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如何让学生做好作文自改

作者:洪 志




  学生的作文是写出来的,悟出来的,不是改出来的,这话一点不假,心有所思,笔有所成。一篇有思想有灵性但有缺陷的习作,老师按照自己的思想和思路去修改,不但失去了文章的本来面目,而且也会落入老套,这无疑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让个性强的学生反感,其效果适得其反。
  为了突破老模式,我“狠下心”把一个班的作文抽部分查阅,再选一到两篇有针对性的习作,印发给学生,指导学生自己批改,其具体做法是:第一步,“圈”,用圆圈圈出文章中的错别字和病句,并试着修改;第二步,“标”,用波浪线标出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并在批注栏里,写出好的理由;第三步,“审”,仔细审题立意,分析文章是否切题,立意是否高,主旨是否深刻;第四步,“理”,梳理文章层次,看看结构安排是否得当;第五步,“评”,用客观简洁的语言写出该文章的评语。五步完成以后再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细化得分,按基础等级50分,发展等级10分,满分60分的标准打分。其中基础等级内容包括:(1)符合题意。(2)思想健康,感情真挚。(3)中心明确,内容充实。(4)语言通顺,结构完整。(5)符合文体要求。(6)书写规范,标点正确。发展等级内容包括:(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能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2)丰富——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3)有文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4)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学生量化得分后,让他们相互交流、比照,谈谈各自改的看法。学生通过亲自参与,逐渐明白了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在今后的写作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值得强调的是,学生自改作文一定不能流于形式,不能让学生在浅层次上做重复尝试。为了避免这一点,教师除了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外,还要对学生提出批改的具体要求,把评分细则印发给学生,然后要求他们收集该类题材的好词好句;此外,教师也不可光指挥不行动,而要通过各种途径,如在课外资料上或网络上收集一些精美语段,抄在黑板上或打印发给学生当资料,为学生今后写作做准备。学生通过日积月累,掌握的材料多了,就有了源头活水,今后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在老师的点拨下主动参与到评改过程中来,不仅调动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而且也培养了他们鉴赏文章的能力,对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大有益处。
  
  洪志,语文教师,现居安徽望江。