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让作文插上快乐的翅膀

作者:曹素萍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那么,如何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写作成为学生最钟情的学习活动,成为其日常生活的“甜蜜的要素”,甚至产生“一日不‘写’,如三秋兮”的期盼,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应认真思考实践的课题。
  那么,如何让作文插上快乐的翅膀,使学生下笔有神、乐于写作、善于写作呢?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手段——
  1、名篇导引法
  “胸藏万江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可使学生扩大视野,认识生活,积累语言,丰富感情,能冲破时空的局限看到世界,让思维开阔和活跃起来。
  名篇范文是学习写作的必由之路。为保证课内阅读时间,教师可每周抽出一节作为阅读课,开出书目,要求学生阅读一定量的作品并摘抄1000字以上,并有相应的检查措施,以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教师个别了解,半学期后进行书面检查,分数计入学习成绩等。还可通过故事会、好书推介会、课外阅读知识竞赛等形式,让大家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这样开源导流,丰富了作文的资料库存。
  在教学中,我们可借“阅读”的妙笔让学生的写作生花,从“阅读”中寻找、汲取营养,努力寻找读与写的最佳契合点,以读带写、以读促写,以写助读,采取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方式。如学了《夸父逐日》之后,让学生进行扩写,要求补充夸父逐日的起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读写结合,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同时也在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2、换位出题法
  学生厌恶作文的一大原因是题目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无话可说,只好胡乱拼凑。叶老在《论写作教学》一文中说:“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他强调作文就是让学生写自己的“积蓄”,“积蓄”到了,写作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了。正因如此,“定期命题作文就是不得已的办法。”
  命题作文“不得已”却要“为之”,命题就必须慎重。叶老强调:“教师命题时必须排除自己的成见与偏好;唯据平时对于学生的观察,测知他们胸中该当积蓄些什么,而就在这范围之内拟定题目。”姑且把这种称之为换位出题法,即站在学生的位置,钻到学生的心里出题。如此,“学生遇见这种题目,正触着他们胸中所积蓄,发表的欲望被引起了”,才有了写作的兴趣。
  更有直截了当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己拟题,写自己想写、比较贴近生活、有话可说的题目,题目汇总上来后,集思广益,选出大家认同度最高的题目备用。这样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便于他们写自己熟悉的、喜欢的事物,便于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题材更广泛,内容更丰富,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写作的天地顿时拓宽了。
  3、情境作文法
  作文情境教学,就是让学生经常步入生活,面对社会,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把认识活动、写作能力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
  情境作文法包括原生态作文法和模拟情境作文法。
  原生态作文要求先组织学生游览山川风光、古迹名胜;参观工厂、展览会、农村和军营;调查民风民俗、社会事件等,让他们通过这些活动,观察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了解风土人情,对自然、社会、人生进行深入的体验和感悟,从而获得书本里所没有的知识。比如对环境污染、婚丧喜庆摆酒请客、铺张浪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等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调查。只有亲身体验后,内心积聚了感慨,表达的欲望喷之欲出,写作才水到渠成。
  写作之前,教师要先从生活中优选典型场景,引导学生观察世界。现场的情境要符合本次作文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能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其次,要安排合理的观察程序;最后,还要设计富有启发性的导语,使学生达到“心有所思,情有所动,而后便有所撰写”的境界。
  原生态作文效果之佳显而易见;但由于局限性,模拟情境作文就更有普遍意义。它创设一种与现实生活相似的情境,让学生沉浸其中,有感而发,从而写出佳作。它包括音乐熏陶、看图写作、设置情景剧写作等。
  4、作文擂台赛
  为给学生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使其在竞争中锻炼自己,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激发写作欲望,写出更高层次的作文,特进行每月一次的作文擂台赛,要求学生把近阶段的佳作、佳句抄好张贴出来,开展“精彩语言大家评”,把评判精彩语言的权利交给学生自己,评选班级的“金笔杆”、“银笔杆”。评选结束后,再将这些精彩语言打印张贴出来,以给学生赏析借鉴。
  对于学生的作文,凡有可取之处,都给予鼓励表扬,开头好,赏开头;结尾妙,赏结尾;其他诸如闪光句、进步处,都可欣赏。对好的作品,可张贴上墙,或选登校刊,或装订成册,编成“班级佳作集萃”。
  这样,不管是学习优异者,还是学困生,都会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兴趣,大面积激发学生竞争的心理,增强写作的投入感,提高作文的兴趣。
  其他诸如成立兴趣小组或文学社、举办写作园地展览、举行演讲辩论、坚持写观察日记、出刊办报等,融经常性、趣味性和灵活性于一体,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增强学生写作的主体意识。
  
  曹素萍,教师,现居浙江温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