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教鲁迅《祝福》有感

作者:冷晓栓




  鲁迅,一个伟大的作家,一个新文化运动以来用笔来反封建的斗士,一个毫无争议的反对一切黑暗统治的领袖。正因为如此,我们谈及鲁迅,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我想在这一点上,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谈到鲁迅作品时,首先就会提到他旗帜鲜明的反封建思想。
  因为,我们学过鲁迅太多的文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批判了腐朽的封建私塾制度对儿童的摧残;《故乡》批判了封建等级制度下的人的愚昧麻木;《孔乙己》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对文人的残害……诸如此类,太多太多了,于是我们在学习《祝福》时,自然而然地想到,这篇文章究竟又在批判什么呢?难道鲁迅先生的作品就只是批判的代名词吗?
  不可否认,《祝福》也的确在批判,它批判的是封建礼教吃人,这当然也是本文教学的核心思想。于是,我深有感触:我从学生时代,老师一次又一次地提到鲁迅的这篇文章,老师就是一层一层地把文本剥开,然后把血淋淋的本质揭开来给我们看——封建礼教吃人!
  然后老师满意了,本篇的教学目的完成了;学生也理解了,原来鲁迅先生又在痛批社会了。日复一日,我们真的就在头脑里形成烙印了:鲁迅作品等于批判的代名词。
  我们平时看文章时,遇见灵动的文字,就会感觉整篇文章很美。对于鲁迅这样的大家,他的伟大思想是怎样反映出来的呢?对!也是文字。正是在那种含蓄的、生动的、精美的文字里镌刻着作家深刻的思想。
  因此,我就在想,现在是老师了,是不是也要把文本的那些外皮生剥得七零八落,然后掰出一个红通通的内芯,然后向学生炫耀:看!鲁迅思想的核心已经呈现出来了——封建礼教是吃人的!我想,这样一来又只能使我们现在的学生形成思维定式了,因此,我不想这样教了,也不能这样教了。
  《祝福》中文字的表现力也是很出色的,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一、《祝福》中巧妙的神情刻画
  
  祥林嫂是文中的主要人物,她的形象刻画极其重要。而作者仅通过祥林嫂眼神的刻画,就生动体现了祥林嫂性格的发展过程,鲜明地表现了她内心世界的深刻变化,也印记着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
  鲁迅先生说过:“要极简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她的眼睛。”在作品中,通过多次描写一双眼睛,一个别样的眼神,就充分展示了祥林嫂从善良做人,勤快耐劳,到失去对生活的信心;从坚忍顽强,到麻木迟钝,只求死后平安的悲苦命运的轨迹。它概括了祥林嫂一生的不幸,鲜明地表现了人物的遭遇和内心世界的变化,形象地表现了祥林嫂被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一步步逼到绝境的过程。通过一系列的眼神刻画,我们也就见微知著,看到旧制度是如何一口一口地吞噬着善良的劳动妇女,从而更加清醒认识到封建礼教人吃人的罪恶本质。真可谓是“一圈眼神细刻画,写尽人生悲苦命”。
  
  二、《祝福》中隽永的语言描写
  
   《祝福》中的语言描写少之又少,甚至惜墨如金,但是,人物形象却表现得非常鲜明、个性。这与作品中的语言描写“言有尽意无穷”息息相关。
   鲁四老爷在文中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卫道士形象,刻画这个人,鲁迅先生并没有用太多的笔墨,他的话很少,且多是半句,可就在这半句话中,人物的个性就突现出来了。
   在听人报告祥林嫂被抢的过程后,他只说了一句:“可恶!然而……”这里的“可恶”说的应该是祥林嫂的婆婆,因为她这样地抢人,闹得沸反盈天的,影响了鲁家的声誉;“然而……”则应是他转念一想,婆婆动手抓儿媳是“天经地义”的事,自己也就不必说什么了,这充分显示出他是站在封建礼教的立场上的。
   作品中的鲁四老爷,唯其话少,唯其言未尽意,才更增添了这一人物的“深邃感”,他那理学面纱遮盖下的虚伪灵魂才更耐人思索。
  
  三、《祝福》中精彩的环境渲染
  
   作品开篇的环境描写“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就给了我们足够的想象空间。
   年底本来就是年底,可他却写成“毕竟最像年底”,这不是一个有歧义的句子吗?其实不然。如果我们能够联系文中关于鲁镇年关祝福习俗的生动、逼真的描写,便可体会到这句话是有深刻的意义的。
  试想一下,封建统治下的中国城乡哪一块土地,不是鬼神观念牢牢统治着的地方?而这一点往往在旧历的年底显示得最充分,最集中。作品中的祥林嫂,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被鬼神宗教观念,这种为封建统治的合理性辩护的,极端野蛮、荒诞的意识形态残害致死的。
  由此可见,这段关于祝福的描写就为祥林嫂的死,提供了一个最恰当的环境。同时,作者关于新年气氛的渲染,也反衬了祥林嫂命运的悲剧色彩。单就这句话来说,首先用所谓的“病句”来吊足人们的胃口,然后又引导人们玩味其中,一般的作家,哪有如此神力?
  《祝福》作品中的神来之笔实在是太多了。例如作品的叙事结构,通过倒叙的手法,“我”的所见所闻来牵动全局,来让我们感受祥林嫂的悲惨命运,而且对比又那么分明,那么深刻,这不是我们写记人类的记叙文的典范吗?
  再看作品的环境描写,开篇写鲁镇祝福的热烈气氛,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等感官因素来流露出作者对这种沉闷气氛的反感和贬抑,这种用感观来描写环境的手法,对于我们的作文描写,难道没有启发吗?
  关于鲁迅作品的文字,要体悟的真是太多了,所以我想说的是:鲁迅,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的作品也不仅仅是批判的代名词,他更是一个文学家,一个值得我们好好挖掘,好好学习的“文字艺术堆砌家”。
  
  冷晓栓,教师,现居湖北襄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