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浅谈探究式教学中的课堂评价

作者:张建国




  探究教学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是有一个以“学”为中心的探究学习环境;二是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使学生在探究中能明确方向。探究教学的重心或出发点在于学生方面,探究是学生的探究,教只是为学服务,而不是要学服从教。探究学习重过程轻结果。探究学习时有待探究的结果是开放性的。因此,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也应是开放性的。在探究式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启发自信心,激发进取心,调动积极性,鼓励自主性,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调节、改进的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尊重学生的人格,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增强其内在的自信心
  
  尊重学生是师生平等的前提,也是有效实施在教师帮助和指导下学生探究学习过程的基础。唯此,学生才能积极探究,大胆质疑。而教师走下讲台参与探究,使学生感到无限的亲和力,无疑会有效促进学生探究的进程。对学生探究学习的结果,教师应本着开放性的原则,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以增强其内在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内驱力。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正确看待每个学生的优点和缺点,更要去关注学困生,千万不要厚此薄彼。但评价也要防止无原则的一味鼓励与表扬,而忽视了对存在问题的委婉批评与指正(因为无原则的一味表扬与没有表扬效果无异),让学生误以为怎样讲都是对的,无益于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与内驱力。
  现代教育特别强调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因为自信心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对学生评价时必须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和引导,增强自我发展、奋发向上的内部动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力求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注重对学生探究过程的评价,激发群体的进取心
  
  在教师帮助和指导下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既是学习知识发展思维的过程,也是掌握学习方法、培养探究技能的过程。由于“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又是多元的。”这就必然要求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对一群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独特个体的与众不同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情感体验进行收集、组织、创造、交流。而这一过程完成的时限是长短不等的,无限制的等待会浪费其他同学的时间,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为了既完成探究学习的任务,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在实施课堂教学时,采用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探究学习任务即举手示意,教师根据完成学习任务情况的先后评价等级或分数,促进了小组间探究学习的竞比,激发了群体的进取心。尤其是探究结果的交流,将群体进取心推向极致,使群体的多边活动更加充实。
  
  三、巧妙运用激励语言评价学生,有效调动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
  
  一次听课时,执教者频频表扬学生“你真棒”。另一次听课时,执教者无论问题难易,也不管回答者是尖子生还是学困生均让全班同学“鼓励鼓励”。试想,这样的评价,能激起学生多久的学习兴趣?无论是采用激励性的语言,还是群体性的鼓励评价,如果没有明确的评价目标、准确的观察和恰当的评价结论,都无法对学生的学起到促进作用,而且还有可能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
  由此可见,表扬也要讲究艺术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评价时运用表扬语应注意几点。一要因人而异。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表扬方式。二要适时。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对问题的认识存在差异,教师应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三要适度。既不能言过其实,又不能轻描淡写,要根据学生的发言,作出准确的鼓励性评价,让学生感到客观公正。四要适当。表扬语避免过于单一,如果保持一种评价,一个腔调,学生则听之无味,必会产生厌烦情绪。要针对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评价,力求表扬形式多样化,使学生始终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
  
  四、综合运用评价手段,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对学生的单向评价,往往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使学生成为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要让学生处于与教师平等的对话地位,教师真正成为平等对话的引导者,我们就应该适时把评价的权利教给学生。比如,学生相互评价、小组评价、群体评价等。教师根据发言情况给发言者小组评定一个等级或成绩。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又锻炼了学生甄别分析的能力。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与群体评价的有效结合,突破了教师评价学生的垄断权威,真正体现师生间的平等关系。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能运用的评价策略各式各样,真诚亲切的语言,温和友善的表情、期待宽容的态度以及客观及时的检测反馈等等,都能来有效地调控课堂评价的过程,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断创新的愿望和需求,从而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张建国,教师,现居甘肃临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