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在阅读教学中构建学生的探究意识

作者:蒋小萍




  新课程倡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如何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自主选择,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为更好理解和实施探究教学,本文拟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教学的理论依据、探究教学的模式以及探究教学的策略三个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语文阅读探究教学的理论依据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与理念。语文新课程标准适应时代潮流,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强化实践活动,使语文学习内容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实际。同时师生双方的地位关系也随之变化,不再是单纯的“主导和主体”的关系,而是成为共同发展,共同创造的“交互主体”关系。这种关系是双向互动的,强调师生双方的发展,使得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必须发生相应的变化。因而需要教师与时俱进,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才有新的发展。
  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每个学习者都不应等待知识的传递,而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并赋予经验以意义。”
  在美国教育的学科结构运动中,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施瓦布主张不能把科学知识当做绝对的真理教给学生,而应作为有证据的结论;教学内容应当呈现学科特有的探究方法,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究叙事等;教师应当用探究的方式来教授知识,学生也应通过探究活动展开学习,即在学习科学的概念原理之前,先进行探究活动,再根据自己的探究提出科学的解释。
  在这种形势下,采用探究教学无疑是一种有效形式之一,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以类似研究的认知方式和心理过程进行学习,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并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不难看出,探究教学实质上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入教学阵地,学生探究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利用原有知识经验,通过“学、思、疑、问、探”等多种方式,去解决未知因素,从而挖掘自己的内在潜力,获得新知,增长能力。
  
  二、语文探究教学的模式
  
  探究教学以问题解决为中心,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掌握知识、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其一般模式如下:
  很明显,探究教学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并通过自我探究,掌握科学方法和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学生作为探究教学的主人,根据教学的条件,明确探究目标,思考探究问题,掌握探究方法,敞开探究思路,交流探究内容,总结探究结果。教师作为探究教学的引导者,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探究的情境,营造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效;同时还要对整个探究过程合理调控与整合。当然不同的整合方法可形成不同的探究方式。
  1、教材范例探究:①组织学生学习富有探究精神的作品,如《空间和时间旅行》《我与地坛(节选)》《<物种起源>导言》,有意识地使学生在感受人类的探究成果的过程中接受探究精神的熏陶,培养探究的品质。②重视发掘教材中蕴涵求异、创新意蕴的文本或片断,并引发其与学生头脑中的旧有观念的激烈碰撞,使之在对新与旧的观念的质疑、思索中进入探究的境地。如学习《咬文嚼字》时,抓住朱光潜对“推”的肯定来冲击学生头脑中固有的“‘敲’比‘推’好”的观念。③注意通过教材的比较阅读,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主动地去探究。如学习《咬文嚼字》时,可组织学生对比阅读马南生的《不求甚解》一文,让学生在“提倡‘咬文嚼字’”和“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这两个对立的观点中接受撞击而触发出探究之光。
  2、问题探究活动。①善待质疑,鼓励探究,形成互动。“问题”是思维的心脏,“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激励学生的研究动能,激活学生的研究思维,引发学生提出问题,是探究活动的第一步。例如:荒诞剧《等待戈多》是很费解的一课,学生一定有许多困惑,不妨干脆把课堂放开,让学生当堂提出问题,筛选出若干个最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解惑,从而完成学习研读辩论。②学会探究,形成互动。在学生研读质疑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敢于辩论。这就给了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使自主探究的学习得到深化。
  3、开展小课题探究活动
  新课程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开展小课题探究活动有利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整合,使学生在收集与整理资源能力,人际沟通与合作中协调角色关系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充分的锻炼。小课题探究的一般程序:①拟定研究计划,做好组内分工,确定研究方法。②搜集资料。③整理资料,形成研究成果。
  4、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探究活动
  高尔基说:“凡是我所有的好东西,都要归功于书。”阅读,从其自然固有的本来面目来说,它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学生通过阅读作品(文本),与文本开展对话,“探索”“研究”“理解”“发现”作者对这个世界某个方面的观察、感受与思考。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①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根据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以学生的兴趣和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进行自主选择。②分组合作。分组合作使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参与面较广,参与程度较高,便于活动的开展,从而有效地保证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③制定计划。课外阅读活动计划由组员共同商讨来制定,这样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从而保证计划能有效施行。④定期组织读书交流活动。交流活动贯穿于整个探究过程,让学生唱主角,自在地、愉悦地表达读书心得与体会。必要的时候,教师进行适当的鼓励性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的兴趣,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提高学习水平。可见,在交流活动中学生获得知识、情感、审美、思维方法等多重收获。
  
