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让读书成为习惯

作者:别玉芹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学生运用课堂中所学的方法,自由地读,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要让读书成为习惯,人人在读中学习,人人在读中争先,人人在读中品尝快乐的滋味,以达到“读书育人”的目的。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开展好大阅读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变得举足轻重了。
  1、建立“三级图书网”。为了让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到书的气息,能随时随地在书海中遨游,我们提倡建立“三级图书网”,即家庭图书架,班级图书角,学校图书馆。
  家庭图书架:学生每天放学后和休息日都是在家中度过的,因此家庭的读书氛围很重要。我们利用家长会建议爸爸妈妈们适当投资,购买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图书,并利用每晚30分钟陪孩子一起看书,和孩子一起讨论,让孩子在亲情的气氛中感受到读书的快乐,逐渐地由“要我读”变为“我要读”、“我愿读”,从而达到学生读书兴趣的培养目的。
  班级图书角:班级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班级图书角的建立为孩子们提供了充分的阅读空间。我们鼓励孩子们将自己喜欢的书放到班级图书角中,“以一本换百本”,只要有空余,孩子们都会在班级图书管理员的指导下从图书角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书,再由图书记录员记录借阅的书目及时间后,回到座位中细细品读。
  学校图书馆:学校购进了大量的图书,建起了学生阅览室,学校进行统一安排,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让学生融入到书的海洋中去。
  2、每天“课堂五分钟”。这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让孩子们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每天的这五分钟,孩子们将自己每晚读书半小时的读书收获讲给大家听,可谈体会,可复述,可背诵,可朗诵……这既锻炼了孩子们在大家面前敢于说话的勇气,又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3、每月“阅读考级场”。为了使每个孩子的阅读兴趣一直处在高潮期,我们还特意安排了“阅读考级场”,由参加考级的孩子填报阅读级别,由老师和学生评委共同出十道题,检验孩子对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理解的程度,能答对六道以上者即过评委关,颁发“考级证书”。还可以由同学当场提问,共同探讨书中的有关问题。
  
  二、灵活运用激励性评价是开展好大阅读的保证
  
  1、愿摘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我们提倡学生在读完文章之后,能回过头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得好,就把它暂时地记在摘记本中,可以是词、句、段、篇,以备有时间进行巩固记忆,逐渐地转化成自己的积累储备。
  2、能背诵。阅读过程中记录只是最基本的要求。但如果能变成自己的知识蓄储就更好了。阅读课中比一比谁背下的好词好段最多,再谈谈自己为什么要背这段话。对背得流利的学生,授予一颗“积累章”,对体会谈得好的学生授予“口语小明星”的章。如此一来,边读边记忆的习惯就在这一次次的小检验中逐渐养成了。
  3、巧运用。能摘能记习惯的养成固然很重要,但是否会活学活用则是阅读的一个高层次。因此要让知识变活,无论是在习作中,还是在口语交际课中以及日常交谈中,都可以运用到阅读课中记录的好词好句。
  4、会圈点。这是判断学生是否会读书的标准之一。我们提倡每个孩子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会用不同的符号表示自己的喜怒哀乐,会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写出自己的观点……
  5、写体会。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它的闪光处,也可能会引发读者的思考。因此除了在读的过程中动动笔,还要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每一本书每读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如果能坚持写读后感会使自己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三、学会有效的阅读方法是开展好大阅读的根本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欲先是其事,必先利其器。”有效的阅读方法会让孩子们在有限的读书时间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又是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如何真正地授学生“渔”则变得尤为重要了。
  1、精读:在充裕的时间内,让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阅读方法认真地读一篇文章,做到圈圈点点,勾勾划划,并能对文章说出自己的观点,通过自己的阅读能力比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达到“人文合一”的境地。
  2、略读:这是用比较快的速度边读边想,读后粗知大意。如果在了解了大意之后,对这篇文章感兴趣,再采取精读的方法。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减轻学习的压力。
  3、浏览:这种阅读的速度就更快了,学生可以先了解书报等文本都提供了哪些信息,再阅读自己需要的或感兴趣的信息,并从中提取关健的信息。
  4、选择:如何在众多的读物中选择优秀的、适合自己的作品是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我们还会一如既往地开展好大阅读课,让更多的孩子在读书中享受快乐,真正地使“让读书成为习惯”成为每个孩子的座右铭,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别玉芹,语文教师,现居江苏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