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实施语文素质教育

作者:缪建琴




  新课改背景下,当再审视传统的教育教学行为时,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顺应时代潮流,构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策略。本文笔者拟结合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实施与深化。
  
  一、优化教学过程,体现教学风格
  
  教师教学风格越强烈,教学创新意识就越强烈,愈能创造地运用于语文教学艺术之中。关健是有新颖的教学思路。那么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呢?
  思路要新颖不同凡响,就要别出心裁,不拘一格地设计教学思路。教学中教师要有超前意识,尽可能打破原先的课堂教学模式,富于新意。不拘泥于教学参考书,不受名人名言的束缚,用自己的心境去演绎作品的内容,更可以用自己的心境进行教学组织和课堂教学的再创作。同时,找准教学突破口,而教师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差异和个体发展都要求教师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创造性地促进“有个性的个人”的全面发展,使之形成优良的个性。教学的思路应该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说个性的话,说自由的话,讲真实的事,让课堂充满学生的个性活力。鲜明教学风格的教学思路,不是拘泥于一家之言、之行,而是在尊重教育规律上各展百
  家之长。简单地说,让学生自由地抒发、如实地描写自我个性,从而创造良好课堂教学环境。
  
  二、张扬学生个性,体现以人文本
  
  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使其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并能在个人自由生活的同时承担不可推卸的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的责任。以达到弘扬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培养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时代风尚的关怀人生的人的终极目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打破这种理性的奴性的被动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精神。搞活语文课堂,构建多向互动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得到延伸,让有限的课堂时间向课外延伸,向社会生活延伸,从而获得更丰富更新鲜的语文营养。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学会从传授知识转移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方面来。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也应这样,不论是采用暗示法、发现法,或者自学辅导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都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使之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特定的学习情景,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重视情感培养,构建教学氛围
  
  中学语文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只要有了一定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和写法,才能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就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我们知道,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那么如何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呢?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感人之处,深切体味,并积累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生活感受力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指导学生体验生活,要抓住时机,适时引导。教师要借助课外活动,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情感体验机会,并善于抓住机会,指导随机观察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同时,在阅读教学中,要借助多种手段,创设一种艺术情境和情感气氛,让学生置身其中,使学生动情,细心品味,受到感染,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情感。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指导课外阅读,观看电影、电视等文艺活动,进行情感熏陶,增加学生的情感经历,丰富学生的情感。总之,要多方面入手,课内与课外结合,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一定语文学习能力。
  新世纪新的理念,随着各国母语教育教学理念日新月异,思潮迭起,实施和深化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主流,而更新教育观念更是推进教改的前提。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广大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一切有利因素,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变单纯的知识教育为素质教育,培养新型人才。
  
  缪建琴,教师,现居江苏如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