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语文课如何让学生说起来

作者:季丽丽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然而在现实课堂中,当教师有意识地把某个问题“抛”给学生,想让他们自由地发表见解时,本来还有点动静的教室却霎时间寂然一片。学生不敢说、不想说、不会说,长此以往,很多人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后,在各种人际交往中词不达意,语不畅通,句不得体。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们如何在短短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说”起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们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呢?
  让学生敢说。作为教师首先不能惟我独尊,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消除心理距离。对于那些想说而不敢说的学生,用和蔼的眼神、温和的言语、期待的目光鼓励他们,当学生站起来却说不出话时,不妨放缓语调告诉他:“想好了再说,你会说的更好的。”当学生说错时不妨告诉他:“没关系,能勇敢举起自己的手,也是进步。”出现疑难时,不妨说:“别急,慢慢想。有问题说明你在认真地思考。”对学生答不出或出现意见分歧时,应给予充分的谅解和宽容。积极举手发言就要进行肯定,差生的努力尤其要给予鼓励,不要因为答案的不标准或错误就冷落他。在学生说时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褒奖和激励,评价语言要简洁,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和感染力。如“不错”、“很好”、“你分析得很透彻”、“你的结论很有创意”等等,这样不仅会让优生口语表达更准确,更精彩,也会让那些平时在课堂上不敢说话的学生及时领略到表达思想观点后胜利的喜悦,产生自豪感,倍增大胆说话的勇气。
  让学生想说。提问是老师课堂上的重要教学手段。一个高质量的提问,可以让学生不断迸现思想的火花,从而大大激发他们“说”的欲望。所以,老师要尽量设计一些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问题,让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已有知识,用“说”去表达自己的观点。
  特级教师李镇西在教《荷塘月色》一课时,曾问学生:“《采莲赋》这一段在过去的高中课本里是被删去了的,你们觉得该不该删?”几乎全班同学都异口同声地说:“不应该删!”李老师接着追问:“为什么不该删呢?”教室里却一下沉默了,没人回答这个问题。这时,李老师故意“斩钉截铁”地说:“我却认为,原来的教材删得对!”学生大脑里的思维火花显然被李老师点燃了,因为马上就有好几个同学举手,表示不同意他的观点。同时,也有学生点头表示同意他的说法。学生阐释理由,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因为这个问题刺激了学生非说不可的兴奋点。“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设问激疑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开启他们的心智,培养其多种思维方式,让学生看到这个问题时,有如鲠在喉,不得不说之感。
  让学生多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说话亦是如此。教师应创设各种机会,采取各种形式,给学生提供说的时间与空间。生活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广阔天地,是口语交际的源头、活水。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比如让学生观察校园各个角落,尤其是容易发生人际冲突的地方,如球场、食堂、寝室中的冲突故事,记录当时的情境。教师经过筛选,作为范例让学生讨论、实践在当时的情景下怎样表达才会避免冲突发生,做到有效交流。用实例教给学生口语表达的注意点和相应的技巧。同时,教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在班级开展各种各样的开放式教学活动:辩论赛、诗歌朗诵会、戏剧表演、名言对联赏析等。可采用个人练说、同桌互说、小组共说、比赛竞说等形式,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口语交际活动中来。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各种场合、各种机会,自觉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让学生会说。许多学生想说,但由于口语表达能力有限,往往不知道从哪开始说,看啥说啥,想哪说哪,不管语言质量、语言习惯的倾向。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必须做好细致的方法指导。要在学生进行交际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点拨、师生评议等方式,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就学生表达中不够规范、不够准确、不够清楚的地方,引导学生纠正,对重要的、带普遍性的问题,教师还应加以点评、强调。比如很多学校都采用的课前三分钟演讲,课堂上学生演讲后,其他同学发表意见和建议,供说话者参考,最后由老师对这节课的演讲和学生的点评进行点评。这样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
  俗话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课堂上教师可以让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作示范说话,不仅能让说话者展其所长,使之形成成功心理并获得尊重需要的满足,而且能使其他学生产生学习之心,形成生生互动效应。同时,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播放一些诗歌朗诵、演讲、辩论赛等具体而形象的直观情景,帮助学生规范口语表达,尽量做到简明连贯得体,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智力技能,心理学家甚至把它列为创造能力之一。可见,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对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只有对症下药,循循善诱,扎扎实实地进行训练,才能让每个学生口语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季丽丽,教师,现居江苏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