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的探索

作者:邢玉珠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亦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书的好处。但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孩子在读课文时结结巴巴、丢字、落字、错字,阅读速度很慢,耗费的精力极大,很容易疲劳。如果不能有效阅读的话,他们将来会在各门功课的学习上都出现困难,所以我们必须给与孩子正确的引导与鼓励。因此,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广大教师。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曾说:“我们过去重视孩子们如何阅读,而忘记教他们如何自觉自愿地想去阅读。”为了使孩子们“自觉自愿地想去阅读”,他还提出了一个十分高明的办法——读书给学生听。对此,我深有体会。从一年级开始,尽管我三令五申要求学生多看书,但学生真正去读书的却少得可怜。到了二年级,我就经常利用早读课或放学前这段时间读书给他们听,特别是给他们读一些童话故事之类的书时,学生们立即就会静下心来,睁大眼睛听得津津有味。读完,我总是提出一两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体验学习中探究发现,提高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创设阅读情境,让学生会读
  
  低年级的语文教材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因此,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要联系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如学习《咏华山》一课,我先让孩子说说自己爬过哪些山,留下什么印象或感觉,没有爬过山的就让他们试着说说自己所知道的中国名山,然后再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有关华山风光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向往和遐想。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古代有个七岁的小男孩,不但登上华山,还当场吟诵出一首歌颂华山的诗。这样,学生便带着想知道详情的强烈愿望进入阅读。在通过阅读情境的创设,不厌其烦的朗读,学生充分感受了文字之美、意境之美及华山之高之险,并为学生学习随文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提供了有效的铺垫。
  
  三、多种形式结合,让学生乐读
  
  1、读与看相结合
  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蜗牛的奖杯》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看后说说蜗牛现在和以前的样子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改变呢?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去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的?就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这对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大有裨益的。
  2、读与画相结合
  这里的“画”有两层意思;一是在阅读过程中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优美句段;二是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这也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语文学科要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在教学《蚕姑娘》一课时,在认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布置这样一个作业,让学生来画一画蚕的一生。通过简笔画,学生了解了蚕的生长过程,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
  3、读与思相结合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要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就要坚持阅读时心无旁骛,锲而不舍。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出与阅读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发表见解。如学习《沉香救母》时,可设置问题如下:⑴沉香为了解救母亲,做了哪些事?⑵假如你就是沉香,你还可以通过什么办法去解救母亲?⑶你能想象一下他们母子团聚时的情景吗?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读得专心,学得更轻松。
  4、读与演相结合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富有想像力,常常将自己当作故事中的人物来看待,与之同喜同悲。他们很愿意扮演课文中的形象,很容易进入角色。我们要多从低年级儿童特点出发,读中演,演中读,促进学生对语言的品悟。学习了《狐狸和乌鸦》后,我让学生模仿法庭审判,让乌鸦做原告,狐狸做被告,老师做法官,再请两位学生分别做狐狸和乌鸦的律师,去品悟狐狸的狡猾,乌鸦的弱点。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读得有声有色。表演起来更是淋漓尽致,活灵活现,此时,课文中的语言已经内化为学生的情感。
  5、读与写相结合
  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基础。尽管是低年级也要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在低年级重点让学生借助读学会写生动形象的一句话或几句话,为中高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教学《秋游》一课时,引导学生读第四自然段后,仿照这段话说几句话,并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再把这几句话写下来。有的同学这样写道:荷塘里的荷叶,有的小得像个巴掌,有的像一把撑开的大雨伞,有的枯萎了,就像稻草人头上的大草帽。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低年级的儿童平常也是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且观察得挺仔细,写起话来也是形象生动,比喻贴切,想象丰富。
  
  邢玉珠,中学教师,现居江苏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