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现代文阅读“六要”“六不要”

作者:姚道刚




  现代文阅读水平的高低固然与一个人的道德人格、才情理性、文化品位、知识储备、生活阅历、语文素养等有关,但也要看他是否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技巧。准确高效的解答好现代文阅读题(尤其要应试),我觉得应该做到“六要”“六不要”。
  
  一.要先看题目再读文章,不要先读文章再看题目。
  
  做现代文阅读题,先看题目还是先读文章区别本来并不大。但是考场答题,既要高质量也要高效率,所以我觉得还是先看题目再读文章要好一些。一是效率高。学生先看题目再去读文章,有预定的目的,有明确的要求,可以使大脑竭尽全力地工作,促进脑细胞积极活跃,阅读效果肯定会更好。但是如果在既不知道设题者问了什么,又不知道要回答什么的情况下就去读文章,就有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对文章的记忆理解程度肯定比不上先看题目。二是省时间。考试是要争分夺秒的。带着明确的目的和指向性去读文章,比不看要求的先读文章再看题,可以节省一些时间,从而有效避免忙乱作答可能出现的失误。
  
  二.要细加研究整体把握,不要囫囵吞枣肢解文章。
  
  最近几年,全国各地现代文阅读的选材普遍以抒情言志的散文为主。在散文中,作者非常重视把深刻的思想、动人的情感,通过生动的画面和蕴含着作者主观情感的景物表现出来,达到内情与外物的高度统一。这就使得我们在做现代文练习题时,务必要细加研究整体把握,不要囫囵吞枣肢解文章。首先,要准确把握文章结构上的行文线索,并辨明是以什么为线索,是时间、空间、思想感情、某种具有特殊含义的物、某一动作细节,还是一句格言等。再有,在揣摩景与物的关系方面,对于蕴含着作者主观情感的物——意象,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它?寄寓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在阅读中看到集中典型的景物描写,则要想一想,这里作者的寄托是什么,有什么象征意义,或是渲染了怎样的情感。
  
  三.要结合语境解释词句,不要断章取义。
  
  所谓语境,是指词句所在的语言背景,包括词句运用的时间、地点、人物、对象、场合、题旨、上下文等。阅读语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语境是指对语义影响最直接的现场语境,如上下词、上下句、上下段等。广义的语境除了现实语境之外,还包括在一定时代、社会条件下书面语交际的时间、场合、对象和话题社会语境以及作者的生活经验、语言风格等。因此,我们只有在较好地把握了段和篇的内容的前提下来进行词句的理解和解释,才可能得到比较正确的答案。2007年全国卷I的现代文大阅读(《总想为你唱支歌》)第15题:“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如果缺乏整体观念,不注意前后文的联系,只取一点,不计其余是很难答好这一类题目的。
  
  四.要依据作品归纳要点概括中心,不要自说自话。
  
  《考试大纲》所说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要求考生在抓准并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准确筛选并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弄清结构和思路的基础上,披文见理,进一步对文章的总体钩弦提要。要求考生放眼全段乃至全文,整体阅读,抓住一些关键性的词语(如与题干暗合的提示语、文中的关键词等),将分散的信息全面地挑选出来。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学生答题的内容甚至用词都要依据文本。要做的事情就是归纳综合,有时甚至只是抽取筛选文中信息。换句话说,一定要把题目放回文本,与文本中的有关内容联系起来作答。2007年全国卷I现代文大阅读(《总想为你唱支歌》)第14题:“文中刻画的‘左公柳’和‘民勤人’两个形象有哪些相同的特点?”2007年安徽卷大阅读(许俊文《乡村的风》)第16题:“作者借‘乡村的风’表达了多种情感,请分点加以概括。”2006年安徽卷现代文大阅读(黄秋耘《行吟阁遐想》)第14题:“作者在行吟阁畔产生了哪些‘遐想’?请简要概括。”答好这样的题目,都是要依据作品归纳要点概括中心,不能自说自话的。
  
  五.要准确到位的鉴赏分析表达技巧,不要含混模糊。
  
  一般来说,文学作品的主要表达技巧应该指以下几个方面。①修辞手法。其中要特别重视比喻、比拟、排比、夸张、反复、反语、对比等。②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不同人称选择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不同描写的特点和妙处等。③表现手法。是否运用了象征手法、对比手法、衬托手法,以及欲扬先抑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④选材剪裁。看材料与中心的关系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新颖、真实、有力等。⑤结构安排。结构是否严密完整;烘托、铺垫、前后照应是否恰到好处,是否设置了悬念,制造了波澜;起承转合是否曲折有致等等。
  
  六.要恰如其分的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不要随意拔高或贬低。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是指在正确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作出恰当的评价。这也是现代文阅读考试中考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看法的唯一一个题目。即使有了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也要以正确的思想作为指导,以唯物辩证法为基本分析方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分析评价,不要根据个人好恶无限拔高,也不要有意贬低。在具体评价时,社会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思想、作品创作实际,都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姚道刚,中学教师,现居安徽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