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

作者:葛秀萍




  新的课程改革最直接的体现是课堂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由原来的单一化而走向多元,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已不再是单纯的传播者与接受者的关系,而转变为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略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情境导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善于根据语文课程特点和学生心理要求,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语文课堂内始终洋溢着和谐的气氛和情调。如从投影录像、图片资料、历史典故、诗词歌曲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材料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投入新课学习,使教与学同步,以期学生迅速进入主动学习探求知识的状态。如教学《像山那样思考》一文,我让学生欣赏齐秦演唱的《狼》,并结合歌词配以动画——一只狼在茫茫的荒原上飞奔,它在寻找那传说中美丽的草原,最终却倒在了猎人的枪下。狼在倒下的瞬间,眼睛里滚出了大颗的泪珠。我看到一些女生也流泪了。接着,画面上出现了这么几句话“我没有找到草原,我只看到了一丝生命的绿色。我为之热泪盈眶,忘了贪婪和罪恶就在我身边。我与那生命的绿色一同消逝在茫茫的荒原,我再也望不到我的家园……”我问学生“狼与那生命的绿色为什么一同消失了?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这时,我又用多媒体打出了几幅生态失衡的图片,如荒漠化的草原、成片倒下的鹿群等等,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开始活跃起来,学习兴趣盎然,求知欲十分强烈。他们的思维自然会在教师设计的思路上开始活动。
  
  二、设问导思
  
  设问导思,就是教师在充分研究文本的基础上精心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和思维。因为学生只有面临着问题时,他们才会积极去思考,去探索。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使你的学生看出和感到有不理解的东西,使他们面临着问题。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成功了一半。”教学目标明确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教师设计思考题应做到三点:一要围绕教学目标,有的放矢;二要有新意,有讨论余地和价值;三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一般直接在课本中找到答案的题目要少些,让学生经过思维加工后归纳答案的题目要多些,而且难易度要适中,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不要支离破碎。因为简单零碎的问题,容易使学生产生惰性和厌倦情绪;而过于难的问题,会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甚至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教学《雷雨》一文,在学生分角色朗读之后,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作者设计了哪些巧妙的情节为周朴园和鲁侍萍相认作铺垫?2、周朴园在认出鲁侍萍前后态度有什么不同?表现出人物的什么性格?3、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真的么?这些问题既抓住了文本的重点难点,又简练概括、环环相扣,逐层深入,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激起了他们的思维内驱力,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很快就能理清了文章的结构脉络,也理解了文章的主题。
  
  三、拓展导议
  
  拓展导议,就是教师要善于在关键之处发隐显微,设疑促思,围绕某个或某些问题,引导学生多向思维,通过多种形式的讨论,相互交流,各抒己见,积极析疑。这样,既注意了知识的理解与巩固,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学习《祝福》一文后,我让学生课后阅读鲁迅先生的小说《药》,然后联系初中学过的鲁迅先生的另外两篇文章《藤野先生》和《孔乙己》,思考下列问题:一、《藤野先生》和《药》中的人们是怎样“看杀头”的?二、《孔乙己》中的掌柜、酒客、小伙计是如何“看”孔乙己的?孔乙己是如何“看”自己的?三、《药》中的华老栓、康大叔、茶馆闲人、夏瑜母亲是怎样“看”夏瑜的?四、《祝福》中鲁四老爷、鲁镇人又是怎样“看”祥林嫂的?五、你是如何看待鲁迅作品中“看”和“被看”背后的实质的?经过了学生的思考,课堂上再进一步组织学生多种形式的讨论与交流。待学生讨论后,教师再加以总结。这样,学生们的思维火花就被点燃了,既拓展了思路,又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了。
  
  四、运用导练
  
  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巩固练习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问题中。课堂上,教师应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对练习的内容、形式,事先应精心设计。设计练习题要遵循以下原则:①具有针对性,形式要灵活多样。②面向全体学生,要体现出层次性,要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③紧扣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有利于理解、巩固和提高。④习题内容要有启发性和思考性,应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主要目的。可选文本中一两段文字作材料,进行阅读分析,也可以依据文本谈感想体会,还可以利用文本进行写作训练等。如教学专题“和平的祈祷”中《图片两组》后,我用多媒体又出示了两组图片——《犹太定居者》和《父亲的悲惨负担1964年越南》,让学生给这两组图片各拟一段推荐辞。既抓住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和写作能力。
  
  葛秀萍,教师,现居江苏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