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拓宽校本教研渠道 打造学校特色教育

作者:黄树明




  我们竹溪中学多年来一直坚持“以校为本,重抓校本教研,办特色教育”的办学理念,尊重、爱护、善待每一个学生,学生的事情无小事,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我们还重视对老师的培养,关注老师的身心健康,对广大师生实行较为开放式的管理,注重情感沟通,坚持人格化管理,通过各种方法调动全体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生活上给予关怀,工作中给予帮助,为教师发展创造和提供机遇,尽全力使每一位老师都能够全身心愉悦地投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和教研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几年来,我校连续荣获“市先进学校”“市文明学校”等荣誉称号,中招考试成绩也连续多年被评为东莞市教学成绩一等奖。我校老师写的许多教研论文在省、市、校本教研论文评比中获奖,学生也多人次在省、市级大赛中获奖。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应该归功于我校老师集思广益,拓展校本教研渠道,走科学化、特色化办学之路的科学举措。
  
  一、加强组织领导,走科学管理渠道。
  
  为了能够使我校的校本教研顺利开展下去,我校成立了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形成了“校长——校务办公室——教研处——各年级教研科组——科任教师”的校本教研网络,并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各个环节的教育科研功能。以语文科为例,设语文科组长一名,负责全校的语文教研工作,直接对教务处负责;每个年级再设语文备课组长一名,负责各年级的语文教研教学工作,他们要组织好各个年级的语文备课、科本教研,直接对备课组长负责。这样分工合作,协同作战,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为校本教研铺平了道路。
  
  二、更新教育理念,实现教研工作的重大转移。
  
  1、由指导性教研转向互相探究性教研。以往教学以老师的教为主,自上而下,教研方式主要为“教练式”,而现在我们老师不再以检查者的身份出现,而是以参与者、合作者、研究者的身份深入教学第一线,以一种积极互助的方式平等交流,共同切磋,与课改同行,共同成长。通过交流切磋使老师明白:在新课程理念下,应该在老师角色、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评价方法等方面全方位彻底转变。拿初三级语文课科目来说,以前,老师各自为阵,各备各的课,有什么问题也从不互相探讨研究,老师的教学教法也很单一:纯“填鸭式”的教学。而现在不同了,现在要求集体备课,有问题共同研究探讨,有问题及时发现并解决,这样就由单一封闭的个人研究模式,转向多维互助群体研究模式:一是我们语文科要求每个语文老师上完课后写教学后记,记及时案例,反思一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收到的成果、同学们的接受情况等,研究一下这一堂课,对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分析总结;二是我们还重视同伴互助。通过互相听课、互相评课,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让老师在尊重中教学,在虚心中接纳,在碰撞中领悟,在互补中共同成长,在互动合作中共同发展。
  2、集思广益,拓宽校本教研范围。教研的内容不仅仅涉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关注教什么,怎样教,而更多涉及教研的对象、课程评价、学生与老师、教材的关系等。关注学什么,如何去学,研究当今学生的心理特征、情感特征、价值观、学习观等因素,从而为更好地促进教学服务。
  3、由单一培养骨干老师,转向所有老师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我们都知道,一个学校的进步与发展,教学成果的获得,单靠一两个骨干老师是不行的,而一个学校要想进步要想生存下来,进入名校行列,必须让在校的每一个学生都受到良好教育,得到全面发展。所以,我校校本教研的另一个重大举措就是在大量培养优秀骨干老师的前提下,让这些骨干老师再去带一批年轻的老师,从而达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目的。为此,我们定期组织年轻老师去听一些骨干老师的课,让他们学习名师的教学教法,并定期举行校本教研沙龙,请校内、校外的名师来我校介绍他们的成长历程,这样,老师从中学到的不仅仅是教学教法,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如何做人。
  
  三、转变观念,树立行业服务意识。近几年来,我校之所以能在各个方面取得一系列教育教学成果,在不同领域屡获大奖,并受到市、镇两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赞誉,究其实质,还是我校上至领导、下至老师都树立了一个理念:那就是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在我们竹溪中学,学生就是顾客的理念已经深深扎根在每个老师的心中。学生送到了我校,就如同到了家里一般,学生的学习生活,为人处事,事事关心。学生犯了错误,我们老师不再象以前那样,或停课,或见家长。而现在不同了,学生有了问题,老师就是家长,并且以一个家长的身份去解决问题,又有什么问题解决不好呢?又有什么学生教育不好呢?正因为这一点,我们学校在学生家长的心目中,如同是圣地,老师就是他们的主心骨。我想这就是一种信任吧!这是用多少金钱也无法买到的信任啊!这也正是我们校本教研中,树立服务行业意识的精髓之所在。
  
  四、多方努力,营造书香校园。在我校的校本教研中,还有一个重大的举措就是:积极响应省、市级主管部门的号召,多方努力,营造书香校园,全面提升办学品味。那么,到底什么是书香校园呢?我想就是通过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们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进而推动书香社会的形成。
  
  我校在书香校园的建设中,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专门成立了一个专一化的团队,来对老师和学生进行阶梯性阅读研究指导。在我市连续举办两届读书节的影响下,我们学校也举行了师生共写随笔、师生每人推荐一本好书、朗诵中华诗词名篇、阅读竞赛、作文竞赛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大大地鼓舞了全校师生的读书热情,校园里到处都能看见拿着书本读书的人,说着读书的话题。正是在这些活动的带动下,我校初二(8)班的卢含月同学,在第二届“东莞市读书节现场作文竞赛”中荣获一等奖;今年的中招考试再创辉煌:我校的中招成绩又一次名获前列,并荣获了市教学质量一等奖的优异成绩。我想这也应归功于我校校本教研中的营造书香校园的科学举措吧。
  
  黄树明,教师,现居广东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