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让快乐伴随着孩子健康成长

作者:张晓雪




  人才培养必须从小抓起,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幼年的生活是最主要的生活,幼年的教育是最主要的教育。”对于孩子来说,教育意味着什么呢?我认为意味着,让他们时时感觉自己是一个快乐的小天使,时时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和人生的快乐。快乐其实就在孩子们身边,就在孩子们手中。每个教育者都应该把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当作自己不可推卸的职责。下面我谈谈自己这方面的体会。
  一、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快乐。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充分估计,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也是一个人克服困难、自强不息、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我认为一个孩子要健康、快乐的成长,首先要学会自信。自信心对孩子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多鼓励,少责备。我们平时多给孩子一份表扬、鼓励,就是多给了他们一份自信心。鼓励是培养孩子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不断鼓励,就好象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没有鼓励,孩子不能健康成长。但我们往往轻视对孩子的鼓励,往往忘记鼓励。
  想要鼓励孩子,最重要的两条是:第一,不要责备他。第二,不要过分地赞扬他,以免产生骄傲情绪。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必须时刻顾及到这一点:不要使孩子失去对自己的信心。因此,作为老师,切忌用尖刻的语言,讽刺责备挖苦孩子,不能用那个孩子的优势比这个孩子的不足,不能在别人面前惩罚孩子或不尊重孩子,不滥施权威,以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使之产生自卑感,而丧失孩子的自信心。假设一个人从小在挑剔和抱怨中长大,那他就只学会挑剔和抱怨;如果一个人从小在赞许和感激中长大,那他就有可能学会每时每刻感受生活的乐趣。
  2.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成功的积极体验会增强孩子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再尝试的欲望。因此我们应帮助孩子获得能力,使孩子实现成功的愿望。因此,老师应根据孩子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从日常生活入手,适时、适宜地提出他们力所能及或稍克服困难就获得成功的要求,给予独立锻炼的机会,才能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建立真正的自信心。
  二、培养孩子的兴趣,感受学习的快乐。兴趣是人类最可贵的天赋,是创造力的源泉,兴趣是自觉学习的先导,是人们探究世界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总归是孩子,他们与大人的世界是迥然不同的。要想破解他们成长的心灵密码,让他们上课不贪玩、不做小动作、集中精力学习,就需要我们当老师的多一点,再多一点的理解和宽容,给他们快乐,给他们幸福,做一个孩子心里最可爱、最值得信赖的朋友。不要让孩子排斥老师而是喜欢老师,让孩子在和老师的友好关系中轻松学习,我们不要剥夺孩子玩的权利,让我们利用孩子贪玩喜爱游戏的特点,带领他们在游戏中学习,让孩子们玩出知识、玩出乐趣、玩出智慧。这样不仅给了孩子知识还给孩子带来了快乐。
  三、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享受成长的快乐。良好习惯是健康人生之基,俗话说,多高的墙多深的基。否则,根基不牢,地动山摇。搞建筑如此,做人更是如此。几年前,当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之时,记者问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地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讲明了儿时养成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意义。所以,中国俗语中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之说,其含义之一就是从儿时的习惯可以推测未来。
  习惯决定人的性格,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开始。培养习惯包括矫正习惯,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训练,没有说出来的习惯,只有练出来的习惯。训练时应做到:1、持之以恒。研究表明最容易的习惯训练要连续坚持六个星期;也就是说从行为到习惯的养成至少要有六个星期。2、训练要严而又严。没有严格形不成习惯。事实上,要让孩子健康成长,批评是必不可少的。毕竟孩子犯错误的过程也是他们不断成长的过程,好多规则,好多道理,老师和家长在该坚持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否则,孩子便不会有正确的对待人生的态度。批评要给孩子这样的感觉:孩子你仍然是最好的孩子,犯了错不要紧或失败了没关系,我相信你能改正。让我们多给孩子们以宽容、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学习,在快乐中创新,在快乐中成长。
  总之,在孩子一生的道路中,我们应以爱心对待孩子,以诚心教育孩子,让孩子在爱的怀抱里健康快乐地成长。
  
  张晓雪,教师,现居山东枣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