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吴 光




  作文是客观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展现。中学生作文大都源于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或亲身经历。从他们的作文中,可以清楚地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因此,作文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由于学业上的沉重压力,考试时的紧张焦虑,师生、同学及父子、母女之间的冲突摩擦,社会不适以及青春期生理变化带来的困惑和躁动,使得中学生幼小的心灵“心有千千结”,内心充满了困惑和矛盾。在此情况下,教师如不及时加以疏导,学生的心理负担就会越来越重。
  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鼓励学生在作文中敢于讲真话、抒真情,充分宣泄自己的感情
  
  作文应是学生生命的原生态的体现,即真情实感的自由思想和表达。教师在作文活动中要提倡学生“真实地做人,真实地思想”,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可以让他们随心所欲,爱写什么,就写什么,只要是积极奋进、健康向上的,都可以大写特写。阳光明媚、春风轻拂、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可以写;一草一木,一颦一笑,一俯一仰,凡人琐事也可以写。整个写作过程中,要积极抒发作者的情感体验,做到感同身受,撞击出心灵的火花,让一个活生生的人写出他自然、喷涌而出的生活感受来。在展示生命原生态的过程中,让学生的生命获得健康的发展和升华。
  
  二、引导学生在作文中感悟自然之美、生活之美,提高辨别美丑善恶的能力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受自然之美;组织学生走街串巷,看一看五颜六色的广告牌,品一品琳琅满目的商品;课余时,鼓励学生动手栽花、浇树、养小动物……让他们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教学中注意加强审美教育,使学生认识大自然和社会发展中的美,在作文里捕捉生活中的美感,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对于生活中可惜、可悲、可爱、可憎的人和事,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理解。教师在批阅中,通过与学生不断地双向互动,久而久之,便会在学生心中形成一个衡量好坏、美丑、善恶的标准。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用这种标准衡量生活,歌颂现实中的真善美,鞭挞生活中的假丑恶,可以帮助学生明辨是非,丰富感情,提高审美能力。
  
  三、引导学生在作文中不断反思自己,矫正缺点,完善人格
  
  指导学生坚持写“心理日记”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好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日记中宣泄内心的喜怒哀乐、迁移情绪和升华情感,这有助于他们克服消极心理状态,完善自我人格,从而形成健康心理。教师往往能透过日记这扇反映学生心理活动的“窗口”,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为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线索。通过这种方式,在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发现、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帮助他们认识自己、超越自己,提高他们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健康、向上、乐学、合群、自信、自主的健康人格。
  
  四、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学会与他人交流,适应生活,融入社会
  
  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生活是作文的素材,学生要学会适应生活,学会与人交流,从而学会创造生活,这样才能写出贴近生活的作文。中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同学、师生、学生与家长的关系。在作文教学中,可让学生专写人际关系(如师生、家庭、同学关系)所引发的内心种种矛盾冲突,如适当安排《我与某某同学》、《我与老师》、《我与爸爸(或妈妈)》之类的作文题进行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教育学生要团结同学,尊敬师长,体谅父母并学习对待师生、父母正确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五、引导学生在作文中正确认识社会,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利用黑板报、朗诵比赛、主题班会、课前演讲等渠道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另一方面可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并适时让他们深入社会调查研究,关心时代和社会发展,让学生用心去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去关心身边平凡的人和事,用敏锐的眼光去挖掘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引导学生亲身感受生活,深入体验情感,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去直接感受生活,以自己的全部心思、全部真情去仔细体味人生。教学中把国情、养成教育同作文有机联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懂得关爱生命、关爱他人、关爱自然、关心国家民族和社会。
  
  六、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调适心理,磨炼意志,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
  
  教师要注意加强情感作文的指导,可以适时适当布置一些与情有关的文题,如让学生写人际关系的某一方面(师生、家庭、同学关系);让学生写自己在考试时的心态及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苦闷等;让学生写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成就感或喜悦之情。通过作文的构思、写作和师生的双向互动,使学生逐步学会冷静分析生活中的成败得失,有效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慢慢养成开朗坚强的性格,从而以奋发向上的态度面对学习、面对生活。
  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我国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对语文学科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是作文教学改革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应义不容辞地完成这一新的使命。
  
  吴光,教师,现居山东临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