骋想象翅膀的同时,也带来了想象的泛化。缺乏生活的根底和真实、胡编乱造地选择文章材料的做法,以科幻为材料的作文,在极短的时间内出现,也在极短的时间内消亡,是必然的结果。
  既然科幻题材不被看好,那么,怎样选材才能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高考作文的选材,在如此的背景下,面临着重新的选择。举步维艰之际,众多的考生,依据自我的价值判断和应考作文审题的需要,放眼于悠远的历史空间,选择了令人千秋仰慕的历史人物作为自己的文章的材料,而重复的阅读和乏味的阅卷,让阅卷老师对历史选材的文章渐生厌恶之感。因此,以有限的历史人物为文章材料、复述古代经典的文章,渐被冷遇。高考作文的选材,再次遭遇高考评分的尴尬。
  高考作文的选材,如何摆脱俗套、跳出窠臼?2007年江苏一位考生的满分佳作,给我们指点迷津:这就是解除历史选材框架的束缚,重新回归现实生活。由此我们断言:高考作文,摆脱历史材料选材的一个重要的方法,便是回归现实。从历史回归现实,是高考作文选材的必然的趋势,也是2008年高考作文写作的一大亮点。
  
  二、对象:从他人回归自我
  
  当我们翻阅一篇篇高考作文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众多的作文,在营造文章内容的时空时,总是从他人的生活中截取材料,而舍弃现成的自我的生活材料,形成写作对象的“无我化”。在那些“无我”的作文中,我们大多看不到作者自己的影子,看到的仅仅是孤立于作者之外的人物及其他们的活动、特别是历史人物的活动。那些文章,把他人当作了文章写作的对象,忽略了自我的存在。如此的文章,极易导致高考作文现实性的缺失,割断历史与现实、自我与生活的关系,因而影响作文的分数。
  平心而论,选择怎样的人物、作为文章的写作对象,这是作者的自由,本应无可厚非。然而,高考作文对象无我化的出现,却极易滋生出高考作文的许多不足,衍生出作文写作上的一些不良文风,这是我们必须警惕的现象。
  考场作文所涉及的生活内涵,应是真实生活内涵的浓缩和提炼。无我化作文的最大弊端,在于所写文章生活内涵的虚拟化。虚拟化的存在,为架空的虚构和胡编乱造的习气,提供了得以渐染的环境。高考作文,其虚拟化的表现,主要集中于人物塑造的虚拟化、文章内容的虚拟化,以及由此而传达出来的情感的虚拟化,而情感的虚拟化发展的后果,便是高考作文情感的失真。
  为文求真,可谓克服高考作文虚拟化现象的良策。而要得“真”文,必须文中有“我”。此处的“我”,并非狭隘意义上的个体的“我”,而是烙上生活色彩的“真我”。求达真文,需要我们的考生转变自己的写作理念,即在应考作文的叙事对象上,实现从他人到自我的回归。如此的回归,构成了2008年高考作文写作的又一亮点。
  
  三、表达:从华丽回归朴素
  
  上乘的高考佳作,不仅取决于文章思想的深邃,也取决于语言表达的高超。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是应试作文致胜的重要法宝,是高考考生获取作文高分的重要因素。正因为如此,众多的高考考生,总是将语言表达的华丽优美、文采斐然,作为提升作文等级的筹码,并以此作为作文语言追求的目标。如此追求,也契合了历年来高考高分作文评审的尺度标准及高考作文写作的价值趋向。
  华丽优美、流畅蕴藉的语言,是高考作文获取高分的语言的标尺,但不是唯一的标尺。因为语言风格的丰富性,告诉我们不可以语言风格的高低,来评判文章语言的优劣,换言之,文章的语言,没有风格上的高低之分,只有表达上的优劣之分。
  因此,当朴素的语言风格,洋溢在2007年一些高考优秀作文中的时候,我们的心中升腾起一种春风扑面而又新鲜惬意的快感,这种惬意的快感,源于对高考作文曾经盛行的浮华的文风的拒绝,源于考生自身语言表达技巧的丰富,源于高考作文语言风格的丰富,源于一些考生对高考作文语言风格的重新审视和追求目标的重新定位。真实为文、朴素表达,不失为作文获取高分之招。从华丽回归朴素,将是2008年高考作文写作的第三个亮点。
  回顾方能更远地展望;剖析方能更快地提高。明了高考作文写作的三个回归,我们的考生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写出令人满意的高考作文,才能在高考作文写作中立于不败之地。
  
  祝杭斌,教师,现居江苏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