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新课程理念下传统课文教学浅探

作者:高 洁




  课程改革之后,教材变了,但仍保留有不少传统的课文,如《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药》等。那么,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这些传统课文又该如何教?下面我就《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浅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改变观念,重设目标
  
  传统教法的教学目标多从“知识教学”、“能力训练”、“德育、美育渗透”几方面去设定,而新课标下的教学目标主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去设定。在教《林》一文时,我把学习目标定为:了解作者及《红楼梦》、了解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认识环境与人物思想性格形成的关系。而在教学重难点的安排上,传统的教学多放在分析贾府环境、人物的出场以及小说的主题上。在新课标强调的“三维”目标之下,如何让学生对作品中人物性格的把握做到“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为此,我尝试着把教学的重难点放在对人物性格形成原因的探析上。
  
  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课堂教学多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新课标强调真正体现学生主体性,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一个策划者、组织者、引导者。而教师的组织很多时候表现在问题的设计上。好的问题如激发剂,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如要分析贾宝玉、王熙凤、林黛玉三人的性格特点,我是这样提问的:在这三个人物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你认为他(她)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她)的这些性格特点在课文哪里可看出来?此问一出,学生就自己喜欢的人物纷纷从课文中找依据去发表看法。有些学生的回答很新鲜、也很精彩。例如,对王熙凤这一人物,有的学生讨厌她但也有学生欣赏她。有的说她很会见风使舵,有的说她很精明,有的说她有心计,有的说她很虚伪,也有的说她很热情、会做人、会关心人。可见,一个好的问题的提出不仅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能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更好的体现。
  
  三、合作探究,培养能力
  
  新课标重视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培养。我让四人为一学习小组,在贾、王、林三人中任选一人,深入地去探究一下其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他们研究的结论有的让老师也意想不到,例如对王熙凤性格形成的原因的探究结果,有的小组说王的精明、有心计是被逼着磨练出来的,并能举出《红楼梦》中凤姐差点被害的事实为证;有的小组说王的精明、干练是与她从小被当成男孩来养而形成的;有的小组认为王的巧于逢迎是因为她的野心:想独掌贾府的财政大权而培养出来的。通过这种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表达能力,还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四、尊重学生,创建民主课堂
  
  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阵地,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可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尊重了学生,平等地、满腔热情地对待学生,学生才会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标新立异。当然,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回答要及时给予评点,对学生一些错误的回答要进行适时引导以拨正其思维方向,对学生一些准确独到的回答适时给予赞许、鼓励。只有这样,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才能更好地实施,课堂教学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五、巧用多媒体,适当拓展延伸
  
  与传统的“粉笔+黑板”的课堂教学相比,在课堂上巧用多媒体具有很大的优势:容量大,有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的特点。如在分析人物性格时,我截取“王熙凤出场”、“宝黛相见”、“宝玉摔玉”、“黛玉进餐”的片段录像播放,然后让学生与课文中的描写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在最后的拓展阅读中,我播放了“王熙凤之死”的片段录像,使学生对《终身误》这一曲子有较好的理解,对王熙凤之死的原因有了探究的欲望,进而对《红楼梦》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这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视野、提高语文素养方面都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无法匹敌的。
  
  六、抓住契机,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准确导向对学生有重要的作用。在学生最后总结得出“环境是影响贾、王、林三人的性格形成的重要原因”后,我适时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应努力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养成良好的性格,因为性格对人的一生有重要的影响,“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性格养成的教育对思想尚末成熟、生活阅历不深的学生是很重要的,教师要学会抓住契机,适时、巧妙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教育及性格养成教育。
  以上是我教《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篇传统课文中的一些体会和看法。我认为,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下,教师要懂得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探究努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这样,传统课文的教学才会在新课改中焕发新的活力、新的魅力。
  
  高洁,教师,现居广东罗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