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评卷课也应体现新课程理念

作者:马秀英




  评卷课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一种基本课型,是学生巩固知识、领悟道理、开拓视野、掌握技巧、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我认为评卷课也应体现新课程理念。
  
  一、评卷课现状
  
  1、违背了新课程提出的师生关系。新课程强调,教师是组织者、促进者、对话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有些讲评课,教师一讲到底,霸占了整个课堂,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这一基本的理念。
  2、不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教师滔滔不绝垄断了课堂,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学习不主动,目标不明确,无法与知识对话,不可能进行有效的探究反思,只是凭记忆记住了教师告之的一点知识,成了知识的容器。
  3、无法实现“三维”统一。因为在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下,学科测试常常把重点放在对学生知识识记水平的考查上,因此有些教师讲评试卷时,强调的也是知识的传授,这无法与新课程提出的“语文课要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全面考察”接轨。我发现这样的讲评课往往没有多大的效果,学生不是早早地把这些曾经做过的试题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懂了这题,下
  次面对同类题目又迷惘,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情感的激发和价值观的引导了。
  
  二、评卷课如何上
  
  (一)备阶段
  1、制作试卷分析评价表,该表包括答题情况分析和自我反思两个方面,具体内容略。
  2、学生课前初步订正试卷。我要求学生在评卷课前订正试题,并在每道错题旁注明错误的原因,这是填好上面表格的前提,也为下面的小组交流合作做基础。
  3、教师对试卷作好充分的统计分析。评卷课前了解试题难易度,了解学生在试卷中反映出来的知识和能力的缺陷及原因,及时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试卷所体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明确讲评的目的、重点、难点,授课的方式等。
  4、及时与特殊学生沟通。课前,我发现有些试题只有少数学生错,而且是不应该错的,或有些学生考得失常,我及时与他们沟通,共同分析错误的原因,并给以信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实施阶段
  1、小组合作,完善答案。上课开始,我往往对试卷基本情况进行简要的评述,请好中差学生代表谈谈他们对试卷情况的分析,我稍作点评。然后,把全班分成几个组,好中差平均分配,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要求学生探讨试题,检查自我订正的正确性,对于阅读题,可以保留多个答案,但必须能讲出答题理由。希望学生合作、互相帮助,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以其中一个对话者的身份参与某一个或几个小组中,以了解学生讨论学习的情况。
  2、学生问答,激趣提升。本小组无法解答的或模棱两可的问题,由小组代表提出,全体学生共同分析解答。当一些学生答得好,尤其是讲出创造性答案时,我及时表扬,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促使他们更积极地去钻研试题。即使学生答错了,我也不严厉批评,而是适当引导、巧妙点拨,让他(她)获得成功的喜悦。实现了新课程提出的: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3、出示错例,吸取教训。古诗默写时常常出现错别字,如:“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许多学生往往把第二句写成:赢得身前生后名;审题不仔细,如:“你一定游玩过我们绍兴市的名胜古迹,那么,请你自拟一条宣传广告语,让家乡的名胜古迹走出绍兴,名扬天下。”有的学生写了“西湖”,显然不符合题意;概括不全面等错误。出示这样的典型错题,让学生自己分析错误的原因,以吸取教训,避免下次犯类似的错误。
  4、展示答案,受到启发。针对试卷中较难的开放性试题,可让学生讨论、评价得出更理想的结果,这样的题目应提倡一题多解,我把由学生讨论出的具有创造性的答案以实物投影的方式展示给学生看,要求学生思考这些答案为什么好,从而领悟了如何答这样的开放性试题,提高表达、思维能力。
  5、拓展延伸,提高能力。“拓展延伸”就是在学生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再对试题做进一步“挖掘”,诸如对试题进行增加或减少条件,交换命题条件与结论,变更命题或让学生提出新的问题,还可以引入相应的阅读材料等。开拓外延,突破原有试题的狭小范围,探求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认识问题的本质。
  6、留有时间,订正反思。在师生共同参与、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我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再次自主订正,完成评价表中的“自我反思”,小组学习伙伴写上赠言,教师完成寄语,带回家请家长完成家长寄语(时间不够,表格可课余完成)。
  
  三、实践反思
  
  1、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试卷讲评前,学生自主订正试卷,初步了解自己的得失情况。在讲评课上,教师没有把所谓的参考答案或标准答案硬塞给学生,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身的力量,教师始终居于组织者、引导者、对话者的位置,把课堂的空间、时间还给学生。整堂课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主体地位得以体现,知识得以内化,能力得以提升。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提出: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每次考试,学生错误各不相同,错误的原因也大相径庭,教师假如一味的从头到尾没有侧重的分析,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讲过的再做还是错也就不足为奇了。我在评卷课中,要求学生自己分析试卷、订正试卷,填好评价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作用。学生订正得对不对,老师不做评判,而让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探究。
  3、实现“三维”统一。制定评价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探讨,养成他们自主学习与思考的习惯。通过合作探究,不仅获得知识与能力,而且拥有了快乐的学习过程,掌握了答题方法,最后由不同的对象写赠言和寄语,旨在用这种形式激励学生,同时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真正落实了“三维”目标。
  
  马秀英,语文教师,现居浙江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