  三、引导探究的策略
  
  为了保证探究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在教学实践中还要采用相应教学策略。
  1、激趣引题,自学探究。一堂课的精彩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这就为学生主动进入自学探究作好铺垫,让自学探究充满无限的乐趣和动力。例如:学习《回忆我的母亲》时,引用孟郊的《游子吟》,来引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学《乡愁》时,播放一曲《故乡的云》,让那回肠荡气的旋律把学生们带入到一个新鲜而亲切的情境中。
  2、解疑导拨,合作探究。学生自学探究中不免有难以解决的问题,开始应留给学生一定空间,集中表述探究中的困难。例如:学习《孔雀东南飞》时,在学生熟悉内容的基础上,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由质疑,教师综合学生的疑问,组织学生再次合作探究。优化组合学生,发挥各自特长,相互启发研讨,思维互补、集思广益,从而使得概念更清楚、结构更清晰、特点更鲜明、结论更准确。
  3、开展情境角色体验活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一课,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总要作人物分析。探究课则可把这一环节交给学生,转换成让学生推荐演员,让演员谈谈饰演烛之武、秦穆公、晋文公、郑伯公应把握怎样的分寸。通过这样的内心体验,学生自然对人物个性会有比老师讲析印象更深刻的理解。
  4、“授之以渔”,实践探究
  学生只有在自主探索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努力做到目标让学生参与,新知让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提出,方法让学生归纳,内容让学生小结,效果让学生评价,学生在教学活动的全方位参与中领悟学习成功的规律,达到会学、善学。例如,在一次三毛的《人,又少了一个》课外阅读训练中,一个学生举手说:“老师,这篇文章的题目能否改为《人,又多了一个》?”此言一出,全班哗然。我意识到这位学生的问题很有趣,就忙抓住他刹那间的灵感,问:“此话怎讲?”那位学生说:“文中所写之人并没有死,只是变更了她的所在,从‘一边’滑向了‘另一边’,‘那一边’少了—个,‘这一边’不是多了一个吗?因此,从‘这一边,说,就可以说成‘人,又多了一个’。”我分析:作为真正的人(即有人格有自尊心的人)的确少了一个;作为生物意义上的人,既没多,也没少;作为加引号的所谓的人,确实是多了一个。弄清了文章的内涵,文章就更好理解了。于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领会题目的妙处,要学生们更换标题,有几个学生的标题确有独特的创新。如“一个躯壳,两个灵魂”、“一个异化的人”。看来,原题的精髓和神韵是被化用了,这样的教学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力。
  5、激励评价,引深探究。为学生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进一步让学生牢记探究方法,养成自主探究习惯,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第一乐趣。激励评价引导至关重要。让探究从局限于课堂的时空扩大到课堂之外,到图书馆、阅览室,到社会生活中去。例如,学完了《荷塘月色》,可以让喜欢朗诵的再读一读,擅长画画的画一画荷花、荷叶,爱唱歌的唱一唱荷花,爱读书的找一找其他描写荷花的诗篇……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自愿自觉的状态下学语文,用语文。
  探究教学是否能取得实效,归根到底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因此每步探究先让学生尝试,就是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学过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这样,就可以使探究教学进入理想境界。
  
  蒋小萍,教师,现居广东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