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让校园阅览课引领学生阅读

作者:王志宏




  一、校园阅览课设置的意义
  
  你是不是曾经在第一次看到培根《论读书》中的句子“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的那一刻频频点头?是不是也曾经在读到宋人黄庭坚“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时犹如当头棒喝?学习的社会化、学习的终身化、学习的自主化是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三大原则,也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趋势。可我国的学习现状仍是一卷定终身,考试是关键。在应试教育的魔棒下,学生的人文精神缺失,人格发展不健全。许多学生、教师甚至包括语文教师都很少读除课本教材以外的书籍,甚至长时间不读书。全世界平均每年每人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人,为64本;全世界平均每年每人读书最多的国家是前苏联,为55本;美国现在正在开展平均每年每人读书达50本的计划。而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九年期间学生课外读书量要达到400万字,如果每本书是10万字,就是九年读书量为40本,平均每人每年读书不足5本。所以,在校园里大兴读书之风,营造书香校园,是迫在眉睫的事情。结合学生的课业负担重,挤占学生大量的自主空间的实际,构建校园阅览课,在有限的时空内引领学生高品位阅读、高效阅读势在必行。
  
  二、校园阅览课的实施
  
  1、阅览课目标的拟定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让学生热爱阅读,通过篇篇文质兼美的小品文,以美感吸引学生读。利用定期的读书交流会,把学生阅读中的快乐、喜悦、收获相互交流,激发学生阅读。并设阅读推荐会,把各自喜爱的作家、作品推荐给学生,推动学生阅读。再以教师示范的形式,带动学生阅读。在同学老师的相互作用下,使学生有阅读的渴求,从而形成阅读的兴趣。
  (2)帮助学生选择课外阅览的报刊
  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情况看,在中学课外阅读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武打小说、言情小说,以及时下风靡的网络小说。男生常迷于刀光剑影之中,女生常枕于风花雪月之上,有时还偶尔发现几本带“黄”色倾向的。这显然不能达到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挥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的教育目的。因此应在阅览课上帮助学生选择篇幅短小,但跳动时代脉搏,反映时代进步的时文、美文,以及介绍重大科技成果及其发展最新动向的科技文。把大部头书籍放在假期或课下阅读。
  (3)指导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科学的阅读方法是阅读效果的保证,为达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应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如“浏览标题法”“摘录要点法”“品味鉴赏法”“读书笔记法”。并逐渐地培养学生养成有计划地读书、有步骤地读书、借助工具书读书、带着问题读书等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是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形成能力,而良好的阅读习惯正是适应未来社会的一种需要。
  2、阅览课的内容范畴
  阅览课与课内阅读课的区别在于它是更广泛的高效阅读。它既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内阅读,又不能完全脱离课内阅读。应该是课内与课外知识的整合渗透。以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以课外阅读来丰富课内阅读。因此阅览课上的阅览范围包括:课本、教辅资料、工具类图书、报纸书刊以及适当的网络资源。课本是依据学生心理及教学大纲,由专家、学者精挑细选,层层把关选编而成,“篇篇都是精品”,以课本为阅读蓝本是不容置疑的。而相应的教辅资料是教材内容的适当丰富与提升,更是学生有效阅读的最为便捷的途径。如果舍弃将是缘木求鱼、舍本逐末。而相关的工具书是我们获取知识、终身学习的“拐棍”,熟练地运用工具书是博览群书扫清阅读障碍的依托。当前市场经济大潮中,受经济利益的冲击,很多期刊内容庸俗、颓废,因此课改中的图书馆阅览室应适应当代学生特点,让知识性、趣味性期刊成为中学生素质教育的载体,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观,提高其鉴赏能力及认知品位。
  3、阅览课形式。
  采用以研究性学习为载体,阅览课与课内阅读课相衔接的小组互动式学习形式。
  (1)构建学习小组
  小组是志趣相投的组员个性化协作式建制。组员根据各自的特长分工协作,有搜集材料、编辑整理材料及整体策划材料、打印材料的不同职能。组长根据不同研究课题的特点,由组员选举产生。要求组长要有责任心,有组织协调能力,有相应的研究专长等。
  (2)开展专题研究
  课堂上一个个问题产生了智慧的火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感,让学生记录下来,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为什么会被休回家?《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杜十娘的出路何在?是谁杀了祥林嫂?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引导学生阅读专业报刊、图书资料及网络资料,小组协作击破个个小专题,并逐渐探讨封建时代造成中国女性悲剧命运的因素及当代中国女性的现状等大的研究课题。教师以“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愤悱情境,将问题引向深入。
  (3)分散阅览,集中交流
  读书是个性化的阅读,整齐一律的阅读势必影响阅读的兴趣和质量。采取小组自主协作的形式,让擅长收集材料、整理归纳材料、表述运用材料的成员各司其职,共同完成课题,形成阅读合力。但是分散的阅读不利于集体阅读氛围的营造;缺少交流的阅读,只能让学生固步自封,浅尝辄止。于是,利用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以个性化的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采取学生互评与专家点评的形式,激发学生大胆想象,促使学生形成肯于钻研、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并鼓励学生敢于向权威质疑,敢于同专家叫板,让学生真正学有所思,思有所得。
  (4)建立监督促进机制
  阅览课不是课内的阅读课,有明确的考试作为监督。但阅览课既然以课的形式存在,就应该是有始有终、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有监督与评价的系列有序课。通过读书报告表、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会、办学报、编辑专题集等方式,促进阅读单向、多向的互动交流,建立上课有目标,阅览有方向,查阅有途径,研究有指导,思考有记录,交流有提高的阅读体系,有的放矢地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内实现高效阅读。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国民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一定是美丽的城市。读书,是万事之基,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每一位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都应该担负起引领学生阅读的重任。
  
  王志宏,教师,现居辽宁大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